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冬日 冬日疗法(一)



盛宴散席了,我们在冬天里百般煎熬,见识了世态人心,也获得了心理安慰 

文 | 本刊记者  雷晓宇  刘建强  孙雅男  谭相宜  吉颖新

一年来,无数成年人玩够了七荤八素的过山车游戏。在这个史上最寒冷的冬天,他们亟需一碗心灵鸡汤、一针精神麻醉、一剂灵丹妙药和一个未来水晶球。

于是,“词坛圣手”林夕送来了“救心圈”。他2008年底到内地推广自己的散文集《原来你非不快乐》,说,“在如今金融海啸下,如能让一个读者找到一个救‘心’圈,在浪奔浪流中得到浮起来的力量,已是我最大的快乐。”

“人民艺术家”冯小刚又贡献了贺岁片。他对记者说,“《非诚勿扰》其实就是一针麻药——最后多麻药啊,2009年股市全飘红了。我就是想让大家看了以后乐一下子。”

“段子企业家”冯仑仍然很生动。“市场经济改革第一不能睡在摇篮里,第二不能生活在洞房里,第三不能行走在蜜月中。”他奉劝中小企业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在很多人进医院的时候,登记、结婚、进洞房的地方照样还是很热闹。”

至于你的未来和命运——占卜一下。在日本,一家专业从事水晶球、塔罗牌、易经及星座的网络算命公司Zappallas业务增长迅猛。其发言人称,“在当前的艰难时刻,算命的悠久历史和深度吸引人们来寻求指引。”

我们可以记住1930年代大萧条时的两个冷笑话:投资银行的每一股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一位登记者,“住宿,还是想来跳楼?”

当年创刊不久的《财富》惊奇地指出,有一类工业自股市大崩溃以来一直都很兴旺,即纸餐巾、纸杯、纸碟子、月经带、避孕套等一次性产品。当时男人花在避孕套上的钱,多于理发。出售避孕药物的行业一年赚了2.5亿元,而这,就是寒冬时的生命力和超越周期的商业精神。

精神胜利法 

——致苦闷人的一封信 

你哭了,是真哭。你笑了,分明苦笑。 

我知道,世事变幻无常,萧条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受。几个月前,大家还在讨论说每个人都赚了多少多少钱。突然之间,黄金岁月就这么戏剧性地中止了。花红和情人一样不告而别,投资和感情一样付诸东流……嗯,说点高兴的。没想到吧?经济衰退竟然总是和我们生命中最好的时光联系在一起。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德鲁克说的。 

在《旁观者》中,德鲁克形容大萧条那几年是“天真无私的夕阳岁月”。说起来,当时的情形比你正经历的可要坏多了——很少有人相信经济会复苏,没有人能想像得出在二战后全世界会有几近30年的繁荣,甚至有人预测,“世界将陷入永远的停滞”。 

但是,1930年代的美国人谈起大萧条犹如说到天然灾害,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故事可讲,例如“我是怎样熬过来的?”。但最后归结一句,“你瞧,我现在不是好端端的吗?”德鲁克发现,大萧条根本不是一场灾难,而是“新的常态”,带来社区意识的抬头、强调共享的价值、生命的喜悦和共同的希望。 

瞧,你不正好端端地在看我写给你的信吗?幸存者的游戏已经开始了。劫后余生,很多人还不如你呢。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医生凌笋昂讲了这么一个病人—— 

“一个商贸公司老总,2008年初做了1000万的投资。介入管理后,发现对方的企业很不景气,因为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出口出不去,生产的东西又卖不出去,债越积越多,挖东墙补西墙。”债主都上门了。最后,病人的症状严重到根本不能听到“企业”、“管理”这样的字眼,不然就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医生说,这甚至也是一种濒死体验呢。 

心理诊所的生意好多了。“来求诊的患者比平时多了两三成。”还有一位心理学教授说,希望有裁员的企业来找他做打包的咨询生意。他还安慰说,危机之下,目前中国企业家的心理问题不像美国那么严重。 

这话也可以反着听——敢情事情还会更糟是吧?别,你要是烦了这套催眠,说不定我能给你出出馊主意。一本名叫《改善生活的50种方法》的书最近热销,每天吃一点脂肪酸,防止暴躁。建立匿名博客,有助于情绪排毒。买防水防火的保险箱,装单据证件。收集优惠券和礼品券才叫开源节流。 

走,看场电影去。北京最贵的票80块钱一张,这钱还有吧。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忘记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烦恼,听起来还不赖。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每周都看,在邓波儿的天籁歌声中度过夜晚,为费雯丽与盖伯的悲欢离合潸然。 

你可以选择《非诚勿扰》。这部片子就是冯小刚拍在商人王中军身上的一个大马屁,定能让你会心一笑。《梅兰芳》沉重了点儿,不过“小三”的话题不也很时髦吗?据最新调查显示,逾八成拥有婚外情人的百万富翁已经计划减少给情人的礼物开支及生活费了。经济危机正在冲击那些比你富有得多的人——这挺大快人心的。至于《赤壁》,人家分分钟会死,可你,只要你想活就能活下去。那话怎么说来着,郁闷的时候就该听老柴的《悲怆》,因为你会发现有人比你更郁闷,这才能不药而愈。 

如果你症状加重,连门都不想出了,还有别的法子。BBC援引一份调查报告称,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做爱成为英国人最经济的消遣办法。 

不过也有心理医生说,金融危机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萎靡的欲望和股价一般飘摇的婚姻关系。没关系,我们还有饭岛爱老师。她永永远远活在中国网民的硬盘里。 

 最后一个冬日 冬日疗法(一)

天哪,你打开电脑,发现连饭岛爱老师也拯救不了你?百无聊赖坐以待毙,在你老婆走过来跟你大眼瞪小眼之前,你正好有时间发现这么一个小花絮——那一天,“周慧敏结婚”在搜索引擎排名第一,“油价下调”都排在之后。倪匡愤然怒斥:“他俩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是事关人类命运还是引发了金融海啸,你们非要追访?” 

对不住,倪老师,我们追看如此精彩的八卦,只是因为我们的精神和身体都已经衰退到了彻底丧失功能的地步。哎,该死的衰退。

“早些时候经济萧条闹得很凶吧?” 

 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  

经济危机。从一开始,人们就认出了它。他们说,70多年前,那个大萧条,唉呀。人类的自信之树立和崩溃,速度旗鼓相当。 

那可能是后果最严重的一次。事实上,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十几年就会来一回,我们曾经把那视为资本主义的癌,现在,咱们也有了,不好理解。 

很惭愧,我们不能给正在发生的事提供借鉴,虽然,五十年前,我们也有过饿殍遍地的时代。不是一码事儿。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活下来的美国人,有记者、作家。他们抬头仰望星空,低头写下那段悲惨的历史。著名的《光荣与梦想》就是以那次大萧条拉开序幕的。“中产阶级破落得迅速而令人痛心的。”夜里敲门要饭的,“可能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到处是失业者。在纽约,一个职业介绍所招聘三百人,有五千人前来报名。1932年9月的《财富》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近于人口总数的28%。 

“在那个多事的冬天,许多敏感的青年渐渐懂事了,30年后,他们将成为美国的领导人物,一生中目睹美国历史多次发生危机,可是对于他们性格的形成,这个来得最早的危机影响最深。”我们不妨看一下名单:1932年时,诺曼·梅勒9岁;约翰·F·肯尼迪15岁;阿瑟·米勒、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尤金·麦卡锡16岁;田纳西·威廉斯18岁;戴维·洛克菲勒、索尔·贝娄、白修德、杰拉德·福特和理查德·尼克松19岁。 

1932年,托马斯·沃尔夫32岁,再有6年,他天才的一生就走到了尽头。对于大萧条,他的证词是:“(流民)就像破船烂木,随处漂流。其中有的是诚实而正派的中年人,他们贫穷劳累,满脸皱纹;有的是青年男子,满头长发,从不梳洗。他们穿城过镇,到处流浪……这些人都是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美国男性公民,他们走遍了整个美国,冬天到了,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来:忍饥受饿,到处碰壁,肚子空空,前途茫茫,心烦意乱,辗转奔波,到处找工作,到处找仅能糊口的面包,可是就是没法找到。” 

那一年,约翰·契佛20岁,他在后来的小说《金罐子》里,写30年代一位对命运彻底绝望的女人。有人送给她一块香皂,她一直希望等到丈夫挣了大钱后再用。“我计划着用这块肥皂整整有十五年。哼,上个星期我翻了翻我的柜橱,看见了这块肥皂,都裂开了。我把它扔了。你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十五年一直生活在许诺、期待、借贷、债务之中,在不适于居住的旅馆里生活,没有一天不背着债,可是还得装假,觉着每一年、每一冬、每一个工作、每一次约会都会成为那个盼望着的机会。这样生活了十五年,最后才认识到这种盼望是没有尽头的……” 

在乡下长大的约翰·斯坦贝克比契佛大10岁,他看到了农村的惨象:“腐烂的气息弥漫了全国。咖啡在船上当燃料烧。玉米被人烧来取暖,火倒是很旺。把土豆大量地抛到河里,岸上还派人看守着,不让饥饿的人前来打捞。把猪宰杀了埋起来,让它烂掉,渗入地里。……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一切的成就都垮台。肥沃的土地,笔直的一排一排的树,坚实的树干,成熟的果实,全都完蛋了。”(《愤怒的葡萄》) 

那时候怀疑资本主义制度、歌颂苏联的大有人在,就像今天有人用这一次金融危机来证明资本主义的失败。《商业周刊》做过调查,有不少人离开美国,30年代初期,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那时候,苏联保持着6%以上的经济增长。1936年,纪德出版了《访苏归来》,1944年,哈耶克写出《通往奴役之路》,1948年,奥威尔的《1984》问世。 

《光荣与梦想》中说,1932年,华盛顿至纽约的铁路旁几千个广告牌子有一半空着,有人租下来在上面都刷上一条标语:早些时候经济萧条闹得很凶吧? 

这种态度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当不景气成为时尚 

“不景气”也可以拿来开玩笑,并且是一种期待自己最终消失的商业模式 

就在这个哀鸿遍野的冬天,男朋友失业了,却依然每天做上班状,早出晚归。同样失业在家的女孩心知肚明,却不愿戳穿谎言,默默地配合,在家做饭…… 

请不要误会,这不是《开往春天的地铁》的剧情,而是一位网友在一家名为“不景气”的网站上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跟帖五花八门,有人说不要着急,只要放下身段总能找到工作,有人说早点坦白吧,勇敢去面对,更雷的是还有人给女孩奉上安慰男人的胃的菜谱…… 

在电脑屏幕旁边,“不景气”网站的创始人程亮正以自我解嘲式的娱乐精神看着这一切。那天正是平安夜,在淮海路上一处不到20平米的蜗居,对于程亮来说既是办公室也是住所的地方,他自己做着电火锅,这就算是圣诞大餐了。而在“不景气”网站上,一场网络圣诞节正在进行,网友互赠虚拟礼品,为朋友点播歌曲。“都失业了,就不出去凑人山人海的热闹了。经济不景气,怎么最省钱?答案当然是‘宅着’!网络圣诞节经济实惠,还节能减排……”正如程亮戏称的那般,这就是个“失业青年俱乐部”。 

两个月前,便是一个月内十几个来找程亮介绍工作的失业青年们使得嗅觉敏锐的他感觉到市场的风云突变,也促成了“不景气”网站的应景问世。在网站首页上,一条亦中亦英的横幅写道:Let’s talk about bujingqi(让我们谈谈“不景气”)。几个失业白领想建立一个抱怨和发泄的场所,这个信息交换平台也许给访问者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最初在板块设置上,程亮考虑最多的是开源(招聘信息、商业机会等)节流(二手市场、省钱大法)。在“挥泪转让版”,二手货卖得异常火爆。就连创业团队里的程序员海冰,都把自己的隐形眼镜拿去拍卖。“别人的网站网友相约吃饭,我们的网友相约摆地摊。”甚至已经有商家有意赞助他们搞线下的跳蚤市场。 

短短一个月,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万多名注册用户,大家相拥取暖,话题也从单纯的经济层面拓展到精神关怀,还有人用八卦周易给人推算开运流年,于是便诞生了“减压舱”这样的版面。就像网站首页上写的,“雄赳赳,气昂昂,携手走过冬”。 

人气给“不景气”带来了名气,也引来了广告商和投资者。这不是程亮第一次创业,他此前打造的白领拼车拼饭社区网站“都市客”已经以不错的价钱卖掉了。按照本来的计划,他要在2009年二月份推出一个“挑战Facebook又同时具有中国传统的社区网”,“不景气”是个“意外产生的孩子”。他们还没有想好是否要将其养大成人。 

这是很少的一种期待自己最终消失的商业模式。在“不景气”网站上,有一条上证综合指数的跌势曲线,6000点处被特别标明,“沪指重返6000点的那天,这个网站将被关闭”。有网友不失时机地送上贺辞:衷心祝愿“不景气”网早日关门大吉! 

“‘不景气’是时髦的产物,但越快时髦也会越快被人忘记。”程亮清楚,这个简单的BBS不过是抢滩工具,而阻止衰老的惟一方法便是不断推出新的创意。而这对北京学院导演系科班出身的程亮来说,正是他的强项。“‘不景气’是我阅读人生的窗口。”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儿倾诉,让他了解到这些人在这个不景气时代的感受与细节。“这相当于艺术家采风,我以后有什么作品做大了就可以向他们吆喝,随便一个投票就有几百几千人来响应,比我自己琢磨的效果要好得多。”程亮的主业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他会不会拍一部以经济危机为背景的,要看“不景气”能到什么程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8808.html

更多阅读

10万创业 家纺创业10大病症及疗法(一)

创业10大病症及疗法一.病名:犹豫症病征:现时生活较稳定,觉得没意思和没新鲜感,有一种创业的冲动,但又怕万一失败反而比现在还糟糕。疗法:想清楚自己最愿

橱窗设计 橱窗设计的几个原则(一)

服饰是表现时代潮流的商品,店面设计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时代潮流。良好的店面设计,不仅美化了市容,也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有利于消费者记住店铺。店面的设计主要包括店名设计、室外设计、室内设计。    (一)店名设计    店

led节能灯品牌 节能灯品牌发展路在何方(一)

(一)低碳经济推动节能灯更大发展随着生产、生活、城市街道等照明的持续增长,照明用电在电力消耗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据中国国际照明网统计,发达国家照明用电消耗的比重已经占到25%。与之相比,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照明用电已占

尹明善:一个固执的老人(一)

  山城人固执、偏执,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尹明善亦是如此。  尹明善固执,一个处于六十耳顺阶段的老头,猛然间扛起了民企造车的大旗,且义无反顾;尹明善偏执,2000年接过了重庆足球这面大旗后,开“家长会”、发表“禁毒宣言”,结果却是连续二

柳传志:一个创业的传奇(一)

   人物点击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联想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

声明:《最后一个冬日 冬日疗法(一)》为网友惢很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