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都声称自己的报道中立、公正,但是他们的媒体平衡感到底是怎样的呢?
[文]石田宏树
FreeBit公司
董事长兼CEO
这次专栏,想就近期在日本期间所感受到的日本媒体“平衡感的变化”发表一些看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媒体开始重新探索并定义他们自身的作用与职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日本媒体报道的平衡感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中国的食品问题。
论述食品自身的质量原因以及真假不是本文的目的,在这里主要想以此为例谈谈“日本媒体报道的平衡性”。
在日本,以饺子问题为缘起,随之引发的各种媒体报道也不断升温。最近,一旦中国生产的食品发生问题,在未查明原由之前就会马上被报道成:“不得了啦!中国食品又出现问题啦”。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中国的食品全都是问题食品”这种不好的印象深植人心。
媒体人都声称自己的报道中立、公正,但是他们的媒体平衡感到底是怎样的呢?
不妨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的Google上检索“中国(China)”和“食品(food)”这两个单词,并比较结果。
我们知道,在Google搜索排名中,链接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网页排名。链接质量越高,数量越多,其价值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这就像学术论文一样,内容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就说明其价值越高。可以这么认为,排名在最靠前的网站应该也是使用者认为最有价值的。基于此,我做了以下的这个实验。
在美国,网上最初显示的“Ancient Chinese food - History for Kids!”(古老的中国食物——孩子们的历史)是被检索几率最高的网站,同时“China food recipes”(中国食谱)是经常被搜索的关键词。
而在日本,“中国食品的安全性-Wikipedia”是排在最上面的网站,其次便是与食品安全相关联的网站。网页下面所补充的检索关键词也是“中国食品 危险”、“中国食品 安全”、“中国食品 倒闭”、“中国 食品 问题”等词汇。
在日本、美国两国,大众媒体对国民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和日本一样面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的“风险”。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便可十分清楚地了解到日本的宣传媒体和美国的宣传媒体在就已发生的问题上持有的截然不同的报道态度。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生动例子。我从北京回日本后把在首都机场贵宾休息室买的饭团送给朋友。当时,朋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做的没问题吗?”
虽然也知道朋友在中国没有呆过,但是他有着到多国旅行的经历,也有许多中国朋友。在我看来,他应该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对中国的深刻认识,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却说出这种话,让我感到十分震惊。
可以说,日本人是倾向于信任媒体报道的。为了中日两国“长期互惠互利”的发展,日本媒体是不是应该自我省察,在互联网时代要更准确地定义“媒体”这个概念,不断提高把握平衡感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