农民工遇上小白领哑剧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2章 该不该对月饼征税 农民工、白领
王二是个小工厂主,每年他都要雇不少工人来进行生产。 过去,雇工对王二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件难事。每年过完春节,到火车站,1000元一个月一口价,想雇多少就能雇多少,因为到处都是过完年出来找工作的农民工。 后来,国家开始要求任何有正式合同关系的雇佣关系,都必须按比例缴纳三险一金,总共加在一起接近于工资的40%,名义上规定工人出10%,雇主出30%。王二心想,这么多工人找工作,我还怕找不到工人?我可不会多花那30%的冤枉钱,这钱得让工人出。于是,这年过完年,王二跑到火车站,还是开出了1000元的工资,但跟工人说得很明白,40%的三险一金要从工资里面扣,换句话说,工人拿到手的只有700多元一个月(700多元的工资加上200多元的三险一金)。别的工厂主也都是打着一样的主意。 工人们觉得不合理,抗争道:国家不是规定你们要交30%的吗?为什么最后40%都要从我们头上扣?王二说,让我交30%也可以啊,那你们一个月的工资就是700来元,由我来交30%的三险一金,这有区别吗?就是一个做账的事情。事情的实质是,这三险一金最后是你们来出,而不是我王二出。 工人们既然已经跑了这么远的路进了城,觉得不接受这份工作,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了王二的条件。但是不久,情况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农民工觉得,过去一个月挣1000元,出来打工还算可以。现在凭空一个月少挣200多元,还不如在家干点别的或者找点别的机会,于是不少工人开始有了离开的念头。慢慢地工人真的开始陆陆续续走了,而且不止王二一家工厂出现这样的情况,周围所有工厂的情形都差不多。对很多农民工而言,1000元一个月的现金收入是他们出来打工的底线。现在底线被打破了,回家或者去别的地方就成了自然的选择。于是,王二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选择:提工资或者停止生产。不久,到处叫嚷“民工荒”的王二不得不向工人开出了下面的条件:每个月1100元的工资。工人缴10%的三险一金,拿到手还是1000元现金。剩下的30%三险一金由王二来缴。他这么一做,总算稳定住了不断流失的工人。
同样的好事却没有发生在王二工厂里为数不多的几个白领头上。这些白领也要求保持“税后”工资不变,王二对他们很明白地说:你们不想干可以走人,市场上还有不少愿意接受更低工资干你们现在干的活的人。你们的工资已经不低了,40%也不是一个小数,大家都得承担一点。 中国的三险一金,其占工资的比例之高,和因此带来的工薪阶层收入的“减少”,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问题。减少之所以加一个引号,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三险一金和税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三险一金的缴纳都伴随着相应的福利——买养老保险对应的是未来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在买房的时候意味着便宜一点的贷款。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被强制参与这样的福利,但事实是,缴的三险一金并不是就永远被拿走了,有很大一部分(甚至加上利息)在未来是可以被拿回来的。当然,如果政府食言那就另当别论了。 更大的一个原因是,即使三险一金就是税,并不意味着所有打工的人收入都会因此而下降。事实上,不同的人群很可能面临很不同的情形。这里又有两层含义: 一是法律规定的税率并不等同于实际的税率。从前面王二雇工的例子就不难看出,不是说法律规定工人缴10%,雇主缴30%,最后就真的是这样。这里面最大的原因是工资是可以变动的。事实上,工资的变动可以让任何法律规定的税率都变得毫无意义。这里的意思是指,实际承担税负的和法律规定的税负如何分担可以毫不相干。上面王二的故事讲了两个很极端的情况,刚开始是工人承担了全部的负担,而之后是王二承担了全部的负担。真实世界的情形当然很可能不是那么极端的,但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税收的负担由谁承担,在不同的状况下,情况会是很不同的。 二是对工资征税的负担究竟由雇主还是雇员来承担,非常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中国的农民工市场,其特点是,如果你愿意支付市场的工资水平或者略高一点,你可以雇到很多很多的工人。但市场的工资水平整体上就是农民工可以接受的底线,因此,如果你稍微降一点工资,立刻就会招来“民工荒”。对于这样一个市场,用术语说就是供给弹性很大,将税收转嫁给工人是很难的。因为,工资稍微低一点,农民工就不干了,他们可以回家或者去别的地方,没必要接受低于底线的工资。请注意,这里税收负担很难转移给农民工,不是因为农民工的地位高,谈判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地位太低,谈判能力太弱,所有能够榨的油水已经被榨走了,因此,增加新的税,也不能再增到他们头上。 但对于收入相对较好的白领阶层则不是如此。这个阶层的收入是存在空间的,不是说收入高一点低一点就会影响他们是不是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决定。而且,白领换起工作来也更困难一点。对这样一个人群,用术语说就是供给弹性较小,税收的负担反而会相对多地由他们承担。毕竟,如果真实收入下降10%~20%,这些白领也未必会走人,未必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又不能选择不工作,那在和雇主的博弈过程中,这些白领很可能会处于弱势,因此税收的负担反而会更多地落在这些人头上。最惨的就是那些非有这份工作不可的人,即使所有的税收都让他们来承担,估计也只能忍气吞声地认了。 所以,非常可以理解的是,对三险一金抱怨最多的就是都市里的白领,收入越高的可能怨言越大——他们可能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费用,而三险一金所带来的额外福利又相对有限。可是,不应忘记的是,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群体则可能是三险一金的受益者——他们承担的成本可能会相对较小,而三险一金带来的福利,虽然仍然很有限,对这个人群而言可能是很显著的。 理解三险一金对不同人群的负担和福利很可能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网上发言。不说话的,有时候也许是受害者。但在三险一金的事情上,不说话的也许正是受益者。
更多阅读
王二的经济学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王二家的空房
王二有3个儿子,一大家子都住在一个屋檐下,很是热闹,也很受村里人羡慕。转眼,儿子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也都有了对象。老大准备明年结婚,老二老三选了后年。要结婚就得有房,王二决定一家人这就忙起来,今年先把老大结婚的房盖了,明年再盖
王二的经济学 mobi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王二卖粮和住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方圆几里的人都到王二的粮店买粮。 有一年发洪水,道路被大水阻断。周围百十户,千把人,只有王二的粮店里有粮。粮食不够这么多人吃是肯定的,但如果比较平均地分配,也不至于饿死人。王二没怎么想这件事,还是开门做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心得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王二买地和投
王二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他是个种粮好手,每年打的粮食都比村里别的人家多。到了秋收时节,王二家的谷仓总是堆得满满的。在那个“以粮为纲”的世界里,王二就是村里最“富”的人。但王二也有自己的烦心事,除了口粮以外剩下的那么多粮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王二买地和投
王二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他是个种粮好手,每年打的粮食都比村里别的人家多。到了秋收时节,王二家的谷仓总是堆得满满的。在那个“以粮为纲”的世界里,王二就是村里最“富”的人。但王二也有自己的烦心事,除了口粮以外剩下的那么多粮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pdf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王二盖房和房
王二一家刚搬到一个新村子。村里人好心,给了王二一家几间破草房,让这一家暂时有个地方能对付着住。王二还有3个儿子,都和王二生活在一起,说话也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 开春时节,村里别的人家都在忙着养猪种地,为一年能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