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在这一轮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走上逆市场化的回头路
文 | 贺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了以往的神秘感,因为要定调的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在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已经昭显。明年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同时还要“扩内需”、“调结构”、“保就业”。
不夸张地说,中国已经处于凯恩斯主义的海洋之中。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不完善,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主流经济学家拒斥实施计划经济的主张,但他们确实认可,为了对抗衰退,政府有干预的必要。”
今年金融泡沫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冲击,造就了凯恩斯主义在全世界重新盛行,尤其是在过去数十年一直秉持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美国。为了挽救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美国不惜对私人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救助,搞起了“国有化”,这甚至被戏称为美国“社会主义运动”。
然而,全世界真正有资格和实力大搞凯恩斯主义的恐怕只有美国。政府大撒金钱,是需要有人来买单的。钱从哪里来?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政府的财政税收都是一个主要来源,并最终要纳税人来买单。但美国是一个高负债的国家,它要么通过发行美元钞票,要么通过发行美国国债来筹集资金。美国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全球老大,美元是全球需要的硬通货,美国国债也是全球争相购买的投资品。问题很清楚了,美国搞凯恩斯主义,有全世界来为它买单。
但对于中国来说则不是这样。首先,中国搞凯恩斯主义只有中国自己来买单。中央和地方推出的巨额投资大计,最终在钱的问题上会落实到哪里呢?一是全体纳税人所缴的各种税费;二是银行贷款;三是投资者自己的社会资金。大量资金需求最终都会转化为对全体中国国民的负担。其次,在全球化框架下,中国政府强行扩张经济,名义上是先保自己,但实际上是在为全球做贡献,为全世界创造需求。中国政府推动的数万亿投资,很多是基础建设工程,这已经使得国际资源市场在高度关注中国的能源与矿产需求会因此增长多少。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其它国家不同——我们的问题是市场化不够,经济结构需要调整,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需要提高。中国政府大力度地搞4万亿,这有助于实现政府的短期目标来“保增长”,但政府的大力推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市场,挤占了经济资源,可能会造成一些隐形的伤害:挫伤了已有的市场化进程——既然经济和市场都需要政府来拯救,那么诸如放松市场管制的改革还有什么必要?
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中国当前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但这并不能推翻中国既定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制度变革的目标。凯恩斯主义不足以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不能在这一轮凯恩斯主义的回潮中走上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