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危机是否必然带来人口红利的消失?
“人口老龄化”能否导致“企业老龄化”的危机?
从企业角度应如何面对“老龄化危机”?
周 钷
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这份报告貌似参考美国的战后“婴儿潮”,若假设成立,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社会基础不同。中国是“储蓄型”国家,人口红利实质发生了转移的过程。中国目前的财富拥有者大多50岁上下,投资、消费反倒比年轻人更加不理智。我转行做家庭健康医疗产品正是看到这种转变,老年人对此的热衷引发的商机本身就是人口红利。
如果为老员工严格缴纳相应款项,大部分中小企业、创投企业会面临极大的成本与盈利的压力。何况《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济危机当下如若公司裁员,按照“N+1”赔偿标准裁一个老员工,成本会比较高。而且老员工的底薪、年终股票分红也高于年轻员工,他们在工作态度、激情也会懈怠。
企业希望老员工走人,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吃不消的老员工就主动辞职了。日本那边做得就很专业,员工很多都是终身制,为了退休后那笔丰厚的退休金,员工很努力。在中国目前体制下,这是双方的问题,尽量把老员工留下来一起应对经济危机、老龄化危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承受必要的压力是理所当然的。
王燕妮
青松乐龄服务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
是否消失取决于如何定义“劳动人口”。如果维持现有的退休年龄,假定退休之后都是不再具有生产力的纯消费人口,那么消失是可以预见的。最具开发性的恰恰是如何将传统意义上的国民经济“负担”转化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银发产业要想迅速盈利还稍嫌早,只考虑单向服务的“新商机”,只是一厢情愿。
危机不会这么立竿见影和戏剧化。在西方,老年人从出生到退休都是社会的主流,具有很强话语权、很自我、很会提要求,都期待社会福利能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种依赖性,因此养老的压力都在政府。中国老龄人自力更生意识很强,对于社会保障、对于企业福利没有天然的依赖性,还非常知足,社会、企业福利的一点进展对其来说都是“意外收获”。
作为企业,不管采取什么姿态,实际上只是有限的补救,现在缺乏的是可以号召更多政府、企业、个人实际参与行动的指导,同时政府对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给予支持、优惠、减负,否则,真正的危机应该出现在失能老人比例快速提升、社会医疗和服务体系暂时跟不上的不久的将来。
张四宇
成都22世纪房产经纪公司
常务副总
从房地产角度,由于刚性需求及其在家庭消费中的高比重,本身就是一种人口红利,女孩子嫁老公,在住房消费上形成“2+4”、“2+2”的模式。模仿西方模式的老年公寓只是一个萌芽,中国人更强调“一家人”感觉,而且有需求的这个族群较为隐蔽,从商业角度挖掘出来很难,否则闻风而动的地产商早让老年公寓遍地开花了。
不会出现“企业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只会造就“企业年轻化”。老龄化不仅会加剧年轻人的负担,2个年轻人赡养4个老年人,而且对其充分就业没有丝毫改善。老龄化只是增加老年人的人口比重,年轻人数量并未有明显的减少,大学生700万的就业缺口,正好是廉价用他们的时候,只会挤压企业中的老员工。很正常,老年人还能领低保,没有听说年轻人领低保的。
企业能从社会责任角度解决就业问题,就已经不错了,正如朱新礼所说,“企业应该当猪卖”,倘若盈利全用在危机下的老员工福利上去了,猪瘦了,无论企业如何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也不算是个成功的企业。应该变通地采取一些方式以规避政策的约束,将这种压力转嫁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