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政府怀抱里,“三大”缺乏彻底变革的动力,再多的金元救助也只不过杯水车薪
文 | 本刊见习记者 马吉英
死亡的气息又一次笼罩在了底特律的上空。12月12日,噩耗传出,由于美国汽车业工会拒绝接受共和党议员提出的减薪要求(共和党人要求“三大”在2009年内将工人的薪资水平向丰田和日产在美员工看齐),救援方案流产。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吗?达摩克利斯之剑自2006年以来就从未离开过它们的头顶,这也是布什政府头疼不已的难题。
救助计划此前已获得了白宫的通过,假如这一方案能继续得到参议院的支持,这对美国汽车业来说不啻于一针“强心剂”。在美国“三大”的资金流行将枯竭之时,这将是其得以喘息的难得机会。然而,参议院却在最后的时刻扮演了“否决者”。
要将“三大”救出苦海,对美国政府而言却也并非易事。“三大”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美国汽车业的问题早已持续多年,金融危机不过是让其垮台的导火索。如果“三大”不能彻底变革,再多的金元救助也只不过杯水车薪。
事实上,每当危机降临,“三大”的惯用招数就是“愚弄和绑架”美国政府,这并不乏得逞的先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曾经为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提供了15亿美元的贷款。时任克莱斯勒CEO的艾科卡威胁称,如果政府听任克莱斯勒垮掉,数以万计的工人和零部件供应商将会失业,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创。今天的救助理由与三十年前如出一辙。
但实际情况却是,政府每每施以援手,并没有让“三大”真正走出困境,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助长”它们衰落。躺在政府怀抱里,在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方面缺乏急迫的压力,“三大”的沉沦之势并未停止。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实现短暂盈利后,克莱斯勒的状况再度急转直下,不得不在1998年投向了德国戴姆勒的怀抱以求得发展。八年的“联姻”也没有给克莱斯勒的生存带来更多机会,反而使其在各个市场陷入了越来越边缘化的境地。最终,这段一度被业界奉为经典的合并案以草草分手划上句号。与合并之前相比,单飞后的克莱斯勒不但没有因重获自由而焕发朝气,反而是在揽下了“烂摊子”后更加孱弱。
更让美国政府难以接受的是,政府每每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还助长了“三大”不思进取、举止傲慢的“明星”作风。在公司面临现金干涸的紧急情况下,以通用CEO瓦格纳为首的三大掌门,依旧没有改变往日的豪奢之气。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私人飞机前往国会山。如此奢华的“乞讨”之举,招来嘘声一片。
来自亚洲汽车业崛起的压力也在督促美国政府进行反思,如果听凭“三大”的摆布一味输血,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本国汽车工业在温床上昏昏然走向死亡。目前,这种担心或将成为现实。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公开表示,支持奇瑞收购美国三大。
对美国政府而言,现在也该反思一下:到底是谁抛弃“三大”?或许是该痛下狠心清洗一下“绑架”政府的基因,鞭策“三大”进行彻底的重组,哪怕是以破产为代价。
是站在原地重演历史还是在废墟上重建?业内人士认为,美国汽车业要实现凤凰涅,就必须实行全面改革,开发新的节能产品,降低高昂的运营成本,建立更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营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