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梦想未来的回归与张扬,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30年最大的确定性
文=本刊记者 蔡钰
这不是一个悲观论者的预言。
“即使没有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未来30年都将充满不确定性。”周其仁教授在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闭幕演讲中的这句话,让即将离场的听者心中激荡不已。2008年冬天,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们再次相聚于北京,他们探讨的话题是在未来30年里,企业家们和中国经济,这两个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刚刚磨合出默契的少壮派伙伴,将如何相互扶持着奔向远方。
“开启新的三十年”,这本是个意气风发的宏大命题,可“危机”二字却无可回避地贯穿了为期两天的会议始终。不过,在听到许多关于危机的不安与抱怨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象征商业新希望的火花也频频被碰撞而出。
世界正在屏住呼吸,关注中国如何走下一个30年。“如果说我们前30年主要是通过向全世界学习,进行自我解放、自我证明、自我发展的话,后30年,则是我们打破偶像、超越偶像,通过发展与创造,通过自己更大的价值实现,为世界带来价值的30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说。有理由相信,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巨大动力的中国,将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全球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当中去,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没有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的冬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许会在既有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中国也有可能错过反思机会,为酝酿更大的全球性危机火上浇油。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危机也许是福?也许,正是时代赠予的用以反思和修正的良机?
如果你还是感到悲观,那么请记住“不确定性”论者周其仁的下一句话:我们可以以规则的确定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如周所言,如果我们在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方面,经过改革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未来中国就可以应对那些灾难性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在周其仁说的“确定”之上再加几个“确定”。
可以确定的是,危机之下,企业家们得以与监管者、银行家坐下来,更平等、友好地对话与合作,创造更有利的市场规则。论坛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和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不约而同地用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八个字,来表达与企业携手抵御经济灾难的决心。
可以确定的是,危机之下,企业得以重新从品牌、文化、创新乃至软实力等层面修炼自身,提高竞争力。
可以确定的是,危机之下,对衰退不甚敏感的中西部,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消费领地得以有机会更彻底地开发,8亿甚至更多中小城市与农村居民,等待被融入商业与消费的大潮。
可以确定的是,危机之下,跨企业、跨区域的协作与合作将会更有动力地展开。互联网将再次凸显力量;而亚洲区内也有机会强化商业与金融的互动,提振洲内经济的增长,实现本区域的共同市场和共同目标。
可以确定的是,危机之下,市场结构有机会向更有效率的方向靠拢。
可以确定的是,危机之下,四十世代、80后CEO将会站到台前,接受更鲜明的社会使命;老一辈的中坚企业家则会从阵痛中借力,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的新商业文明。
回到眼前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马云,以他先人一步的前瞻性,穿透台下的哀叹、认同、腹诽及种种百味交陈,呼唤着本该存在、已经存在、却一度被灾难遮覆的企业家精神。
“这个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梦想、企业家的价值观,是价值观的缺失,是梦想的缺失。我希望我们能呼唤企业家的梦想、理想、价值观。呼唤起企业家的精神,共同参与应对人类最大的灾难。”
企业家精神的回归与张扬,当是这个不确定年代最大的确定性。
企业家们。在历史上,你们已经取得了盛大而辉煌的改革胜绩。既然新的三十年注定要以这样一场危机作为起始,既然必须要面对种种浮云半掩的不确定性,那么请你们以承担更大责任的名义,以创造中国新商业文明的名义,再次披上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