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资本市场难得有这么热闹的戏剧化场面。
2月16日,国内软件外包行业老大东软集团(600718.SH)公告称将合并紧随其后的大连华信。仅仅半个月后,东软集团又发布公告,东软与大连华信的合并宣布取消。
这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收购案曾经被资本市场普遍看好:国内前两大软件外包公司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抱团取暖”,强强联手可增强中国软件外包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止步于A股市场的大连华信通过合并实现变相上市。
对于临时解约,东软称大连华信给出的理由是:“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大连华信的业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期待,提出终止本次合并事项。”
这显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经济环境毕竟与半个月前变化不大。媒体的关注让大连华信如临大敌,大连华信上市办三缄其口,华信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军一直关机。
IPO大门开启时日的遥遥无期使得华信的上市计划愈发渺茫,既定的上市计划让华信犹如挂在拉满弓弦上的箭,IPO可以停,但公司业务不能停。
“为了上市,公司要扩大规模,发展太快了点。不断有人走,同时有更多的人进来,常常是出差几个月回来,同事都不认识了,”一位华信的项目经理对公司过快的发展抱有一丝隐忧,“公司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同样速度增长的业务量支撑。”
“高层宣布得太突然了,事先没有跟股东们,特别是持股员工们沟通好,导致不满情绪一下爆发。”有华信员工认为这是合作面临到的内部的阻力。
“好多人一毕业就到华信来干,那么多年,公司对大家都不错,大家都把这里当成家了,一旦跟东软合并,华信就变成东软下的子公司了,本来是为了自家辛苦,现在变成为别人忙碌,员工的归属感一下就没有了,心里不是滋味。”
合并案宣布取消后不久,随着“两会”的召开,关于重启IPO大门的呼声日渐高涨,业界纷纷揣测大连华信必是得到了风声,但到目前为止,IPO何时恢复仍然没有定论,上市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大连华信最大的困惑。
这是大连华信第三次与资本市场如此接近,或许刘军也不希望跟前两次一样擦肩而过。
13年前,时任大连华信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刘军,和公司几个骨干一同创立了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收入和规模的快速发展,让大连华信有了上市的念头,最开始确定的上市地点是日本。但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回暖,是否要去日本上市成了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争取大连市政府的支持,大连华信横下心来决定在国内上市。
公司原本为在日本上市准备的架构肯定不能适应国内上市的要求,在辅导券商平安证券的建议下,开始了对公司架构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券商发现大连华信在1998年第二次增资时存在法律瑕疵。2008年4月29日,发审委第71次会议上,大连华信的IPO申请未获通过。
但大部分持股员工们仍然保持了相当乐观情绪。“我们这么好的企业,我们不能上谁能?大不了3个月后再来。”上述华信员工说。
世事难料,急转直下的市场行情,让左右两难的监管部门暂停了IPO直至今日。上市不成,出售也是一种思路,不过当IPO大门又有打开的可能时,基本是全员持股的华信应该更愿意选择自己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