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营之神”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他与辜振甫、贝聿铭、约翰·肯尼迪、海因里希·伯尔同岁。
他的一生就是台湾经济的缩影。他是台湾产业界不凋的“长青树”,是企业家心目中“最受尊崇的企业家”。他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是闪耀了半个世纪的“台湾之光”。
“永远的王永庆”奋斗了一个世纪,他的去世一日长于百年。
采访 | 本刊记者 陈建芬 杨婧
编辑 | 丁伟
10月16日9:45,北京。“昨天晚上一夜惊醒了两次。一大早起来就接到这个电话(15分钟前王永庆去世),太突然了。”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博士后黄德海刚刚完成王永庆经营管理丛书的第二本(国资委主编),“原计划明年1月他生日时出版,没想到就来不及了。”
10点,东莞。“我很震惊。这对全台湾人民来讲,都很震惊。我以为看错了。”皇冠集团(台塑集团的下游企业)常务董事江永雄对《中国企业家》说,“王永庆是整个台湾经济繁荣的代表,他的突然逝世以及过世方式是我们想像不到的。台塑的股票全面下跌。你别看他已经都全部交棒了,但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精神象征。”
晚上7点,台北。一场标杆企业颁奖活动,政经名流出席,纷纷追思清晨骤世的王永庆。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说,“王先生是一代巨人啊,他的去世也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则以“艰、苦、卓、绝”形容王永庆的一生。
作为台湾第一代企业家的教父级人物,王永庆的辞世震撼台湾。他的离开,也给庞大的台塑帝国、台湾民众及整个华人经济圈留下了一段空白。
王永庆的地位使人无以赘言表达,一位常年在大陆深耕的台湾IT业人士说,(要评价王永庆)“我差着辈分呢”。创始人去世,下属企业更不容置喙。厦门长庚医院一位高管告诉《中国企业家》,他们会设一个简单的灵堂供员工凭吊,但所有事宜以集团新闻稿为准(王永庆“睡眠中安详辞世”)。
“经营之神”影响了一代人。台湾玉山科技理事长、知名投资家林富元对《中国企业家》说,“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在台湾长大的企业家,就听说或阅读有关王永庆的传奇,因而发愿‘有为者亦若是’。长大在社会上奋斗,每每挫败之际,又受到王永庆从无到有、几番打滚的人生经历鼓励。晚近更看到他以身作则,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踏实努力精神,到了90岁还每天早上3点起床做毛巾操的典范,而得到鼓舞跟随着努力作为企业尖兵。”
林富元觉得,“不管王永庆个人事业有多么伟大,他对台湾、亚洲以及所有华人的贡献,其实就是他这种终生无怨无悔勤劳奋斗的拼斗精神典范。”
王永庆“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工业化的道路”,其经营理念、产业化布局、为人处世、养生之道、慈善情怀、家族传承等对大陆企业家也影响很大。从饲料到重工业,新希望董事长刘永行曾一度想给王永庆免费当三年助手——这当然是一种恭维。王永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大连实德总经理徐明最佩服的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曾经采访威盛董事长王雪红(王永庆二房三女儿),是王永庆所有子女中公认最像王永庆的人。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很严肃,像老板一样。“我常说,神是我第一个老板,他是我第二个老板。”如今,两个“神”会合了。
黄德海追忆:大格局商人王永庆
今年五六月份,还在台塑的大楼里见过他的身影——走路很缓慢,很清瘦,但还是蛮好的。看他的背影,真的想像不出这么一个老人,能够把台塑经营成这么庞大的一个网络。
2004年我们就开始研究他了,后来见过他几次。第一眼感觉,他很精神。个子高挑,皮肤非常白。干练、利落,慈祥中透出威严。谈吐不很多,但是说出来的话都很关键。他非常注意地听你讲话,等你讲到关键的时候,你会觉得他的两个眼睛是有穿透力的。
第二次见他,他感冒,没有太说话。我们出了他的书《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把书给他,他非常关心成本,习惯性地先看书的定价,然后问这个书在大陆这样的定价贵吗?这样的纸张好吗?对成本非常关注。
喝咖啡的时候,他还是像很多年前一样,自己倒奶精,倒得很干净。咖啡也要喝完。
他很让人敬畏,但又很讲平等。他的办公室很大,但并不豪华——很简洁,没有很多东西。一进门,就可以看到1989年他访问大陆时与邓小平的合影。
(他的)办公室在台塑的二楼,家在最顶层,十三层。台塑大厦在台北敦化路,建于1965年。大楼建成不久,他就把家搬去了。楼顶还辟了一块菜园,他母亲在里面种菜。他非常孝顺,母亲一直活到108岁。朱丽兰部长(原科技部部长)曾经去过他家,感慨道,这么大一个企业的老板,能把家和公司放在一起,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吃饭宴请都在十三层的招待所,认为这样第一不浪费,第二便宜、实惠、干净。
他一般下午六点离开办公室回家。凌晨四点,就起床锻炼身体,然后回来洗洗,吃早餐后去上班。有时候,还会睡个回笼觉。他的生活我觉得很单调。他不去旅游,不去做与企业无关的享受型的活动。他一直在工作,最终死在工作岗位上。
我们请教他,怎么样去理解“合理化管理”?他说,“合理化管理就是你要能够合乎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东方式管理,或者西方式管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
我们还问他,台塑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什么?他说,“战略这个词台湾叫策略,是从英文单词Strategy翻译过来的。Strategy是共谋的意思,好像是企业通过计谋来打倒另一个人。我很不喜欢这个词,所以台塑不讲战略,只讲计划和规划。”
他还说,“经营管理要追根究底,一直把单元成本分析到最后一点,我们台塑就是靠这一点吃饭的。最近我看美国的卜内门化学公司、斯坦福化学公司都没有这样做,我就晓得我们台塑会有饭吃。”我觉得这话透出企业家的一种精明远见和大气。
现在全球正在经历金融危机。台塑发展五十多年,王永庆不炒股,不办银行,不炒房产。这位传统产业的领导人认为,“这些尽管一时可能赚钱,从长远看百害而无一利。”台塑仍将资源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具有生产性的项目中去。他认为台塑就应该专注发展。
王永庆的离开,应该是还有遗憾的。他的石化业,还没有能够做到全球最大。在大陆他还没有实现他在台湾那样的石化行业的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厦门“海沧事件”(投资大陆受阻)应该是他最大的心结。如果海沧事件中的海沧石化能够建成的话,台塑应该可以比今天更强大。
李敖常说台湾的格局太小,但是,我想王永庆是在台湾小格局中出来的一个具有大格局的不多见的一个商人。
江永雄评价:学郭台铭不学王永庆
台塑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威权的公司。不要看王董事长年纪很大,但是他说话的分量非常有影响,公司基本上是以他的思维来做事情。虽然他交棒了,但是他说话还是蛮有用的。他有点像当年的邓小平,交棒出来,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这是个人的角度。所以我们很难说接棒人具体怎么做会有前景。他们毕竟还是民营企业,不是政府的,会在产业界是一个话题。但是具体对于经济界影响来讲,我们不敢判断。未来接班人的经营策略、思路和模式,是不是更上一层楼也不一定。这个太难说了。
王永庆跟郭台铭的经营模式是很不一样的。
王永庆抓住了很好的时机,最早的时候卖米,卖米跟塑料完全是两码事。他既然可以从大米到PVC,你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维,他很喜欢挑战自己。所以才延伸做台化、台塑,延伸很多。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要做箱包,开了一个工厂,大概不到三五年就关掉了。他想他有原料,我有PVC,我干吗不能做箱包呢?但可能这个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的东西。王永庆很厉害,他觉得不顺就剁掉,不行就砍。
他投资六轻厂,12家金融机构给他做联贷,他就出王永庆这一个名字而已,根本不用出钱。“王永庆”这三个字就值钱了,全世界的基金愿意给他联贷,几千亿有什么关系?你拿钱来就做,这是他的经营模式。
郭台铭不一样,郭台铭是用集体式的,他用“郭台铭”三个字把人收过来。你的企业价值100亿,你并到我这里给你30亿或者50亿,你还保有一定的股权,但是由我来控股,只有我来指挥,但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你,你继续做,只不过把你的业绩并到我这里来。他是用这种方式一直并一直并。
他们两种经营模式完全不同。王永庆是自己的思路,我不能给别人做,他的企业基本上自己家里的人,不相信别人,就相信他自己。差别就在这里。但是他的奖励制度跟郭台铭有点像,他们对于员工的奖励,对于企业发展很好的奖励完全不手软,很大方。
所以,我认为他们两个有共通的地方,但是他们的操作模式截然不同,郭台铭相信别人,王永庆相信自己。
从我的角度,我会学郭台铭,不会学王永庆。像王永庆那样不单单太累,说实话,要找到像王永庆这种思维的人也不容易,什么他都记得住,什么他都知道,什么都能去追根究底。郭台铭天天晚上到处泡妞,钱还是赚这么多,变首富;王永庆做得跟牛一样,还是不能变首富,你觉得会选谁?这个很清楚。郭台铭累计财富才多少年?也就二十多年三十年的时间,王永庆已经累计六七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