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PC,联想还要向海外输出中国社会的新型文化与价值观,可是后者的塑造不是一家企业所能左右
文 | 吴琼 程涛
杨元庆这一次真的说错了话?
7月31日,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对路透社的记者说了如下一番言论:“……最大障碍是我们来自中国,一个新兴市场。让海外用户认识联想、信任联想需要付出比竞争对手更多的成本,该成本往往是竞争对手的2倍、3倍,甚至更多。”
如果断章取义,或者没有理解当时语境,杨元庆的言语之间似乎有嫌弃出身之意。这与“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传统价值观相去甚远。由此,杨元庆以及联想集团骤然在网络上成为了被唾骂的对象。
当然,舆情并不是一边倒。有不少人对杨元庆表示出了理解,这些人一般是对中国土生土长的品牌走出国门后、得到世界承认殊属不易有深切体会的商界人士。
联想在并购IBM PC之后,业绩一度不佳,杨元庆曾倒出实情:“主要因为大客户购买在下降,带动市场的力量已经变成了中小型企业和消费者,而这些我们还不能完全覆盖。”言外之意,那些集团客户并没有因为信任IBM而信任联想,而是因为来自中国的联想并购了之后反而成为不信任的元素。有不少例证是可以证明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2006年美国国务院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联想进行“封杀”。
所以,杨元庆早在2006年的11月份就如此解读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化障碍:“(国际化)确实有天生的难题,比如中国品牌在全球还没有整体影响力”,当时并未引起轩然大波,两年后换种表述就引起网上爱国愤青们义愤填膺,看来网络化之下,人们对事情本质的理解力不见得必然递增。
确实如此,相较低端“中国制造”,让世界接受中国品牌不单单取决于品牌的产品品质,更取决于海外消费者、海外客户能否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文化价值观认同。这其中的难度在于一方面中国国家形象需要更新与提升,另一方面某些固步自封的西方人士的有色眼镜也非一日两日就能摘下。
其次,选择以何种方式和什么渠道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也是中国企业必须要迈过的一道门槛。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比如2005年,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博弈的关键时刻,华盛顿主流媒体曾刊出了中海油的广告。主要情节是一位棒球裁判员向国会山呼吁说:“让这成为一场公平的比赛”,以此暗示美国舆论界不该对商业交易进行主观臆断。然而,这则有的放矢的广告却未见成效。批评人士认为,裁判的劝诫暗含美国民众并不习惯的“说教”意味,因而触发了后者更为强烈的反感情绪。
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天走向国际的中国领先企业,担负着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认同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的重大使命,它们须得通过改造自身来改造世界对中国的理解,联想们怎么不需要比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花费更高的成本?而在少数中国优秀企业极力塑造新形象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人在为中国国际形象减分,这又怎么不让联想们感到遗憾?它们实际上不得已要为那些失分者买单。联想不单要向海外卖电脑,它还要向海外输出中国社会的新型文化与价值观,可是后者的塑造不是一家企业所能左右。
如果更多的愤怒青年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听听看看国外是怎么看待中国,而不是成天飘浮在中文网络世界里自设语境、自雄自壮,他们或许就能体会杨元庆的苦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