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大“乱”未必大“治”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美国通过滥发美元拉动经济增长而无通胀之忧的时代已经结束 

文 | 徐敏

    自1982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开始,全球金融市场便进入了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频发阶段,1987年全球金融市场的突然休克、1989年日本资产泡沫的破灭、1994年墨西哥的再次动荡,接着又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危机、巴西危机,然后又是美国网络股泡沫的沉沦,而现在次贷危机正在方兴未艾。

    每一次危机的解救之道,最后都是被中央银行加大流动性拨出泥坑。尤其是1987年以来,格林斯潘首次通过降息挽救了那次危机;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的倒闭,更是让全球的中央银行对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对冲基金大动干戈;更不用说2000年至2001年的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及“9·11”危机,使格林斯潘高高举起了降息屠刀,将美国利率砍至1%,达46年之最低,直接酿至了2003年至2007年的全球资产泡沫,包括现在的次贷危机,格林斯潘也难辞其咎。

    由此看来,即使美国从这次金融危机安然脱身,那么接下来也是全球流动性泛滥,更大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又将接踵而至,然后是更大的金融危机。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与1929年的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极为相似,都是地球上两个日薄西山的“霸权国家”为维护昔日余晖的结果:英国妄图以它战后羸弱的身躯恢复往日支配世界的“金本位”,而美国则想通过挥霍美元弥补上世纪60年代以来被德国和日本、2001年以来被中国蚕食的经济。

    从1960年美元发生第一次危机,至1971年美元告别黄金十字架,再到1993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的土崩瓦解,接着1976年美国最后一次贸易顺差,再到1981年再次告别经常项目顺差,以及1989年最后挥别债权国,直到现在的全球最大债务国和创纪录的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美国经济确实在其他国家的崛起中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

    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从资本主义发源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能主宰一个星球达一个世纪之久,西班牙如此,葡萄牙如此,荷兰如此,英国如此,美国也必然如此,从单极走向多极,这必然是历史的归宿,直至新的国家重新崛起。

    一个国家的崛起,最初通常都是其制造业的崛起。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美国“受凉”的结果,自1960年以来,美国的制造业先后受到德国、日本,而进入2001年以来,又受到中国的制造业的挤压,其贸易地位肯定是节节衰退。国际收支的逆转,必然是货币的重估,这就是美元近四十多年来长期走贬的原因。事实上,美元每一次大贬,都是另一个制造业大国崛起的结果。

    如果没有“柏林墙”的倒塌,如果没有中国加入WTO,或许危机也不会陷入如此之深,正是由中欧、东欧、“金砖”四国,尤其是2001年后中国加入全球贸易体系,这些国家的廉价产品压住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通胀,才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发行货币而无通胀之虞;而正是中国用这些价廉物美赚来的外汇储备回流华尔街购买美国国债,从而压住了美国的长期利率,并酿成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引以为傲的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格林斯潘之谜”。这也是自2001年至2003年6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敢将利率从6.5%降至1%的原因,并且在这个利率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

    泛滥的流动性,直接吹大了2001年至2005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而且这些流动性通过贸易逆差、外商直接投资甚至热钱最后输送至其他的国家,从而吹大全球的资产泡沫,事实上,无论是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还是好望角的开普敦,或是已经落寂的莫斯科,甚至骑在羊背上的澳大利亚,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地产,泡沫都在急剧膨胀,更不用说资金追逐的中国。

    巨额资金的流进,必然重估这些国家的资产,这在中国尤为明显,从2001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121.65亿美元增至18088.28亿美元,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产价格,还是大宗商品价格都在急剧攀升,最近将通胀出口至美国。

 金融危机:大“乱”未必大“治”

    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国连续17次加息,利率从1%飚至5.25%,如此大规模的利率反转,使之前在低利率购房的消费者难受其重,接踵而至的违约和由此引爆的次贷危机并不偶然。

    毫无疑问,次贷危机正宣布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美国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过去通过滥发美元拉动经济增长而无通胀之忧的时代已经结束,从此美国由过去的低利率、高增长时代进入一个高利率、高通胀、低增长时代,如果美国仍沿用过去的通过发行货币来解决经济问题,那么最后是使其他的国家进行资产重估,并将通胀出口给美国。

    是的,1971年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赶下黄金十字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再次回归,只是过去美元的“人质”是黄金,而现在是通胀。事实上,目前美国已经陷入了这种维谷,虽然自2007年中开始,美国再次进入降息周期,但是,今年四月份以来,美国的利率政策已无退路,虽然金融机构频频倒闭,但在通胀的压力下,美联储还是投鼠忌器,维持利率不动。

    但是,说美国时代已经结束,尚为时过早,至少从目前看,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美国经济的全球领头羊地位,目前美国还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引擎,美国的出口仍维持着全球第二,美国高科技制造业的竞争力独步天下,事实上,这次次贷危机再次证明了它在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我一感冒,谁不吃药?”

    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美国还要接受来自“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印度的挑战,这些国家凭借着自已优越的资源禀赋、众多的廉价劳动力、赶超的经济战略和全球产业的分工转移,正在一步一步蚕食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从低端的玩具、童帽,到重工业化的机床、精密仪器,以及高科技的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技术,逆流而上。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说日本十年的萧条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只是中国在全球化的贸易体系中的雏鹰试啼,那么正在发生的次贷危机,则将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成年礼”。

    可以肯定的是,1929年全球危机和这次次贷危机的结果将会迥然不同。前者,强守“金本位”的结果直接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和贸易市场在通货紧缩中土崩瓦解,各个列强也在以邻为壑中兵刃相见;而挥霍美元的结果是:更大的泡沫、通胀和危机将接踵而来,并反复演绎,直至美国经济经历一次“保罗沃尔克”式的调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026.html

更多阅读

海银金融 投资策略 金融危机下大企业御寒策略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迅速地演化成了实体经济危机。信贷紧缩及经济衰退给世界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是一次超金融范畴综合性的经济危机。中国是全球的制造工厂和消费大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下个人如何创业就业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大风暴席卷全球各地。在国内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工作难找不说而且在城市生活的消费成本逐渐增高。国家有关部门一直积极努力的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本报记者近日接到

许荣茂谈金融危机:挑战中蕴含着机遇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12月1日上午在港举行的“南京—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会”吸引了海内外工商界众多嘉宾,其中,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称得上是南京的“老朋友”。在南京投资发展多年的他,对于南京的投资环境以及发展前景有着自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 金融危机时代 鞋业品牌营销如何风生水起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去年至今,已有不少鞋企关门歇业。有业内人士测算,保守估计,倒闭鞋企的比率已高达30%。        如果用数据来说话,富贵鸟内销市场持续稳定,出口则继续保持在二三十个点的增幅,订单做不完,用

索罗斯:中国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赢家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据商务部网站援引《加纳时报》的报道,投资家、慈善家乔治·索罗斯称,中国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赢家。他呼吁中国领导人顺势而为,在彻底改造“崩溃的金融体系”、创建新的多边金融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匈

声明:《金融危机:大“乱”未必大“治”》为网友我甘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