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视的小朋友ZM来采访微博客这种模式下的新的交流方式,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样的一个平台,整合成3G121的一个部分,成为3G业务的分享平台,最近我们也注册这个域名,进行功能的探讨和研究。其间,也思考一些人的交流的几种模式,以及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领域的对应。
人的交流与表达一般是四种模式:
1. 一对一的交流(具有交互性)
2. 自言自语(基本没有交互性)
3. 多人的讨论(具有多向交互性)
4. 一人对多人的演讲(交互性弱)
其实人的这些交流与表达方式,也在互联网中出现了对应的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IM是对应一对一的交流。最典型的是MSN,QQ和飞信等产品的基本交流和表达模式是一对一的,是相互交流的模式。当然后来也衍生出了群的概念,希望形成多人讨论,但是它的最基本模式是一对一的交流。
2.论坛的交流与表达。绝大部分是多人的讨论状态,当然它也间或有一对一的交流,也有一人对人的演讲,但是基本的感觉,是多人的共同讨论。
3.博客的表达模式。虽然博客也有评论,也可以进行交互,但是它的主体特征是一对多模式,一个人表达观点,阐述看法和思想,其他人观看,间或说点悄悄话,点aihuau.com评几句,或是点上台下有点提问,但是总体是不对等的。
4.微博客倾向于自言自语的模式。在微博客的作者进行写作时,它很大程度是处于一种相对比较无聊的状态,它的记录、表达、感慨、叹息可能都不是非常强的目的性,也不是追求大家马上展开讨论,接受其观点。很有点呓语的意思。我认为它是自言自语的一个延伸。然后,互联网的价值,是传输成本极低,在自言自语中,关注你的人很容易得到信息,也很容易引起交流与反馈。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的交流与表达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被引爆与放大,超出普通人的控制。
我们看到了在互联网中,IM、论坛、博客都有了成功,取得了巨大的影响,我也相信微博客的形式也会有巨大的成功,但是它怎么样走向成功,突破口在什么地方,未来的形态是什么样,会不会有更多的衍生功能,这些都是复杂,难以把握的,这也需要更多的探索。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现在微博客有点被挂上另类标签的意思,其实微博客是无罪的,关键在于管理。寻找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才是正理,禁绝不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