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的首席执行官们领导着许多发展迅速、日益自信的中国企业。他们的视野和职业经历与西方企业高管的视野和经历有不少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可能使许多跨国公司高管们困惑不解的行为,并可能会找到一些新的机遇。
中国国有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与西方企业领导人的差异比较明显。大多数国有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职场生涯在国企与政府之间辗转变动。一位能干的领导人可能最初在一家国有企业里担任某省级公司的高管,然后又可能担任相应的党政机构领导职务,接着出任国有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随后又有可能回到党政机构,担任某个大城市的市长或某省的省长;其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可能是在中央政府或党内担任非常高级的职务(如在国务院或政治局任职)。
由于典型的国有企业老总的职业生涯通常横跨企业界和政界,因此他们特别关注政治形势,特别是党内的形势发展。事实上,国有企业的老总们常常会将长期战略决策的时间与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计划相互衔接,或者与其他重大政治事件相互衔接。此外,政企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国有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在最大化股东价值的同时,也赞同关注企业的社会和经济目标。
在一个快速扩张的市场上,中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与发达市场的企业高管相比,较少依赖于严格的分析、市场调查或对客户偏好的详细了解,这也许并不令人奇怪。很多中国企业老总凭很强的直觉决策,习惯于对新的行业趋势和变化做出迅速而灵活的反应,并对通过控制成本来提高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增长表现出敏锐的兴趣。
中国的企业老总们现在也更加注重细节与客户服务的环节。与此不同的是,通用汽车公司为所有经销商制定了严格的客户服务标准——甚至详细到经销商服务人员应该在客户进入展厅后几秒钟之内接待他们,以及经销商服务人员应该在电话铃响几声后接听电话。
不错,这些策略并不是跨国公司制胜的灵丹妙药:本地制药公司继续占据着中国70%的市场份额;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正与其他外国汽车制造商和中国汽车制造商激烈竞争。但是,如果跨国公司不使用这些方法,成功将更加遥不可及。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及其高管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取得良好业绩的一个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