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要做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的比亚迪,是否会借助巴菲特加快在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步伐?
文 | 本刊见习记者 谢璞
“股神”巴菲特总是有出其不意的思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股权投资正是哀鸿遍野之时,巴菲特却反其道而行之,以2.25亿美元换购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10%的股份。比亚迪股价应声逆势上涨了89%,由8.4港元飙升至15.9港元。
消息宣布之后,诸多基金经理为之大跌眼镜、悔恨交加。此前,国内诸多分析师认为买入比亚迪“有风险”。
与基金经理反应不同的是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鸿海是比亚迪在IT和电信产业里最大竞争对手。有台湾媒体询问郭“是否看好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他说,“我并不看好这一合作,鸿海未来将给比亚迪带来更大的压力”。
中国汽车业界也似乎并不怎么感冒。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巴菲特看好比亚迪汽车?这可不是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比亚迪与丰田和通用的规模相去甚远,恐怕很难给巴菲特像样的投资回报。”
然而,巴菲特就是在众人怀疑的眼光中做出不寻常的判断。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存在的,比亚迪的市值明显是被低估了。比亚迪股价从2007年9月每股77港元的高位跳水至此次交易之前的8.4港元,市盈率只有9.28倍。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将10%的股权出售给中美能源,比亚迪似乎并不怎么划算。那么,比亚迪为什么还要将股票售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
前不久,比亚迪公布了2008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上半年纯利跌幅7.1%,为5.97亿港元,由此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评级判断。9月8日,BNP百富勤调低比亚迪为“减持”评级,且认为,伴随着成本提高、手机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比亚迪的毛利并不看好;由于比亚迪汽车业务扩展速度令该行担忧其盈利能力。
自2007年以来,众多自主品牌汽车都加紧了上市融资的步伐,但在目前宏观调控、股市低迷等诸多因素下,长城、力帆和华晨等汽车公司诸多A股上市计划均未果。照此情形,比亚迪A股上市计划很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比亚迪也面临着资金压力。从财报看来,截止到今年6月30日,比亚迪总借贷包括全部银行贷款与银行垫款高达91.68亿元,环比去年增长11.3%。比亚迪应收账款周期、存货周转期分别为68日、95日,而去年同期则为62日、92日。
在央行收紧银根的前提下,比亚迪必须依靠其他融资途径以保障充分的运营资金,降低金融风险。当然,对于比亚迪而言,选择巴菲特不仅仅收获的是现金,还有“股神”入股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一心要当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的比亚迪必须加快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投资步伐,而在融资之后,斥资2亿元人民币收购半导体企业宁波中维也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推广步伐,但前不久传出“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将推迟推出”。这意味着比亚迪强势推出的F3DM双模汽车短期内可能无法在国内市场畅销。因此,美国市场将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第一块“试验田”。
而中美能源是从事生产、运输及交付取自不同种类燃料来源的能源,并向全球逾690万客户提供电力及天然气服务的公司。依靠中美能源在美国强大的能源网络,比亚迪便能充分借助中美能源旗下的电力公司修建大量的充电站,这将大大加速比亚迪在北美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