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的退赛如镜,我们照到了自己
[文]胡泳
北京大学副教授
刘翔退出赛场的那个孤零零的背影,其悲壮只有2006年在柏林,一代足球名将齐达内低头走过已然摆放了世界杯的奖台的身形可堪比拟。整个鸟巢都惊呆了,看台上九万人一片寂静。那一刻,对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来说,是震惊和失落的一刻。
刘翔的理由是“跟腱”。路透社说:“这位曾经创造了世界纪录的巨人最终却倒在了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下。”很多人认为他伤的是心灵而不是脚跟,就像古希腊的英雄一样,被一个简单而致命的弱点所击倒。情况常常是这样:内心的缺陷和任性的错误阻碍了一个人成就其完美。
其实,公正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刘翔夺金那么苛刻,那个所谓刘翔身上背着的号码“1356”等于13亿人、56个民族的说法只不过是又一次数字迷信。国人对110米栏这枚金牌的渴望,固然超过了其他所有金牌的总和,但刘翔所负之重,并不是一块金牌(不管其含金量有多高),而是一个大国的形象和一代青年的价值观。
从2004年的“奥运英雄”,刘翔在几年间幻变成为“国家偶像”。他不仅和姚明等新一代中国运动员一起,为外国人编纂了“中国形象教科书”;而且,还为中国年轻一代树立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偶像。“他们把国家荣誉、集体利益永远放在首位而又注重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他们遵循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但也坦然做广告、当代言人,注重财富的积累;他们……成功地从‘体育人’转化为‘社会人’,积极配合媒体,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并享受生活。”正是为此,刘翔才取代“狼牙山五壮士”进入新版教科书,因为“新时期有了新的英雄”。
这样的偶像,在此刻缺乏道德楷模的中国,塌不起。《成都商报》奥运特刊封面,刘翔孤独的身影上压着四个大字:“考量中国”。一个对刘翔退赛大惑不解的国家渴望认识这一事件的意义。考虑到特拉梅尔的退场不曾引发美国人追问自己的灵魂,那么,可以说,我们这里争论的不是奥林匹克精神而是中国特色。这样的争论对我们必有教益,因为刘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反映了我们这个国家的状态。
无可否认,奥运会意味着中国人欢聚和骄傲的伟大时刻,但刘翔不是万能的,他的跨栏英姿难以带动中国跨过崛起道路上任何真正的“栏”。
在关于齐达内的纪录片《齐达内:21世纪肖像》中,导演别出心裁地在比赛中间插入了一组当天世界各地的新闻,试图借此表现,与人类生活相比,足球的虚幻和徒劳。以此来看,刘翔退赛是一通叫醒人的电话,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和他的跨栏是多么微不足道,只不过由于媒介的喧嚣、名人的光环和现实的沉沦,才使得一场比赛成为如此重要和令人难忘的事情。以刘翔的脚后跟来进行的宗教式的救赎注定成空。反过来,当刘翔不支,也请勿吹嘘他转身退赛体现了什么人性和个人自由。最终,不论多么伟大,刘翔也只是一个跨栏运动员。
对于刘翔,不管别人下的注有多大,他应该记住的是,运动中最重要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的享受。毕竟,那只是一场游戏。齐达内以以头撞人而为自己神奇的足球生涯划上一个丑陋的惊叹号,在那之后,他说:“我告诉自己,如果事情如此发生,那是因为冥冥之中的决定。我不后悔后来发生的一切,我接受它。”
而我们,对后来发生的一切,责任不是判断,而是理解。我们要学会像法国人一样,爱上有着脆弱脚踵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