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澳矿成“傲矿”
钢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寒流,很多人认为铁矿石不会再是战略资源,铁矿石价格必然大幅度下跌,但2009年6月以来发生的故事,让业界不得不大跌眼镜。
一旦“两拓”合并成功,中国钢铁业将进一步丧失话语权。有人分析说,今后真的是“澳矿成傲矿——无法谈判”。如果澳矿“断供”,如没有其他原料补充,可能意味着中国40%的钢铁生产线停产。
世界铁矿石正在大整合之中,中国资源整合从目前的步伐来看,已经落后于国际形势,集中度仍然很低。如果不进行战略规划,面对国际资源垄断的趋势,无法对钢铁产业提供规模化、可持续的供应或后备,势必使国际铁矿石巨头更加有恃无恐;如果不实施强势管理,那么即使勘探出来,也很可能沦为谋取私利和短期效益的工具;如果不提高集中度,政府的监管更难,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将难以制止,安全隐患也难以根除。
所以,中国必须要长远规划资源储备和整合问题。但是,这种步伐的推进又绝非企业、社会机构所能独立推进的,必须要以国家政策为保障,以行政手段为工具,带动地方政府和骨干企业一并参与。
(南京 王明宇)
澳洲大片中的智慧
《中国企业家》2009年第12期《争夺澳矿》
《澳矿风云》(《争夺澳矿》),名字就像部大片,故事很好看,报道内容也很扎实,文笔通畅。这是国内关于澳洲铁矿石报道的终结版,显示出贵刊的大刊气质,能够深入现场严谨的采访调查,能够驾驭复杂的新闻线索,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这是本部澳洲大片中记者和编者的智慧。
回到澳矿纷争本身,各色人等出场,持不同政见的政治家、怀揣淘金梦的冒险家、矿主,还有游走其中的掮客们……国家、企业、商人,都处于密密麻麻的关系网中,一不小心触动了哪根神经,就可能满盘皆输。
怎么能让卖牛奶的人把奶牛也卖给你?并购需要智慧,谈判是门艺术,到了最后,往往不是钱的博弈,而是各种复杂关系的综合考量。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家和政治家们需要更大的智慧。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
近日,人保部拟以失业保险金补贴困难企业,这则新闻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挺不错的,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不见得是个可行之道。为什么呢?人保部的失业保险金应该是针对劳工朋友们在失业时的救助,是专款专用,如把它移作补助经营困难的企业,于法不合,更对不起广大的劳工朋友们!
如果政府真有意要帮助经营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的话,可以在减税、融资等方面切切实实出一些好的政策和措施,不是随便拿些钱来补贴就可以的。政府与其“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如果采用挖东墙补西墙的模式,那只是个饮鸩止渴的办法而已。
(昆山春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林奇维仕)
陈久霖:曾经的拉撒路乞丐
《中国企业家》2009年第11期《陈久霖:未能等到的并购》
2004年中航油事件发生以来,在有些媒体不断指责陈久霖之时,我总是在想:他为什么就成了事件的主角呢?至今,我心中一直至少还有四个问题:
1.同样是收购新加坡石油(资产价值没变),为什么中国石油高价收购得到了支持(2009年5月24日晚,中国石油公告,称其将以每股6.25新加坡元、总计约14.7亿新元(折合人民币69.4亿元)的价格,买下新加坡石油公司),而陈久霖低价收购却被否决;
2.中国航油经董事会批准操作投机石油衍生品被认为是违规,而国内航空公司等操作石油衍生品却被挂上了“套期保值”的字眼;
3.同样是投机业务,中信泰富获得了母公司拯救,而中国航油却无人“雪中送炭”;
4.世界上所有因投机亏损的企业都是交易员承担责任(甚至无人承担责任),而类似的事件发生在中国航油时,却由总裁陈久霖承担责任?
陈久霖本来是可以用每股1.2-1.3或最高为每股4.12新加坡元购买新加坡石油公司的。而且,他还签署了收购协议并准备了充分的收购资金。可是,陈久霖的上级却临时在股东会上否决了该项收购,并为此支付了3000万美元的罚金。
据说,中航油事发后曾经一再请求国内给予支持,陈久霖本人就像《圣经·路加福音》中的拉撒路乞丐那样求助国内的支持;他还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那样乞求黄世仁(期权交易对家)宽限债期。可是,中航油和陈久霖都没有得到国内所一再承诺的那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