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备技术和企业家领导能力,能够向新型低碳经济转变。政府必须为企业投资低碳和能源效率技术提供实质鼓励
尼克·巴特勒
———————
剑桥大学佳奇管理学院
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文 | 尼克·巴特勒
过去30年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目前,中国正面临两个相互关联的挑战——能源与环境问题都是经济成功的后果,且同样是能否持续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仅仅15年间,中国的能源需求已翻了一倍。中国不久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有可能在五年之内超过美国。在主要能源煤炭方面,中国仍然依赖于国内供应,但国内石油供应有限,中国每天进口大约350万桶石油,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中国人均能源消耗量仅为日本或欧洲人均消耗量的一小部分,但这些数字正在增加,且在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正随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
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权威预测,尽管中国在能源生产上取得重大成果,但未来其能源需求将不断增长,进口将日益上升。到2030年,中国可消耗多达38亿吨油当量(今年消耗约19亿吨油当量),其中包括24亿吨煤及8亿吨石油,大部分石油将依赖进口(约每天1300万吨)。
中国面临的能源短缺使其严重依赖中东和俄罗斯,而在未来二十年间,后者将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供应国。问题不在于实际石油短缺,而在于供应短缺。特别是石油供应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目前这种交易集中在上述两个复杂地区。因此,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应依赖那些具有不断增加石油出口能力和意愿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等。
中国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环境。地球大气层不分国界,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使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世界领先科学家包括许多中国科学家都认为危险的程度。
尚不清楚这对气候变化的确切影响,但中国不太可能免受恶劣和不可预测的天气状况影响。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模式。
这些都是真正的但并非不可克服的挑战,仍有其他途径可以既避免相关政治风险又阻止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最坏可能性。
中国具备技术和企业家领导能力,可促成向新型低碳经济的过渡过程。迄今,全国各地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现在还需要鼓励大、小型企业投资低碳和能源效率技术。此类投资存在相关风险,因此政府必须提供实质鼓励,比如减免此类企业十年间所有利润税,并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家保持和发展其业务,而非在企业首获利润之时便变卖企业。
这将是一项重大的措施,可能会引发公司和个人的反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科学家和工程师。
对于主要依赖煤炭为能源的经济来说,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快速发展煤炭开采和储存技术——在燃烧煤炭之前将碳提取出来,并安全永久地掩埋,使碳不进入大气层。这一基本技术已被掌握,但还需进行大规模测试。这应该是今后的优先发展项。
来自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并非中国独有。正如过去30年中,中国带头发展科学、工程和商业结构,这些挑战都可以一一解决。中国企业实力崭露头角,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来克服根深蒂固的贫困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现在,企业应该重新部署以应对未来的挑战,造福中国以及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