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梦想3之甄姬篇 中国梦想篇



2001年那个难忘的日子,何振梁做着最后的陈述:“今天无论你们选择哪一个城市,你们都决定着历史,但是因为你们选择了这座城市,你们将创造历史。” 

何老后来说,“当年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单纯的体育梦是不可能实现我们国家‘国富民强’梦的。我们必须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体育的梦想,而体育反过来又会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作用。” 

1917年“五四运动”前两年,一个署名为“二十八画生”的青年在《新青年》上写道,“体育之效可以强筋骨,增感情,强意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北京2008奥运会将承载中国什么样的体育梦想、经济梦想、社会梦想、文化梦想、文明梦想、民族自信心以及国家精神? 

 

“奥林匹克先生”的侧面 

——探访“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 

文 | 本刊记者  王勇 

在无锡蓉湖大桥下,寻找“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并不太容易,无论是电话查询还是向老无锡人询问,都很难打听到这个连门牌号还没有申请下来的场馆具体位置。 

在无锡体育局副局长徐的安排下,我们驱车前往陈列馆。路边的锡航运河里,运煤、运沙的青绿色铁驳船不停驶过。“从我记事起,就是这个样子,铁驳船的样子从来没有变过,只是速度快了些,马力大了些。”徐说。 

“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三面环水,位于锡航运河和大运河交界的半岛上,是在一个旧工业仓库上改建而成的,总面积3800平方米,集中展示何振梁的生平及其收藏(“何老将珍藏的785件物品、资料捐献给了博物馆”),并配以奥林匹克知识介绍。门前近7500平方米的奥林匹克广场上树起大幅的广告牌和福娃像,极富无锡地方特色,动感而时尚。 

今年5月20日,“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在何振梁的家乡无锡市落成。何振梁夫妇、国际奥委会委员高斯帕与8位奥运冠军参加了开馆仪式。开馆前,在场所有人为四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开馆时,我们很低调,连鼓掌都不允许。” 

走进场馆,迎面是一块高7.8米、占据整整一面墙的大型浮雕。这是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上,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成功时的动人场面。浮雕中的内嵌电视屏幕,设计师巧妙地将其设计成圣火形状,配合主馆陈列,不断闪现着何振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半个世纪的珍贵资料。 

顺着展厅前行,首先看到的是何振梁幼年的介绍,灯光变换营造出石桥流水、微波荡漾的情景。“何老的故居就在运河边上,离此不远,本世纪初因扩建道路已经拆毁。小时候他常在运河中游泳,这也是我们在此选址建馆的原因之一。” 

1929年12月,何振梁出生于无锡城北郊吴桥脚下田屠里。1937年8月,日军轰炸无锡,8岁的何振梁随全家迁至上海,读完中学、大学,走上革命道路。“何老曾经说过,幼年对无锡有两方面的记忆,一是美好,一是恐惧。”那些触目惊心的情景,为何振梁日后执着追求祖国强大埋下了种子。 

徐告诉《中国企业家》,何老在无锡幼时本身记忆并不多,后来几乎没怎么回来过。“我们主动找到他,他也很低调,我们当时想保留他的故居,他觉得不合适,还是服从家乡的建设。后来市政府考虑,把申奥、迎奥结合起来,用他的经历作为一条线贯穿奥运和中国体育的发展,并且将运河公园建设成为一个‘集米业文化、运河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生态绿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开放公园,正是这点打动了何老。” 

何振梁与奥运会结缘开始于1952年。在展厅中,记者看到了一张记录这段历史的珍贵照片——中国代表团在赫尔辛基奥运村举行了升旗仪式,年轻的何振梁也在其中,他侧着脸,并没有直视镜头,没有笑容,表情有些倔强。建国后,一些西方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后经我国坚决斗争,以及友好人士的努力,终于在该届奥运会开幕之日接到邀请。根据中央“要去”的批示和“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的指示,中国体育代表团日夜兼程赶到赫尔辛基,当时体育工作由青年团兼管,何振梁在代表团中任翻译。 

54年后,已是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的何振梁在赫尔辛基体育博物馆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的照片前留影,这张照片也保留在陈列馆中。此时何老已是满头白发,笑容极为灿烂。对比起54年前,让人感叹不已。 

“何老为许多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其中最多的是周总理,何老被称作‘奥林匹克先生’、‘体育外交家’,他一生都是努力以周总理为楷模。”1955年2月,何振梁调到国家体委国际司工作,开始了毕生的体育生涯。展馆中展出了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会决议》的影印件,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宣誓就职的照片中,他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中山装,鬓角已有白发。 

经过这片展区,有一个小喷泉,底部有陈列馆的馆标,火炬形状,看起来又像一个变体的“何”字。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何振梁、楼大鹏与刘翔的合影——刘翔获奥运金牌后,按规定,国际奥委会委员颁发奖牌,国际奥委会下属的体育单项机构送鲜花,所以刘翔的金牌由何振梁颁发,国际田联副主席楼大鹏送鲜花,三个人中国人组成了这样一张照片。 

走上二楼,可以看到一幅何振梁的大头像,由1008张小照片拼贴而成。其他是一些相互赠予的纪念品,顾拜旦的头像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赠送的,还有编号为218的顾拜旦使用过的书桌复制品;值得一提的是何振梁亲自拍摄制作的三张地方明信片,分别是他祖籍浙江上虞、无锡和上海,每年换不同的风景寄给奥委会委员,显示出其非常注重国际交往。 

有趣的是一张北京申奥纪念封——事先,萨马兰奇让工作人员悄悄定制了一些以天坛为背景的纪念封,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他把这个拿出来,何振梁请所有投票执委都签了字。这个纪念封世界上就此一张。 

陈列馆总设计师、江苏爱涛文化艺术公司设计总监任睿对《中国企业家》说,场馆内容之所以没有突出申奥等主题,也是何老本人的意愿。“何老一直强调,这不是个人事迹陈列馆,个人馆他就不做了,而是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所在。” 

至于“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的副馆,展示的是无锡六位奥运名人,潘多、蔡振华、王国新、惠钧、顾俊、丁俊晖使用过的物品和资料。还有一个《中国奥运冠军印谱》,包括133个中国运动员获得的116枚奥运金牌,由无锡籍篆刻家王本兴篆刻。 

吸引人注意的是杭州大红鹰集团捐赠的百米玉雕:100米长,象征百年奥运;2.008米高,象征2008,几十个雕塑家在全国采玉,前50米讲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史,后50米以“华夏体育,源远流长”为主题,展现中国古代体育的盛大场面。“这个玉雕在没申奥成功之前就开始准备了,本来是赠送给何老个人的,何老觉得太贵重,不能接受,当时考虑中国有体育博物馆的话,就赠送给体育博物馆,后来他就转赠给了无锡。” 

2008年4月,何振梁来到无锡,已是80高龄的他还爬了惠山。何老说,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爬了。他认为无锡历来商业发达(如荣氏兄弟),人文荟萃(如徐悲鸿、钱钟书),但经济意识太浓,文化保护意识不够,这两年恢复了很多古代文化遗址,对太湖水的保护也开始重视了,对此他感到欣慰。 

除了发扬光大 

奥林匹克运动, 

何振梁还毕生追求 

——祖国的强大 

何振梁 

1929年出生,浙江上虞人。现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何振梁先生实际上为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倡导的原则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他最卓越的功绩之一则是为北京成功地争取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既是他毕生的梦想,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那张经典的申奥失利照片 

文 | 阿忆 

荣高棠和王光美。 

这两个名字,本没有道理写在一起。论婚姻,王光美嫁给刘少奇,荣高棠即使后来再娶,娶的也是朱琛燕。论教育背景,王光美是辅仁物理硕士,荣高棠是清华外文系肄业。关键是两个人年龄相差近10岁,王光美还在读书,荣高棠早就参加革命去了。建国后,他们又各自忙各自的工作。所以,把他俩的名字放在一起,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这张经典图片(如图),二是他们都在2006年离世,王光美是10月13日,荣高棠是11月15日。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93年9月23日夜晚,中国首次申奥失利,这给起初误以为胜利了的荣高棠和王光美当头一击,请看他们那一刻的经典表情。 

这就是那一代人的思维,奥运不是一次竞技和狂欢,那是政治的一部分。 

遗憾的是,离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只有一年多的时候,他俩却再也熬不住了,荣老94岁,王光美85岁,先后合上了眼睛。 

俺第一次见到荣高棠,大概就是第一次申奥失利后不多久,他像是行动有些障碍,下台阶时秘书扶他有些吃力,俺便跑上前去,帮忙扶他到了停车场。老人没有开口说话,但却用极细小的身体姿态,表示了对俺这个热心小伙儿的谢意。 

几年之后,俺为凤凰卫视撰写《水木清华九十年》,曾这样描述荣高棠——那个时候,北京战云密布,但30年代仍是激愤与情趣并存的年代,清华篮球场上盛行着“斗牛风”,运动员不按规则,乱压乱抢,荣高棠便是著名的篮球斗牛士……建国后,荣老做了国家体委副主任,从此与共和国的体育和竞技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1949年筹备召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到1952年筹建中央体委,晚年被国际奥组委授予中国第一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荣老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体育第一人”。毛泽东称他是“管六亿人民大事的人”,运动员们称他为“大家长”。 

“文革”后,67岁的荣高棠再次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第二年,他将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名额让给年轻的何振梁,随后退居二线。此后二十载的实践证明,荣高棠慧眼识珠。334号委员何振梁的工作赢得了广泛尊重和好评。 

第一次见到王光美,是在1994年夏天,俺住木樨地,有一天早晨坐电梯,碰到她老人家好像是散步归来还买了早点。她比荧屏上消瘦得多。我向她打招呼,她礼貌地致意。 

这里只是第一代部长楼,不过是个四居室,面积绝超不过140平方米,与刘家失势前住的中南海四合院相比,不知要小多少。但老人家如此恬淡,仿佛一切未曾发生,一切都很合她的胃口,这种恬淡境界,真是让常人难以企及。 

2004年的时候,王光美不计前嫌,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召集自家子女和毛家子嗣,要他们握手言欢,忘记父辈恩怨,真乃“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俺在担任老版《鲁豫有约》总策划时,刘亭亭曾来做嘉宾,陈鲁豫问起她的妈妈身体如何,自从杨澜采访过王光美,陈鲁豫便有了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她也能获得王光美的信任,来采访到她。但刘亭亭说,妈妈得了癌症,相当的痛苦,人很憔悴,一下子瘦了许多许多,她不能上节目了。 

最后补充一句,中国史上第一位物理学女硕士,不属于哪位科学家,属于这位红色夫人。 

回到1993年,难眠之夜过后,在北京早班地铁的车门上贴出了一道标语:“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那两年,更著名的口号是:“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同时确定的其他口号还有:“中国的机遇,北京的荣誉”;“和平进步迎接新世纪”;“历史名城,时代盛会”;“北京欢迎您”。 

北京欢迎您。 

这就是 

那一代人的思维, 

奥运不是一次 

竞技和狂欢, 

那是政治的一部分 

阿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著名电视策划人兼主持人 

 

中国,不再脆弱到必须用金牌证明自己 

口述 | 马国力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丁伟 

北京奥运会终于要开始了。我们准备了3年的时间,就是为了最终的17天工作。这个倒计时的过程,我们跟运动员、其他奥运参与者其实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运动员可以成功,允许失败,奥运转播只能成功。 

奥运会期间,我希望我能安心坐下来看电视,但事实上……17天里转播28个比赛项目,BOB的工作人员达4000多人,使用60多辆转播车、1000余架摄像机,制作4000小时的奥运直播信号。奥运转播高度计划性、复杂性,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和突发的事件。 

从中央台体育中心的头儿,到完全商业化运营的合资公司BOB,我其实是被推到这个我必须接受的位置上。我是只管花钱不管赚钱的总经理,我的老板是西班牙人(首席执行官马诺罗·罗梅罗)。说实话,如果我年轻十岁,肯定选择留在体育中心,因为那个兴奋度太大、太诱人了。但在自己家门口办奥运会,是我做体育电视这么长时间的一个梦想,我现在做幕后的、更大的一个平台,可以感到内心的满足。 

这是一次终极选择。 

我永远记得1993年9月23日“骤然死去希望”的那一天。当时我太希望中国能够举办奥运会了,这包含着许多东西,有从国家大前途的考虑,有电视台发展的希冀,也有个人的抱负。我始终认为,奥运会最大的两个得利者,一个是举办城市,再一个就是电视台。 

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们还真有点“弩”——更多的是软环境的准备不足。应该说,1993年我们还并不了解世界,我们还有点坐井观天,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最好的。但2008年恰逢其时,是我们这一代人惟一的一次机会。 

对于电视来说,奥运会留下的东西更多是在形式上,奥林匹克品牌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就是其视觉遗产。无论是莱尼·里芬施塔尔为1936年柏林奥运会拍摄的《奥林匹亚》,日本电影大师市川昆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拍摄的纪录片,还是巴德·格林斯潘的奥运会官方电影,那些经典的画面一直让人们激动、感动。 

但奥运转播是标准化的,不能被价值观所左右,更多的问题是方法论,是渐进式的而不是革命性的(对中央台是一种革命)。BOB负责为有转播权的国际广播电视媒体提供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不偏不倚的公共信号及个性化服务。 

而且体育电视讲究团队操作,受国家大势的影响,不能独立存在。如果没有90年北京亚运会,CCTV-5不太可能在95年就开设。如果没有北京奥运会的促进,中国的体育电视制作也不会提高到现在这么高的标准——2004年希腊奥运会,中央台参与转播了乒乓球、羽毛球和现代五项,今年有八家电视台负责七个体育项目(还包括足排篮及网球)。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由主办地所在国提供最多制作队伍的一次。 

北京奥运会将是一次有特色、高水平的高清转播,很可能成为中国从标清电视到高清电视的分水岭。中央台实现不延时30秒直播赛事,这也是第一次……人的标准一旦提高之后,就不会愿意降下去。所以,我认为在奥运会之后,中央台、地方台的体育节目会更好看,直接受益者是广大的观众。 

要说体育对社会有什么影响,那都是文人们的事儿。我认为,体育是纯粹的,崇尚个体和人性,真实的竞技是鼓舞人心的,获胜的愿望是永远不应该磨灭的……但在中国,英雄主义是主旋律,看奥运会更多是意识形态,政治性大于体育性,而2008年这一点会更加强化。其实中国已经到了这么一个时候——不再脆弱到必须要用金牌来证明自己。 

在北京奥运会17天的盛典之外,我真正感觉到它会给中国留下比体育更多的东西,这是北京按照最高标准来举办的世界盛会,是将中国特色变成国际标准的机会。我以前经常说,奥运会对于中央台而言就是发达国家的强制性标准,而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 

我相信,奥运会之后,中国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不仅仅是形式上,有很多属于体制和观念。如全民体育逐步取代英雄主义,金牌将不再是第一位的;国家体育总局将名实相符,国家职能和产业职能分清楚;一些项目会市场化,类似于美国的四大球;人才方面,懂体育的人管金牌,懂市场的人管产业。你知道吗?在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所属的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的合同里,有一条是奥运会之后要给中国留下丰富的体育转播人才遗产,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另外,刚刚上路的中国体育产业将持续增长下去,随着中产阶层的扩大,体育将是人们重要的消费品和生活的一部分。至于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问题,这方面我一点都不担心,北京奥运会我感觉将是只留下遗产而不会留下后遗症的一届奥运会。 

我参加了五届奥运火炬接力,是中国当火炬手次数最多的人。跟同代人相比,我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了:人家去当知青,我16岁当兵;1977年上大学,1982年分配到中央台体育部……我一生基本上没有遗憾,有丰富的经历,很多可以说的故事,包括这次北京奥运会。 

让我们在电视上见! 

 应该说,1993年我们 

还并不了解世界, 

我们还有点坐井观天,   

    我们还以为自己 

是最好的。 

  但2008年恰逢其时 

马国力 

1953年生于北京,中国体育电视第一人,CCTV-5创始人、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2005年调任北京奥林匹克电视转播有限公司(B0B)首席运营官。 

 

来北京吧,用你们自己的眼发现中国 

文 | 杨澜 

与奥运结缘纯属偶然。 

那是1993年的春天,我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有一天接到通知去主持一场为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举办的晚会,中英文都由我一个人来担当。当晚演出一切顺利。演出后,我正在后台卸妆,导演跑来说奥申委的几位领导要见我,其中就有何振梁先生。他一见面就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表示祝贺:“评估团的官员都在说,这个中国女孩的英语怎么这么漂亮!你给咱们北京争了光!” 

不久就接二连三地主持一系列申奥活动,如萨马兰奇主席参加的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等等,直至七月份接到通知作为申奥代表团成员赴蒙特卡罗。我的任务很明确:一旦申奥成功,中国就要在当地举办答谢酒会,由我主持…… 

回国的飞机上我哭了,不是因为输不起,而是因为何老特意走到我身边,说:“杨澜,真对不起,让你白跑一趟。”都这个时候了,老人永远想着我们,让我感动。透过舱窗俯视,美丽的蒙特卡罗阳光灿烂,白帆游弋,让中国人的失落如过眼云烟。我心里想:“我们一定会再回来的。”怎么回来,我其实并不知道。 

申奥的经历促使我做出人生的一个决定:辞去工作,出国留学。我感到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那么少,对国际事务的认识那么幼稚,甚至,自己的英语那么不够用! 

我要永远感谢2001年春节前接到的那个电话。我当时刚生了女儿两个多月,正在家里手忙脚乱呢,电话铃响了。是奥组委的赵卫,他自我介绍后就直接问:“我们想聘请你做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并且参加文化计划的陈述小组,你愿意吗?”“当然!”我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感到意外,好像自己早就知道会接这个电话。 

也许这样说有点不讨人喜欢,但我有时候还是认为,93年申奥失利未见得不是好事。只差两票,挺“冤”的,也不“冤”。就像任何一场体育比赛,有本事就别差那0.01秒。输,就要认。有些事必须水到渠成,瓜即使强扭下来,也是不甜的。中国人当年有点心急,急着出头,急着证明给人看,是可以理解的。这二十几年,如果心不急,也发展不了这么快。但高楼大厦起得容易,改变理念、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民众的文明素质就没那么容易。失利让人清醒,让人长进,就像发豆芽时要在上面压个碟——有压力了,豆芽长得壮些。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全体眼巴巴地盼着运动员那一块金牌,为国争光,因为那时咱们觉得处处不如人,需要金牌长志气。结果,运动员们不堪重负,奥运金牌也有点变味。朱建华在汉城一失利,上海家里的玻璃就被砸了;李宁从鞍马上摔下来,下飞机时就要老老实实走在最后一个。吓得走在第一位的高敏脊梁发冷,得到的鲜花越多,越怕承担不了日后的失败,不惜装病也要闹着退役。这让她出征巴塞罗那奥运会时经历了炼狱般的精神考验。那时的中国人,输不起啊。 

2001年的北京与1993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是不是只有奥运会一种机会来让世界认识我们?当然不是,人有了底气,眼光就会放远些,心胸就会宽阔些。就像你在家里请朋友吃饭,人家问你为什么,你是说:“因为想秀一秀家里的新装修,你看,家具都是镶了金边的!”还是说:“因为想让大家好好高兴高兴!”有了这种心态的成熟,目标也就更单纯些,即使听到风言风语,也要把它们当作是一个民族成长的必然经历的烦恼。 

2001年7月13日,当我站在国际奥委会委员面前,准备就北京申奥的文化计划进行陈述时,我一点都不紧张,甚至不去想最后的结果。邓亚萍事先对我说:“想赢就不紧张,怕输才紧张。”而我的心得是:“把自己忘掉,紧张从何而来呢?”那一刻,我就是一名信使,把信传达到是我的使命。那天现场的光线从观众席后射向讲台,我看不清人们的面孔,但我又似乎能看见他们。该笑的地方,他们笑了,该惊喜的地方,他们在深呼吸。结尾处我说:“七百年前,当马可·波罗即将去世时,人们再一次问他:‘你所说的那些关于东方中国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马可回答说:‘我告诉你们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来北京吧,用你们自己的眼发现中国。”这些话打动了他们,我深信不疑。 

有外国记者问我:“你并不为国家机构工作,甚至也不从事体育,为什么投入这么多时间做与奥运相关的事?”我告诉他们说:“主办奥运在中国现代发展史上是一件重要的事,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与贡献,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从此都将大不相同。我不仅仅是志愿者,也是受益者。因为我是国家的主人。”今天当我告诉国际媒体,北京奥运需要十万志愿者,却有二百万人报名;北京的公共场所已禁止吸烟;公共厕所全面整改,低排放绿色交通工具在奥运会期间使用,日后将在十个超大型城市中普及推广,大幅降低废气污染……他们都睁大眼睛说:“这太棒了!我们怎么不知道?”有些固有观念的确会遮蔽视野,那是有选择的盲点,连当事人也不一定意识到。 

在奥运年,《杨澜访谈录》改变以往的周播形态,制作50集系列采访,在东方卫视以日播形式播出。我走访了国内外50位奥运人物,有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山铺路的优秀组织者,有奥运史上伟大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有为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谱写新篇的社会人士。我越来越发现,奥运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宏大叙事,也是冷暖自知的个人体验。 

时间是多么无情,在它面前,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相隔实在过于漫长;时间有是多么有情,它让精彩成为经典,瞬间成为永恒。2007年我的节目组通过坦桑尼亚驻华使馆找到了已近七旬的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他是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马拉松赛的最后一名选手,他的名言:“我的祖国把我送到7000英里之外,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为了完成比赛。”他居住的村庄至今没有通电,离他最近的一部电话和电视也有2公里的路程。作为老年人和学生的业余教练,他没有太多的收入,但他很骄傲,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祖国丢脸,并且成功地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他仍然坚持每天跑步。 

奥林匹克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人们在人性的原点上彼此接近。有时,当布勃卡这样的运动员每周突破一次撑杆跳世界纪录时,他已不再是某一国家的骄傲,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英雄,正如他所说的:“极限是什么?极限就是用来突破的!” 

四川大地震与奥运发生在同一年,使2008年更加不同寻常。当经历风风雨雨奥运圣火穿越废墟,在生存者的手中,在英雄的手中,在孩子的手中,在祖祖辈辈以此为家的人们的手中传递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热泪盈眶。少了炫耀浮躁之心,有一种更深沉的情感托起奥运的火焰:回到文明的起点,感受生命的尊严与顽强,人性的美好与高贵。我们手手相传、心心相连,同时拥有了一种大于个体自身的力量,这正是人类精神不断自我超越的写照。 

我越来越发现, 

奥运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宏大叙事, 

也是冷暖自知的 

个人体验 

杨澜 

著名主持人、 

阳光媒体集团主席 

本文摘自即将于2008年8月出版的《杨澜访谈录·东方看奥运》 

本刊授权独家首发 

 

中国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 

文 | 李君如 

我将“中国梦”定义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之梦。这个现代化之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绿色奥运”,就是一次“圆梦”的活动。 

中国梦的实现,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中国梦的动力,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要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救亡和发展这两个历史性课题,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肩上。 

这两个100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中国人为中国梦而奋斗的历程。第一个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强权能够阻挡中国人站起来。第二个100年已经走过近60年,历史特别是最近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再次证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强权能阻挡中国人强大起来。 

进入21世纪以后的50年,将是“中国梦”进一步变现实的历史阶段,将是中国人最终在平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之梦的历史阶段。 

我们做的是“中国梦”,绝不是别的什么梦。比如在能源消耗上,中国不会做“美国梦”。在人口流动上,中国不会做“欧洲梦”。在增强综合国力上,中国也决不做“苏联梦”。中国只输出“福娃”、商品、电脑,不输出革命。中国的强大不会威胁到任何国家、任何人,相反中国的强大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更好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具有开创性的现代化之路,其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与当代社会各种文明的交汇之中,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核心。 

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华文明的复兴之间,应该有所区分。 

具体地讲,文明的理念就是以科学发展观这样的“绿色”理念,来解决和应对现代化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文明的方式就是坚持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现代化之梦;文明的形象就是坚决防止随着国力提升而出现的心态膨胀,不断强化诚信意识,树立新安全观、新荣辱观,形成“绿色”的新文明观,在全世界树立起“和平中国”的形象和“文明中国”的新形象。 

我是一个宁波籍的上海人。上海有句俗话,叫作“宁愿和苏州人吵架,不愿和宁波人说话”。这是因为宁波人说话嗓门大、分贝高。所以有朋友提醒我,在公众场合说话最好能降低几个分贝。在国外访问交流时可以注意到,外国人在公众场所交谈多是轻声低语,凡是大声喧哗的地方几乎可以断言那里有中国人。我要从我做起,至少在交流中、在谈吐中,能够更文雅一点,更文明一点。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自觉推进13亿中国人公民素质的自我改造,推进社会生活的自我改造,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自我改造。 

毛泽东曾说,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中国强大起来要使人感到可亲,这就要全面提升这个民族的文明素质。 

我希望,北京2008奥运会体育盛会能够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民族的文明素质。 

        要实现中国梦, 

         就是要用 

文明的理念、 

   文明的方式、 

    文明的形象去实现 

 三国梦想3之甄姬篇 中国梦想篇

     中华文明的复兴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本文编自其3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上题为《“中国梦”与中国人》的演讲,经本人审阅。 

 

动起来! 

文 | 颜强 

筹备北京奥运,千百个日夜闪电般从眼前飞过,白驹过隙。一个又一个的倒计时鼓点中,北京2008已经近在眼前。 

在此刻的北京,空气里都弥漫着奥运气息。环线上的奥运专用通道,随处可见的奥运路牌,新开设的地铁城铁线路,严密有序的保安设施,越来越明净的空气,以及31个准备就绪的奥运场馆。对于奥运会的所有竞技、观光、报道和相关服务,正如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所言,北京提前做好了准备。 

倒计时三十天的时候,路透社一位朋友和我聊天时,说他毫不怀疑北京奥运会将是一届美妙的奥运会,可是在漫长的筹备和等待过程中,“我们都有点累,都有点焦躁不安,都期待着北京奥运会能够马上开始”。 

从媒体角度看,准备奥运还不光是有着500天、一年、100天、30天的倒计时。媒体对于倒计时都在进行着倒计时,因为传播和报道的提前量,决定了媒体对于北京2008的准备,起点在于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那一天。整整7年时间,似乎瞬间即过。现在没有人怀疑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只是,奥运会作为一种全球性竞技体育盛会,并不是北京2008的全部内容。北京2008还承载着更多、更深的内涵。 

许多值得我们长久思索与回味的内涵,或许要放到一个更长时间框架内,才能得到全面的认知,因为奥林匹克不仅仅是奥运会,北京2008更不仅仅是那半个月的一次全球顶级体育盛会。奥林匹克是一种全球性的人文运动,奥林匹克更传承着人类社会一些特殊的精神品质。 

奥林匹克会给北京、给中国带来什么?北京会给奥林匹克带来什么?这是我愿意琢磨的两个话题,这也是两个能展现奥林匹克内涵和外延的话题,这更是两个契合中华民族在历史大背景下的有趣话题。 

奥林匹克将如何影响北京和中国?首先在真正认识和吸收奥林匹克人文精神上,在北京主办奥运会,会是一个文明历史悠久的东方民族,与有西方起源文明特质的奥林匹克精神,一次最深刻的融合。作为一个体育媒体从业人员,我常常会认为,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一个真正体育化的国家,我们并不是一个好动的民族,深思内敛安静平和的各种民族特征,细到饮食起居,大到治国平天下,都凸现出了这些特点。可是人类历史的演进告诉我们,灵与肉的结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精神上的领先和突破,需要得到肉体健康与强壮的支撑。一个好动、热爱体育的民族,往往也是具备创造性和进步性的民族。 

我希望奥林匹克能让中国动起来,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真正拥抱体育,真正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加入到体育运动中去。我们喜好体育,可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中,我们对体育的喜好更停留在观赏层面上,我们的体育迷,更多是电视体育迷,抑或“沙发球迷”(Armchair Supporter)。倘若北京2008,能激发更多人内心深处童真的体育热情,善莫大焉。50年前,清华大学校园里迸发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呼吁,北京2008在一定意义上,也有着提升我们民族素质的作用。 

因此,奥林匹克是世界和平的集会,是和谐社会的向导,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能体现在一箪一瓢日常生活中的人文精神。 

北京2008能带给世界什么? 

我认为是北京的微笑。这本是征集北京2008志愿者的一句口号,却最合适的表述了北京2008的意义。 

北京,在许多西方国家眼中,仍然是一个神秘甚至扑朔迷离的地方。这是历史性地域隔绝和文化差异形成的交流障碍。一个微笑的北京,就是敞开大门迎接世界最积极的信号。北京2008,应该是这个古老东方民族深入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起点。2008,让北京更融入世界,也让世界更了解北京。 

各种交流沟通的活动,在北京2008都会是值得珍贵的,哪怕从一些文化生活的角度。通过媒体角度看,奥林匹克的语言呈现方式,其实一直是英文为主体,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这种未必纯粹的奥林匹克词汇,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古希腊文Citius Altius Fortius的描述。英文主宰世界交流方式,和这个世界过去三百年的历史演变直接相关,因为英美两个国家先后扮演着强势角色,他们的文化工具,回头又在补强着他们的强势地位,以至北京2008“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也必须找到合适的英文翻译(One World,One Dream),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 

北京2008,也应该是一个将中国文化展现给世界的历史时刻,这样的机遇和高聚焦度,在其他国际社会事务中很难得到。我们会让世界看到“鸟巢”和“水立方”的现代概念,这是“科技奥运”的范例;我们会让大家认知北京正在改进中的环境,这是“绿色奥运”的追求;同时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标徽、祥云火炬、金镶玉的奖牌,都在传递着中国文化信息。不过这些只是相对简单的表白,只有让更多人来到中国,亲临其境地观察和理解北京2008,他们才会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误会和隔膜,将因为直接的沟通而消除,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质的内涵,将对未来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形成中国式的影响。善莫大焉。 

我希望奥林匹克 

能让中国动起来, 

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 

真正拥抱体育, 

真正以身体力行的 

方式加入到 

体育运动中去 

颜强 

资深体育记者, 

《体坛周报》副社长、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主动与被动混合的开放 

文 | 陆川 

电影人本质上是个体力劳动者,我们能用什么方式去接触感知奥运呢? 

我参加了奥运火炬传递,某某至某某段。有种本能的激动,热泪盈眶。 

但是我一直在反思什么让我激动?是因为我参与、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还是这个机会蕴含着巨大的荣誉和责任?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意义?说实话,我也一直没有想清楚。 

我准备在家里的每面墙上都钉上电视,全程实况收看奥运比赛。一是票太贵,二是出行不便,三是据说可能有坏人要捣乱。 

奥运前,和某些国外的朋友交流,他们众口一词嘲笑奥运会,他们不仅讥笑中国奥运会,也嘲笑其他国家的奥运会。他们无政府、间离、虚无、反全球化,认为奥运是牛魔王的叉子,是撒旦的睾丸;我解释,但是发现他们听不进去,如同隔着栏杆的两种动物。我宽恕了他们的傲慢,不能怪他们,生命的阶段不同,我们还雪山草地呢,他们已经西方极乐了。他们可能健全,但是他们步入了老年,只能喜欢夕阳残雪、红酒奶酪。我们尚处青春期,躁动不安,烟尘滚滚,但是充满了生命力。 

有人说奥运会给中国人带来了知识,我有点困惑。英语真的能一下普及到报摊的老人了?也有人说奥运会给中国人带来了礼貌,我也不太信。我们的好客是好面子,为客人做的秀,客人走了,可能也就带走了。要说奥运结束了,我们可能又回到了道德裸奔、信仰缺失的时代,我还真有点信。 

短暂的奥运掀起的浪花朵朵,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会如同我们这个民族经历过的许许多多重大的灾难和巨大的喜庆一样,最终归于沉寂。中国人还是会回到原有的生活轨迹上,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具有超强的自我修复功能。 

但我仍旧爱奥运,相信奥运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因为奥运会引来4万名记者,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某些屏障会因为这个全球的大Party拉开。奥运会让中国在全世界上市了,中国开始透明了。这可能是奥运给中国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礼物。这是我们主动的,也是奥运要求的。奥运是一个机会,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这种主动与被动混合的开放,可能让中国一下子接受不了。有些人脆弱的神经已经绷紧,好久不见的“辱华论”又卷土重来了(连《功夫熊猫》的影评都有“辱华”版了)。动不动就感觉被“辱”了,我觉得是一种不自信的反弹,人们往往骨子里缺钙了,所以脑子里便容易出幻觉。 

唤醒作用最早是在火炬境外传递中表现出来的。没有被抢夺火炬,中国人可能真的可以一直生活在这种幻觉里面:全球都在关注我们,全世界人民都爱我们。现在,大家醒了:全世界人民至少有那么一部分不那么喜欢我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误解我们、仇视我们呢? 

对内的信息不对等,我们习惯了;但这次真真切切刺到我们痛处的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力把我们的声音更有效地传递到海外?去真正影响那些“世界人民”?渠道不畅,管道不通,还是方式欠佳? 

不论怎样,奥运来了,帷帐拉开了,我们将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这一次的呈现,如果能够带给我们足够的自信,能够让更多的国人变得更清醒、理性,能够让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民主化进程加速,将是奥运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精神财产。 

奥运如果能够 

让更多的国人变得 

更清醒、理性, 

将是奥运给中国 

带来的最大的 

精神财产 

陆川    独立电影导演 

 

被火炬照耀过的地方 

——奥运火炬传递城市印象记 

文 | 王小山 

今年四月,我接到一个活儿,就是和其他三个人一起,从五月一日开始,沿着北京2008奥运火炬路线,一路追踪31个省的113座城市,记录在这些城市采访观察到的点点滴滴,期望能尽量客观反映每个城市近些年的变化。到现在为止,70天过去了,大概走了三四十个奥运火炬城市,颇有一些感想。 

这一走,才发现,从前对很多城市的印象完全错了,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国家真的是富裕了。比如鄂尔多斯(火炬传递日期:7月9日),从前以草原广阔著称,而现在人们形容它的变化使用四个字,就是“羊煤土汽”。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使得鄂尔多斯从几年前的贫困地区迅速成长为GDP新贵,其人均GDP(6600美元)已经稳居国内三甲之列。内蒙古其他地区的人用鄂尔多斯车牌序号“蒙K”来形容它的发展速度,就是“猛开”。 

宁夏中卫市(6月29日),是个人口不到30万的小城,坐落在河套平原,当地政府的办公条件就完全超越了我的想像力,很多地方政府大楼都修得富丽堂皇,但中卫不同,他们很多局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楼,成为一个群落,前面有巨大的人工湖,背靠假山,布局雄伟,气势磅礴。银川呢,环城公路有70多公里,都是双向四车道设计,足够几十年使用,当地人说顺口溜,“X书记的牙子Y主席的砖,一路修到贺兰山”,具体所指不得而知,大概是在说自治区两个主要领导对这些公路建设的贡献吧。 

江苏泰州(5月26日),每天只有不到10趟列车通过,但和宁夏的城市一样,估计为了一步到位,30年内不用发愁,他们修建了我见过同级城市中最大的火车站,虽然门前冷落汽车稀(距离市区有十公里),但足以让当地人民自豪。 

看得出,大部分城市对市政建设投入都相当大,到处是崭新的楼盘,宽阔的马路。西安市(7月4日)城南,围绕着新建的大唐芙蓉园已经圈好的地,车行20分钟还没走到尽头,有一些地已经撂荒了三年,等待着楼群的崛起。岳阳(6月3日)的南湖广场,甚至比天安门广场还大,每天都有市民带着孩子在这里散步,嬉闹;岳阳还有一座亚洲最大的斜拉大桥,收费来回50元,是大桥收费之最,让人咋舌。 

富裕了,长春(7月14日)税务局的一个朋友说,他所在的科室三年内收到的税款每年都在翻番。如果他说的是普遍现象的话,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各地的建设大都是这三四年起步完成的了。富裕了,符合很多人“大河有水小河满”的想像,政府有钱了,当然会首先想到投资,多少会惠及地方百姓,比如很多城市加强了对环境的整治,修一座人工湖或者很多官员嘴里的生态公园,周边地产价格就会迅速上升,给城市带来更多收入。至于当地老百姓对房价上升的态度,我没采访到太多的说法,反正升了很多,全国都在升。 

大半个中国走过,第二个感受就是各地的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每个人的家乡都是不可替代的,充分证明近20年来民族主义教育的成果。这一点可以从发布我们记录城市文章的网站留言上看出来。一般的留言是这样的:“我们这里有最棒的XXX,还有最好的XXX,我为故乡而自豪。”最经常被引用的话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种为了赞美故乡而把自己形容为狗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如果我们的文章写了一些让人不太高兴的话,通常会得到这样的惩罚:“我承认这种现象我们这里有,但是中国哪个城市不是这样呢?为什么只盯住我们不放?”一般的结论当然是:“作者心理阴暗。” 

对祖国的热爱最极端的表现方式,在今年上半年大家都看过很多表演,而对家乡的热爱,极端的方式经常表现为地域攻击,河南人、东北人、上海人通常成为承受攻击频率极高的对象。 

在兰州(7月7日),从最执着的杨丽娟和最温情的《读者》,应该是兰州人性格的两极,中间偏左的是不顾后果的愣头青,偏右的是文艺青年。对兰州爱之深责之切的颜峻曾经写过一篇《丑陋的兰州人》,“兰州的市民文化,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文化基因。经济落后、文化闭塞并不是造成自卑的全部原因,还要加上一种洋洋自得……继续酗酒、崇拜权力、吹牛。”颜峻是在说兰州,但这种自卑文化基因,在整个中国又何尝不是,别人一批评就炸,觉得是在“辱华”,稍听到不顺耳的话就要求道歉,企图“封杀”。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想,该像兰州众多的文艺青年那样,“走出去”,更多的外乡人外国人走进来,将“文化的抗拒”(颜峻语)变成文化的融合,才是惟一的出路吧。 

此行第三感受,就是各地对奥运火炬的热爱和重视。每个城市在迎接火炬的时候就开始交通管制,开始阶段,组织者派出的警察还不够多,致使一些观众能够和火炬手进行相对近的接触。当然也有例外,江西瑞金(5月14日)在火炬传递的前一天下午四点,就终结了大型货车进城的可能,传递当天上午九点左右,我们的车出城,见到206省道的货车排队近两公里,车流更频密的319国道情况则不得而知,充分保证了火炬传递的安全。 

从武汉(5月31日)开始,各地派出了更多的警察和保安人员。在香格里拉(6月11日)等地,干脆拒绝了团体游客的进入。做得最到位的是昆明(6月9日),他们取消原定计划,让火炬在世博园里进行,肃静,而且绝对安全,市民在家里通过电视观看火炬传递盛况,不但其乐融融,而且免去了人群拥挤之苦。后来的传递中,各地接力手花样频出,和有力的保护措施就不无关系,同时,后期各城市观众采取自愿报名组织安排等办法,所以观众的更文明更克制,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感想,比如,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一点在那些蕴藏大量能源的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鄂尔多斯,由名家设计、在距离原市区35公里远的地方建设了更新的城区。至于黑龙江的大庆、吉林松原、山西大同等传统能源生产地区,或平均生活水准高,或富裕人群集中,各有特点。 

为拉动经济而大打甚至生造旅游和文化概念,是内地所有城市在发展焦虑症下的通行模式。绩溪县(5月30日)县长潘万金对绩溪的概括是“名人故里、文化名城、徽菜之乡、和谐之源”。在京珠高速路上,老远就可见岳阳的城市文化旅游宣传广告:“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君山天下岛。”扬州(5月26日)的经济状况在江苏排名并不靠前,但整座城市给人的观感却很好,素雅洁净,看得出来是请过明白人专门规划过的。我到过中国的城市至少有100个,城市建设很差的城市就不说了,就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建设很好的城市,也无一例外堆满了花花绿绿,只适合拍黑白照片。 

如果用几句老话俗语来概括此行印象的话,可以用这么几句:1.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各地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比几年都有质的飞跃;2. 芝麻开花节节高——各地有钱人群迅速膨胀,比如在鄂尔多斯,五分钟内看到20辆悍马经过的话,千万不要吃惊;3. 好钢用到刀刃上——各地政府办公楼的设计和建筑都蒸蒸日上,这样,大概能给市民对未来的信心吧? 

至于火炬传递之外的城市,这次一个没去,不敢妄言。 

 如果用几句 

老话俗语来概括 

此行印象的话, 

可以用这么几句: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 

芝麻开花节节高; 

好钢用到刀刃上 

王小山 

知名专栏写手, 

《体育画报》主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288.html

更多阅读

落雪单刷WOW成就之副本入口篇-剃刀沼泽:5

落雪单刷WOW成就之副本入口篇-剃刀沼泽:[5]——简介今天为大家带来旧世界副本,剃刀沼泽入口指引。落雪单刷WOW成就之副本入口篇-剃刀沼泽:[5]——方法/步骤落雪单刷WOW成就之副本入口篇-剃刀沼泽:[5] 1、剃刀沼泽位于卡利姆多-南贫瘠之

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 造梦西游2易爆点

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说明:以下易爆点是以幸运值18(满足各大玩家的要求)为基础的。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工具/原料造梦西游3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步骤/方法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

三国杀使用技巧之郭嘉篇 三国杀传奇郭嘉

三国杀使用技巧之郭嘉篇三国杀使用技巧之郭嘉篇——步骤/方法三国杀使用技巧之郭嘉篇 1、郭嘉  武将技能:  天妒:可将自己的判定牌收归收牌;  遗计:每受到一点伤害,可摸两张牌,将其交给一名或两名玩家(包括自己)。三国杀使用技巧之郭

声明:《三国梦想3之甄姬篇 中国梦想篇》为网友尼古丁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