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现象
“2005年吃啥最流行?大马路边的土家烧饼!”有“中国式比萨”之称的土家烧饼去年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但却又迅速归于沉寂。算起来,土家烧饼的“旋风”在全国各大城市刮了仅仅6个月左右,高潮期只有3个月。为何这场悲情挥别来得如此之快?同样是配方,同样是特许经营的运作模式,麦当劳、肯德基可以风靡全球经久不衰,而土家烧饼却熬不过一年,原因出在哪里?与此相类似,“某某馄饨”等以加盟方式运营的中国式连锁店也都在火爆一时之后,逐渐暗淡下来。如此种种,彰显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中国企业的特许经营式运作模式正在兴起,中国律师应当参与到这种目前在中国尚且稚嫩的运作模式中来,为中国企业的“特许经营”保驾护航。
目前,中国企业的特许经营运作模式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相关纠纷也比比皆是,例如:
案例一:某洗衣连锁店,特许方成立时间短,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也未形成良好的企业品牌,便开始了特许经营模式的运作,大肆“招揽”加盟店,收取加盟费。其结果是,特许经营体系崩溃,特许方卷钱走人,加盟方负债累累。
案例二:某摄影器材连锁店,在数码相机广泛流行、冲洗技术大幅改变后,特许方改变企业产品,导致加盟方原来的器材与新产品不配套,由此加盟方与特许方间的冲突不断,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特许经营体系的土崩瓦解。
案例三:某房地产置换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品牌,并以连锁加盟的方式运作。特许方在积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整个企业服务质量的同时,发现个别加盟店违反加盟协议,出现了诸如服务质量差、欺骗客户等损害企业品牌的问题。特许方提出终止特许协议后,加盟方依然经营,特许方竟没有好的办法予以阻止。
案例四:某特许方与加盟方签订特许协议,协议约定,特许方应保证在加盟方店铺周围5公里内不会再出现第二家加盟店。加盟后不久,加盟方发现在其店铺周围5公里内又出现了第二家加盟店,找到特许方质问,特许方的答复是第二家店是在5公里以外的。原来,双方的争议焦点是对“5公里”距离的理解不同:加盟方认为“5公里”指的是“直线距离”,而特许方认为“5公里”是“沿马路计算的距离”。
律师分析
面对众多特许经营企业及特许经营纠纷,我们冷静而认真地分析后可以看到:我国企业的特许经营模式的运作有着广阔而光明的前景,但同时,目前,又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特许经营运作模式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大有作为。
简单讲,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与受许方之间的一项法律协议,该协议约定特许方准许受许方使用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记、标示或类似特征的一项技术转让,双方当事人在批发、零售等环节上对经营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存在共同的利益,受许人被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向特许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经营费用。
统计表明,特许经营制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特许经营企业在5年内仍连续经营该业务的占97%,且所有者维持不变的占86%;而采用其他类型商业的成功率为:两年内占40%,10年内仅占10%。这种极强的生命力使得特许经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稳定发展,在西方各国,特许经营制度已相对成熟、稳定。
我国幅员辽阔,行政区划层层深入,网状分布;市场经济确立后,又涌现出大量的既有一定经济实力又有市场经济观念的中小型企业;同时,国务院也在积极倡导发展特许经营制度;这为特许经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市场条件与政治条件。虽然目前我国的特许经营制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整个经营体系尚不完善,诸多问题不断涌现,但正如前外经贸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张玉卿所言“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特许经营,而是如何才能发展特许经营的问题”。总体来讲,特许经营制度在我国将大有作为。
其次:特许经营运作模式应得到进一步规范,有远见的企业应重视用法律手段为自己保驾护航。
对企业的启发
目前,国内企业在特许经营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特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体系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导致特许人在受到加盟方或第三方的侵害时,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本文提及的案例三便是一例,土家掉渣烧饼被大肆“仿制”并最终“伤痕累累”,也突显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二、特许经营的各方当事人对他们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及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认识不清;特许协议过于简单、含糊,不能对特许经营涉及事项做全面、准确而有效的约定,为企业未来的运营风险埋下伏笔。特许经营是一个长线而复杂的运作过程,这期间涉及或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繁多,当事人一般很难很详尽地考虑到每个环节,而遗漏或模糊的环节恰恰是纠纷产生的地方。本文案例四提及的“5公里距离”纠纷便是豹之一斑;案例二中涉及的纠纷也完全可以以完善特许协议的方式解决。
三、特许方与加盟方事前相互了解不充分,相互之间的信用、资产、能力评价机制尚未启动或尚未充分启动,“特许”与“加盟”过于随意甚至泛滥。我们以某大型跨国餐饮连锁店为例,他们在吸收新的加盟方时,需要对加盟方的资产、信用体系进行严格审查,并且要求其经营者具备在包括清洁、售货等在内的所有工作岗位工作的经历,这就保证了加盟者资信的良好性。而国内企业往往对这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够重视,案例一中,如果加盟方加盟前对特许方做深入的了解、调查,就不会出现“负债累累”的结果;案例三中,如果特许方在特许前对加盟方做严格审查,也不会出现赔钱又损害企业形象的结果。
上述众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律师在特许经营运行的各个阶段积极参与。从特许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品牌的培养,到特许经营项目的运作,特许协议中众多内容的确定、众多权利义务的界定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起草、审核,再到特许人对受许人的选择及受许人对自身权益的保护等都需要律师把关助阵。为了企业的安全,特许经营企业应积极寻求律师在法律事务上的帮助,律师也应肩负起这项使命,主动积极地向企业宣传,为企业提供帮助,为特许经营制度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