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界女性可以分为“武侠女”和“文艺女”类型的话,董明珠、孙亚芳应该属于武侠女(想想她们在商场上是如何拼杀的),杨澜、徐静蕾似乎更像文艺女。
本身就是武打背景的李亦非更不必说了。这位前维亚康姆(MTV)中国掌门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豪爽凌厉、快意恩仇——几年前,她是《中国企业家》仅有的封面女郎,被戏称为“主妇CEO”。她也是最早被美国《财富》评为全球影响力商界女性的华人。
假设命运是另一种偶然,李亦非有可能会成为“女李连杰”。“当时家人不坚持我非要考大学、出国留学,我自己也没有那种向往的话,我可能就是接拍电影,沿着那条路就火了。”她希望以后有机会当导演或制片人拍一部理想的武打片。
李亦非不喜欢“矫情”,作别战斗了8年的娱乐业,在全球次贷危机爆发的前夕,投身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高雷(GLG Partners)。
2008年夏末,GLG伦敦总部迎来了三个新人:原高盛明星基金经理人Driss Ben-Brahim,原摩根士丹利全球证券部主管Bart Turtelboom,以及李亦非。时机真是坏极了。上千家对冲基金破产了,整个行业缩水五千亿美元。但一向自信的李亦非感到庆幸,“市场就如蹦极,幸亏我是在低点进入的,未来只有一个趋势,那就是上涨。”
她不留恋过去。“我是永远拥抱未来的人!算算人生,如果你活到85岁,现在才活了一半,你恋什么栈?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很大的辉煌,但是我未来的辉煌可能还会超越那个呢。如果你觉得人生到顶级了,那你怎么突破呀?”
这是惟有李亦非才会说的“女性宣言”——她还有“女性檄文”:“我要说一句公道话,女性在商场上遭受的嫉妒和压制,更多地来自于女性本身。”李亦非参加美国《财富》女性论坛,很多女CEO都得出这个结论。“女性成功的障碍更多来自于女性,真的。”她直言不讳,“女孩子在学校和单位里受到的嫉妒、孤立、非议等常常来自于女性,而非男性,所以女性要克服自身弱点,敢于自强,追求自己的梦想。”
2009年春节,李亦非、汪潮涌一家四口和张兰、汪小菲母子,作为新西兰旅游局特邀的客人到访新西兰,其间LV杯太平洋帆船赛在奥克兰举行。在世界蹦极发源地Kawarau桥的蹦极中心,李亦非及女儿和张兰都体验了蹦极——可在场的男性没有一个敢跳的。
杰出女性往往在精神层面上不安分,她们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鞭策。前老板雷石东曾经对李亦非说,“你是个追求自我完善的人。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有时候咄咄逼人,都是在完善你自己。”
这话简直可以作为女性成长“心灵鸡汤”的箴言了。李亦非对娱乐媒体业已然经风雨,见彩虹,如今她华丽转身,做“财经美人”,玩高端金融游戏了。
但她现在只能当自个儿的魔头了——虽然私下里又有下属管李亦非叫“大M”了(《穿Prada的恶魔》女主角)。“金融圈有无数精英,我只能在他们面前顶礼膜拜了,但是我希望未来几年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好在好莱坞离华尔街并不远。李亦非的父亲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母亲是数学老师,加上多年受汪潮涌耳闻目染,她对金融并不陌生。其实,十几年前刚回国,李亦非就曾有机会去投行工作,但当时觉得夫妇同行没意思。如今殊途同归,李亦非这才发现他俩是最佳拍档。“就像张欣和潘石屹一样,我俩缺了谁也不行。”
多年来,李亦非张扬外向的个性就没变过。她毫不介意野心勃勃,“对于成功自信的男人来说,有追求的女人和高智商的女人,只会更具魅力。”
站在她身边,汪潮涌更显得温柔儒雅。他俩度过了很多浪漫狂野的时刻,还一起投资创办了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
最后就要说到今年初在汪潮涌的四十岁生日派对上李亦非送给他的那首诗《夕阳之恋》了:“十七年前,我们相遇纽约/如今,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母亲/当你的屁股不再紧绷/我的双峰不再挺拔……岁月如梭,我们都悄悄的老去/当美洲杯的辉煌成为过眼烟云/MTV的摇滚演唱会成为往事的记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首配乐诗朗诵,李亦非一直是笑着念的,当时在场28个朋友,3个男人都哭了。
后来,李亦非这样告诉先生:“我这一辈子就写一首诗给你,到死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