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中国蓝光CBHD和欧美蓝光BD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谁将取得最终市场,还是未知数。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两大标准体系的较量,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对等的状态下。在蓝光的背后是以索尼、三星、松下等为代表的跨国巨头,更有众多好莱坞影视公司提供的源源不断片源以及目前已经在海外市场上取得的推广与应用。
而中国蓝光有的只是便宜的碟机价格、屈指可数的片源,但却充满了对深陷专利费漩涡的警觉和油然而生的自主知识产权责任感。
中外企业蓝光商战开打
就在本月中旬,蓝光标准的领跑者索尼率先针对中国市场展开了一场蓄谋已久的蓝光碟机价格“亲民运动”。记者注意到,索尼的蓝光碟机从2008年上市时的4999元降至3999元,再降至2990元,越来越贴近中国市场。此外,在片源的价格上,索尼也采取了相应的调整。
目前,中国蓝光碟机的市场售价则在2500元左右,已经向市场推出产品的只有TCL、新科等少数企业的几款产品。两大标准的蓝光播放器价格差已缩至500元以内。一位消费者坦言,这样一来,会更加倾向于购买索尼的蓝光碟机,毕竟品牌大、片源多。
记者还注意到,早在8月10日,本土碟机巨头新科则低调地与国美电器展开了一场围绕中国蓝光碟机的全国性联合促销活动。而中国蓝光的碟机价格也随之出现下探势头,显然是为了应对来自蓝光碟机的价格下调策略而提前展开的市场布局。
此前就有消息称,市场上已出现售价在199美元的蓝光碟机。如此来看,面对一年多来在中国市场拓展进展缓慢的蓝光企业们,开始将“高清晰、高价格”的产品定位进行调整,既突出品牌与片源优势,又在融合价格优势。在这方面,中国蓝光显然要加速起跑。
两大蓝光标准的博弈
与蓝光早在多年前便全面启动技术标准化和市场化应用不同,中国蓝光的市场推广则是于今年初刚起步。更令人意外的是,在中国蓝光的整机阵营中,只有TCL、新科、清华同方等少数企业。而以索尼为代表的蓝光阵营,则汇集了包括松下、三星、苹果、夏普等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目前蓝光BD标准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通用碟机标准。
这多少让中国蓝光的海外扩张增加了难度。而惟一的可能性是中国企业制造蓝光碟机,充当海外蓝光标准的制造工厂,这在DVD时代也是普遍盛行的做法。
不过,在片源内容上,目前包括华纳、迪士尼为代表的影视公司,则以市场为导向分别提供两种技术标准的内容,但在中国蓝光的碟片推出速度明显缓慢。而中唱等本土企业则是中国蓝光的坚定支持者。且现阶段中国蓝光的片源售价则明显低于欧美蓝光。
眼下,中国市场的蓝光碟机销售才刚刚起步,但中外两大标准体系的企业博弈已经提前打响。面对以索尼为代表的全球消费电子巨头力推的蓝光标准,所拥有的市场、资源、片源、成本控制等诸多优势,中国蓝光俨然就像一支“小米加步枪”游戏队,去挑战“飞机加大炮”的正规军,后者的优势就在于灵活多变的手法以及本土化的营销环境。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企业只要对现有的DVD生产线稍加改造就可以生产中国蓝光碟机,这就是低成本的转型,会大大降低市场的风险。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在蓝光碟机的市场争夺中,如果中国蓝光具备山寨手机的创新意识和冲击力,就不会惧怕来自欧美蓝光的“大兵压境”。
中外标准差在体系
近年来,国内企业在DVD下一代标准竞争中的失利,从而另起炉灶。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是我们的技术不够领先,也不是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差,就连最重要的片源问题也有解决的手段。但从VCD到DVD,后来又搞了一个EVD,再到现在的CBHD,为什么我们总要落后一步,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创新体系与市场推广架构不完善。
标准体系刚刚出来,市场还没有启动,一些企业就因为利益之争各自为战,最终抱团发展的能力就差了很多。蓝光是拿一只拳头来抢夺市场,而我国的许多企业却是各自拿出一根手指来做市场,差距显而易见。
行业观察家指出,像索尼向中国市场推出蓝光碟机,表面上看是一个企业的市场促销行为,实际上在其背后还隐藏着一系列的举措和手段,特别是在资源的整合上,包括同行的共同推进层面上会有一个体系来推动,而这个体系正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