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车之后迟迟提不到车,钱到货不到,苦苦等待几周几个月,购车的热情冷了,爱车的热劲凉了,平添了很多烦恼。2009年的车市怪相,让购车一族百味丛生。
从购车的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看,订车提不到,找人说情比此前讲价还要麻烦。买车的变成了大爷,订金一收就不急不躁,以逸待劳了,反正客户也跑不掉。
世界金融危机一闹,中国汽车有钱买不到。经销商变牛了,车市变火了,车价变硬了,消费者变软了,购车变难了,好事变味了。
但这样下去,上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车价不打折,但服务质量、企业形象、产品的品牌形象都将因此大打折扣。
1、汽车企业形象打折。
不知就里的顾客会质疑汽车企业:你的生产能力到底如何?没有能力生产,为什么还要投产?既然投产,必然是大量生产;即使产能不足,可以增加产能及时扩产;扩产不能,说明企业低产能、低效能、低智能,对其管理能力产生质疑,企业形象必然打折。
2、经销商形象打折。
经销商没有压库负担,没有资金难度,购车客户反复询问天天要车,以前的谦恭没有了,耐心的服务消磨了,谦卑的态度生硬了,服务质量会有明显下降,至少,对经销商的满意度会有所下降。
3、品牌形象打折。
车型供不应求,说明车子好,质量高,市场认可度高,卖的抢手,这是常理。可时间长了发现,什么车都供不应求,连品牌一般、质量口碑一般的车子都要排队等待,就说明所谓的强手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与车子的质量没有太大关系。你再贵,我不买可以了吧?
4、客户忠诚度打折。
消费者购车选择是个漫长庄重的过程,所定的车型都是经过慎重考虑,集中了全家甚至几家人的意见,具有社会影响,表明了对锁定的心仪产品的忠诚度。而一旦等车时间超过可以容忍的限度,顾客必然见异思迁,转而改变先前的选择,放弃心仪车型,弃旧图新。于是,再好的品牌,也会失去应有的顾客。客户被群分散瓦解,产品的忠诚度大大下降。一人购车,全家高兴;一人改变主意,全家见异思迁。少卖一辆车,损失一群人。
车价不降不打折也就罢了,但品牌不能打折;品牌因为车型少打点折扣也就算了,但诚信不能打折诚信因为提车时间一再推迟打折也就罢了,但汽车热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必将载入经销历史的,应该喜笑颜开热情待客才是,经销商服务不能打折呀。
的确,按照每月21000台的销量,汽车企业每天要生产700辆车,差不多每两分钟就要生产一台车,一个车型没有两个工厂,那是玩不转的。除了北京现代有先见之明,一汽大众捷达两地生产之外,再有实力的企业也不能马上建个工厂出来。
但,延长生产线、增加工人、昼夜生产总可以吧?经销商对订车客户作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抚慰总可以吧?
比方说,人家订车了,车迟迟不到,心里很着急。大热天的,一次次跑4S店,怎么忍心?莫不如给个优惠,让点利,让人家心里舒坦舒坦。尽管经商的要追求利润,但有层次有远见的经销商更注重长久的社会效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利润合理了,少赚不赔,长期赢利,胜过困难时拼命拉客,得意时拼命宰客。
大连一位搞水产的企业家,非典时期鱼苗金贵,可以提价一倍。高价求购者已经登门求助。但这位企业家仍然执行以前的价格,少赚了1个多亿。结果人们都感激他的仁义,纷纷买他的鱼苗,山东辽宁沿海市场都被他拥有,直到现在。
有时候,情感比利润更重要。这也是中国国情。汽车企业为什么就不能提升一下自己的境界呢?
来一个旺销优惠,惊世骇俗,占领市场,逆向思维。这样,你会拥有更多顾客,你会长期赢利。这样,你等于为自己投保了,拥有了更加安全的经营环境,你今后的市场没有风险,不会大跌。
至少,订车之后,多等一个月,就给人家买一个大西瓜,象征性地安慰安慰人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