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北京,忘掉上海,忘掉大洋彼岸华尔街坍塌带来的幻灭感;离开写字楼,离开股票波形图,离开互联网上一票专家的指点江山。
春节前,我们的记者跟所有的中国老百姓一样回各自家乡过年,稍特殊一点的是,他们被要求带上一双捕捉当地商业气氛的眼睛,还有若干份消费调查问卷。长假过后,这些沿着各路毛细血管、从各处器官又回流到首都“心脏”的血液样本,带回来了什么信息?
印象一:内陆就像一个温暖的子宫,把全球经济寒风挡在外。由于内陆城市跟外部环境的经济联系并不密切,所以全球经济危机的传导效应在那儿显现得并不充分,再加上现在政府刺激经济计划,这些城市的基建、消费全无萧条态势。当媒体上满眼都是经济的坏消息,它们简直就是“遁世”之城。
印象二:最近三四年来,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活力开始释放。接下来,那里会成为跨国公司、本土巨头“绞杀”长期盘踞此地的“地头蛇”的战场;与此同时,能够投合本地群众消费习惯与心理的若干“山寨产品”、“山寨模式”也会获得红火成长。
印象三:二三线城市表现出来的活跃的消费愿望与活力简直会令你感到吃惊,可是别忘了,总体来说,那不过是上个发展阶段积累带来的释放,而且市民们的消费结构与层次还是偏低。事实上,不少二三线内陆城市正处在老产业衰败、既有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战略定位彷徨的阶段,也不是每个城市都具备江西广丰那样浓郁的商业氛围、深厚的创业基因。
接下来,读者将要看到七个由北向南的二三线城市的记者回乡印象,尽管没有爆炸性大新闻、没有明星式商业人物,但正是那些浪花微小而无穷的涌动,汇聚起来预示着中国商业潮流大致的方向。这些零碎而不够全面的信息,也许只是提供给你了解当地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但它真实、有趣、鲜活。鲁迅曾经“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今天我们常“只看见电脑屏幕上的四角的天空”。
记者回乡还要回京,但对于那些2008年因为工厂倒闭、裁员而从大城市、沿海城市而不得不回到家乡的两千万名打工者来说,“回乡”的意味则复杂得多。他们的集体回返,必将在2009年给若干内陆城市带来深沉的变化。这或将成为2010年记者春节回乡时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