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市场:悲中有喜



    5月7日闭幕的第105届广交会被认为是“最难的(不断蔓延全球流感疫情加上仍未见底的全球经济危机)一届广交会”。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出口市场的风向标。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引擎,出口市场能否发动,于中国经济回暖意义重大。从本届广交会看来,出口市场所释放的信号有些暧昧,不同的人的有不同的解读。

    悲观者会这样看:本届广交会比去年同期的广交会(广交会每年春秋各一届)成交额下降32%左右,环比仍在下跌,而且此次成交的订单大多为短小订单,说明采购商信心不足,市场远未探底。

    乐观者也可找到一丝暖意。本届广交会虽比上一届的成交额下降16.9%(上一届环比前一届下降17%),跌幅几乎相当,似乎已经探底。这个数据如果不够让人信服,乐观者会以广交会上热销的口罩等订单大增的喜讯来打动你。他们还可以抬出“心理”的大旗,说“成绩比预期(下降20%以上)要好”。

    《中国企业家》记者通过对参展企业的调查采访,并结合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发现中国的出口市场呈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冷暖共生状况,判断是否全面的回暖尚需等待数月。

    一半海水

    本届广交会上,我们没有看到人流如织的昔日盛景。除了一些地处中心位置和布置得很独特的展位,大多数展位都冷冷清清,少有人问津。“比上届广交会还冷清。来询问的客人,少的时候一天不到10人,多的时候也不过20人。”我们在随机调查时总是听到这样的答复。每一天的展会从早上9点半到晚上7点,长达9个半小时,这意味着平均1个小时只有1-2位客人。这样冷清的境况让有的摊主眯眼瞌睡起来,还有的则玩起了电脑游戏。

    与冷清的人流相映衬的是订单的清淡。“今年订单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左右,广交会上的成交额降幅也比上一届要大。”福建匹克运动鞋展位的一位经理告诉我们。这位经理将部分原因归结为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原以为形势要好了,却来了猪流感。美国的一些老客户为此取消了订好的飞机票,不参加广交会了。”他预计倘若这些老客户来了,可能会很快签下几个大单。他们的缺席,会推迟订单的成交。

    匹克的情况还不算很糟糕,订单的下降幅度在接受访问的40余位企业中表现不等(有七成以上的订单同比下降幅度在20%-80%)。浙江一位生产户外中高端服装(一件衣服卖200-300美元)的企业遭受的创伤更大。该企业的参展商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的订单与去年比下降了80%,广交会上则没有成交的订单。”

    “今年2月份,订单相比去年同期跌了二到三成,3月份与去年持平,4月份又下跌了。”曾红武,广东一家名为“苹果”的箱包厂商的总经理,已经参加了十几年的广交会。他的客户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却依然难逃订单波动的烦恼。对于3月的好消息,他是这样解读的:“一些客户消化完了去年圣诞节时积压的库存,开始下单。”零星的小订单不是基于回暖,而是由于补充库存。更不容乐观的是:“以往外商客户全年的订单分1-2次下完。现在改成2-3个月下一次单,每次的量小了很多。”这多少说明客户不是很有信心,他们还没看到本国市场复苏的迹象。

    出口订单的中断对完全依赖外贸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带来致命的打击。来自浙江宁波的一对年轻夫妇告诉记者,由于订单的减少,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的工厂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了。“一旦停工,工人就很难回来了。工人不回来,就不敢接新的订单。”他们说道。恶性循环导致的最可怕结果是,企业丧失了接订单的能力,被踢出市场。

    以上这些还仅仅是在必需品行业,按道理其需求是刚性的,回暖应是最快的。那些非必需品行业的形势更加不妙。看看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钢材、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出口总额同比均下降40%以上。机电产品、集成电路、汽车零件、半导体、电线电缆的出口总额的同比下降幅度也都在20%以上。不妙的消息还有海外的贸易保护主义。2月份美国出台了“购买美国货”条款。印度则禁止中国玩具进入印度市场。

    这种日子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大多数厂商心里都没数。受访的企业一致认为,全球的经济回暖对中国的出口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厂商认为,经济危机正向更多的地区蔓延,更苦的日子还在后头。有人认为最根本的因素要看美国(新兴市场还很难替代欧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认为,目前看来,情况并不乐观。2008年美国倒闭了14.8万家的零售商,预计今年上半年还将倒闭7.6万家。1-3月,美国75%的超市、连锁店零售额下跌,只有25%略有增长,略有增长的商店的性质都是低档、连锁超市。

    “这是一个产业链条的游戏,美国零售商的倒闭潮势必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订单。”一些得知客户生存前景不妙的出口商忧心忡忡地说道。

    一半火焰

    当然,还有一些好消息。

    5月12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表明,虽然出口额同比持续6个月在下跌,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4月环比1-2月在增长。这些行业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及织物、鞋类、箱包等等。占据中国出口总额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4月份环比也增长了6.1%。这一部分原因是海外采购商补充库存,另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刺激。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钢铁等3000多种商品提高了出口退税率。“海外采购商消息很灵通,一听说我们提高几个百分点的税率,就找我们下单,并要求我们把退税的优惠折让给他们。”一位箱包生产商说道:“虽然让利给采购商了,但我们的销售量上去了。”在连续四五个月的环比下跌后,出现环比增长的趋势让一部分人相信,出口市场正在回暖。

    有谨慎者可能会认为,这种以降价获得的订单增长究竟是否可持续,尚有待观察。我们来看看一些不依赖价格,而是需求刺激起来的回暖行业。在广交会,我们看到按摩椅参展位有不少外籍采购商在体验。一家1994年成立的厦门参展商表示:“这次的订单量更多了,新客户不断找上门来。”他预计今年的销售会达到2亿美元(去年为1.7亿美元)。这是一个产品单价不菲的行业。北京一家新近拓展国际市场的藏药企业表示:“订单每个月都在增加。”这家企业做外贸的动机是“不断有外商客户找上门来”。他们的产品逐月在涨价。一些展销口罩的医保用品参展台,也意外地因“甲型H1N1流感”而订单大增。来自海关的数据也表明了医药类出口市场的需求强劲,医药产品的出口金额今年一季度同比去年甚至上升了5.5%。

    “我们的出口没怎么受影响,前年是5000万美元,去年是6000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同比去年,订单也上升了15%。”中国丝袜龙头企业浪莎展台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位负责人补充道:“一季度属于淡季,算艰难的,此后的5-10月是旺季。”青岛双星鞋业也同样自信满怀,该展台的一位负责人说道:“一季度同比去年增长50%,预计未来形势会更好。”一家名为银洁的床上用品展位的负责人表示,今年接到的订单要比去年同期上涨20%左右,价格并没有大幅下降,只是比去年低一点。

    至于上升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产品原本属于必需品,抗周期能力强。再就是厂家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刺激需求。“越是市场低迷,越要不断呈现新款式给客户,要让人们有换(床上用品)的理由。”银洁的展位负责人说道。双星刺激需求的工作则是跟外商共同完成的。其展位负责人介绍道:“我们的客户市场数据能力很强,每一款产品在每一个店铺的销售能立刻掌握。”根据这些市场的反馈,客户会找双星来共同设计产品,加大畅销款式的订单,同时针对窄众市场,也会下小批量的订单。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同行的倒闭,订单的转移。

    还有部分企业,订单虽然不如往年,却对出口回暖充满信心。有的外贸企业认为美国的市场已经回暖,欧洲未来2个月内将回暖。还有部分企业已经在为回暖做准备,投资建厂,招兵买马等等。

    虽然有这些喜讯,服装、纺织等行业出口也连续两个月环比增加,多数人还是认为全方位的回暖尚未到时候。王宇表示:“不能说服装出口已经触底。”大多数专家认为,出口已经局部回暖,回暖拐点是否到来,至少还需要观察后续2-3个月市场数据才能做判断。

 出口市场:悲中有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8377.html

更多阅读

市场营销研究中的结合分析法 柯惠新保罗 lr分析法 左结合

市场营销研究中的结合分析法莫 逸市场营销研究中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在所研究的产品/服务中,具有哪些属性的产品最能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一件产品通常拥有许多属性如价格、颜色、款式以及产品的特有功能等,那么在这些特性之中,每个

棕榈油:弱势中把握介入契机

  回顾年初至今内盘油脂类期价走势,连棕榈主力在1月6日到达最高点(7466)后急跌陷入最低点(6534),在此后的接近三个月里延续了区间震荡的行情,其间,震荡区间逐步收窄,重心稳步上移,反弹幅度在61.16%以内。4月份,囿于两大需求国中、印棕榈油港

保暖内衣市场:概念战硝烟四起

      随着天气逐渐变凉,保暖内衣市场也开始逐渐升温,一年一度的保暖内衣市场大战也拉开了序幕。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的保暖内衣厂家大都打出了高科技新概念的招牌,一大批以“卡”、“素”命名的新概念保暖内衣占据了今年市场的

声明:《出口市场:悲中有喜》为网友奔跑向日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