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程、千色店、金甲虫……在本土化妆品专营店生机勃勃的身影中,谁将成为屈臣氏最有力的挑战者?
文 | 本刊记者 孙欣
当香港屈臣氏、法国丝芙兰等外来化妆品专营店在一线城市大放异彩之时,深圳千色店、辽宁美程、四川蓝天、四川金甲虫、广东娇兰佳人、江苏百分女人等众多草根力量已在辽阔的二三线城市飞速成长,甚至蔓延到一线城市,与外资专营店直接对垒。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上半年,国内化妆品专营店已逾10万家,并以30%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在许多二三线区域的护肤品市场,专营店的份额已经超过了60%。
随着“地方诸侯们”不断跨区域发展,随着屈臣氏放言2010年前将在中国实现“千店计划”,丝芙兰届时也将冲击“百店”,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展开。中国化妆品专营店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美程与千色店一北一南两大主力,又要如何在潜心学习屈臣氏、丝芙兰的同时,力求未来突破它们的精密防线?
“价格杀手”
“露得清水莹护颜防护霜原价64元,特价56元……”辽宁锦州繁华的中央大街上,美程化妆品店的音响格外响亮。“会员价更实惠,才52块钱儿。”店员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她热情的推荐让一位女孩爽快地付了钱。这个女孩说,在锦州6大商场里,化妆品已经很少了,乃至许多辽宁人早已习惯去美程。
从1995年锦州第一家店开始,美程董事长井岩就尝到了赚女性钱的甜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放弃做医生而立志创业,目标并非在锦州60多家化妆品专营店里求一杯羹,而是要战胜锦州所有商场的化妆品区。
在解剖消费者需求后,井岩决定先不做市场细分,而是高、中、低端通吃。产品结构也很简单——商场卖的美程就卖。为了彻底打败商场,井岩决心做“价格杀手”。“我当时最关注利润率,一定要低,这一刀砍到位就成功了。”井岩如此回忆当时的一锤定音。
对于那股难以抵挡的低价浪潮,许多锦州人记忆犹新。美程近50%的产品在很长时间内几乎按进货价出售。例如商场卖100元的产品,其他专营店卖80元,而美程只卖60元。同时,美程一边以两个月一家店的速度连锁扩张,一边与上游供货商谈判,降低进价,并着重加速资金流转。美程还打出“安全消费”的口号,甚至挂出大红字“发现假货奖励1万元”。
疯狂的举动立刻让对手们陷入慌乱。有些同行憋不住开始卖假货,结果加速死亡。商场也渐渐承受不住,专柜不断撤出。直到2002年前后,锦州6家商场中的4家彻底取消了化妆品区。而美程却愈战愈猛,从1998年开始美程走出锦州,2002年前后已在辽宁开设了20多家直营店,如今这一数字已达50多家,地域扩展至河北和天津,年销售额约3亿元。
大胜商场的美程随即改变了打法,从“价格杀手”摇身变为价格的维护者,许多商品价格慢慢由5折涨到7折、9折乃至原价。“这时消费者认为美程有实力,绝不卖假货,又比商场专业、时尚,购物体验好,我们就能提价了。”井岩淡淡一笑,“其实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的价格还是比较宽容的。”
但井岩的“狠”劲并未因提价而消失。根据他的设计,美程与商场重叠的只有约十种品牌,这十种美程一定要比商场价低。而其他商品由于缺乏对比,大多高折扣或原价销售。据欧蓓兰(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建军透露,美程压价很狠。小品牌要想进美程,进价基本不高于5折,有些甚至3折才谈。这部分产品为美程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
同样是1995年,南国深圳,也诞生了一家日后出色的化妆品专营店——千色店。由于离贸易自由港香港咫尺之遥,深圳人上世纪90年代初就狂热地追捧国外名牌化妆品。当时港澳游还未开放,去香港极不方便,国外名牌又还没进入深圳各大商场,惟有千色店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拿到那些外国货,这成为千色店和商场竞争的核心优势。
为了“抢滩”,千色店做了5家店后便走出深圳,迈进珠三角各大中城市、乃至更远的西南和长三角区域,目前直营店已近80家。先人一步的扩张使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大品牌”的形象,促使千色店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同时,它和美程一样,经营“年头”越长,品牌资信也越深厚。业内人士称,其2007年销售额已近3亿元。
千色店的模式与美程有所不同。如果说,美程透着实用主义的市民气,千色店则多了几分精致的现代感。例如,美程只销售护肤品、化妆品、香水和部分美容小工具,而千色店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加入女性内衣、泳衣、饰品乃至皮包、雨伞。“我们的最终定位是销售‘女性时尚精品’。简单说,女人出门要装扮的所有东西,我们都销售。”千色店总裁林建忠对《中国企业家》说。
持续扩张存疑
但是,“我对目前的竞争力很不满意,这样下去很危险。”林建忠,这个1982年就投身大陆化妆品行业、2005年加入千色店的香港人似乎陷入了某种长考。
千色店的现状和他的设想相差甚远:产品、布局不够时尚、差异化,陈列单调、过于整洁,不容易勾起购买冲动。靠卖国际名牌生存的日子早已不再,面对屈臣氏的低价策略、丝芙兰的高端定位,以及万宁、莎莎、妍丽等几乎同质化竞争,千色店却还没建立起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什么时候,千色店和屈臣氏、丝芙兰在同一个购物中心里却互不影响,我们就成功了。”
“根本还是观念问题。”林建忠看了看身边的董秘朱虎诚。这两个前后脚进入千色店的人似乎有着某种默契。“以前千色店的人认为卖点国际品牌就挺好。我来了以后,就要推翻以前的想法、方法和人力,要让千色店‘伤筋动骨’。”为了改变,千色店更换了80%的高管。2007年11月,原创业者黎建齐带领着另外5名股东彻底脱离经营层,进入董事会。而将总裁一职交予林。
井岩对美程的担心也在增加,尤其对于它在沈阳、大连、天津等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的运营状况。“之前美程靠低价爆发式增长,现在价格逐渐拉升,公司也进入了平缓发展期,如果核心竞争力不足,有业绩下滑的可能。”井岩对屈臣氏和丝芙兰的精确定位啧啧称道。“丝芙兰服务高端人群,屈臣氏做个人护理用品,非常清晰。”
同时,货源也是化妆品专营店心头难解的结。井岩坦言,目前兰蔻、雅诗兰黛等国外名牌产品在中国的正规销售渠道只有商场。而美程的这部分货源大多来自一家手续齐全的私人公司。另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千色店销售的国际名牌产品也非来自正规途径,为此每年都要准备几百万元交罚金。
“如果我要给一家化妆品连锁专营店投资,我最想知道它和商场、屈臣氏等对手相比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如果是低价,低价究竟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持续性。”从投资者的角度,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不免有这些疑问。
此外,跨区域扩张也并非易事。营销专家肖鹏说,迟迟没有全国性的本土化妆品专营店,因为这些区域连锁商都是对本省市的消费需求最了解,到外地就容易水土不服。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千色店在长江三角洲及西南地区的大部分门店长年亏损,他甚至建议,适当时候应该“壮士断腕”。
不过鼎晖中国执行董事陈文江表示,虽然还没有让她眼前一亮的模式,但化妆品专营店市场的确很有潜力,“毕竟,今后不可能只有屈臣氏独霸天下。”
向屈臣氏学习
路过屈臣氏和丝芙兰的门店时,林建忠常要进去逛一逛。当他像普通顾客那样问东问西时,丝芙兰的导购总是保持着微笑和最标准的服务用语。据说这些优秀的导购都经过了3-5个月的培训,且待遇一流。他更会留心货架上那些光彩熠熠的货品,它们精致到必须符合丝芙兰进货标准的每一个要求。而一旦销售额降低至某一标准,它们又会被毫不留情地赶出去。
屈臣氏让他最羡慕的,是喧闹的音乐中人们发疯般的购买状态。似乎屈臣氏的每一排货柜、每一件货品、每一种色彩都恰到好处,随时能跟欲望撞出火花。屈臣氏的自有品牌产品同样富有魅力,包装新颖、时尚,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价格实惠,打完折约10元一瓶的屈臣氏保湿喷雾成了许多年轻女孩的必备单品。林建忠清楚,即使是10元,屈臣氏的毛利润仍近40%,可支撑这40%的,是一个强大的品牌力。
每次体验屈臣氏和丝芙兰,都会让林建忠更加坚定“学习”的意志。他要颠覆千色店的陈列方式,不再让货架整齐到消费者能一眼望穿,不再让香水枯燥地列队站好。还要在沐浴液、美容工具、雨伞等品类上增加自有产品,把利润做厚。同时,千色店还准备在半年内改变会员系统,建立全新的顾客探测系统和竞争对手探测系统。
美程在一线市场上也见识了屈臣氏的厉害。感到压力的井岩决定全面采用2003年就请韩国太平洋公司首席设计师制定的整套CI系统。由于观念问题,当时美程仅采用了其中的品牌形象设计。而现在,包括店内色彩、装饰、货柜材料、服务人员服装将全部统一,“我们一直要统一到服务人员的鞋子。”
与此同时,美程和千色店都在小心翼翼地重新定位,避免在市场上跟屈臣氏形成正面竞争。
井岩设想,屈臣氏这些年的低价策略做得太好,再想拉向中高端比较难,所以在一线城市,美程将主攻中高端消费群体,这部分占到60%,再上探高端20%,下探中低端20%。一个专业化+会员折扣服务的化妆品店,足以打开中高端消费者的腰包。
千色店与美程不谋而合——屈臣氏定位中低端,丝芙兰定位高端,正好留出了中高端的市场空隙。不过,林建忠把矛头还指向了“时尚”。
林建忠在国外雇了买手,准备把国外最新的创意产品和设计信息带入千色店。他还有更大胆的想法,“国际名牌如果自己做专柜对我们是威胁。我们要尽早和他们合作,创新一些千色店独有的名牌产品。”林建忠一手拿过货架上的BOSS香水,“例如我们希望和BOSS共同设计某类产品只在我们店里卖。”据林说,目前已有品牌在谈,对方的要求是5年内店铺数量达到500家。不过有业内人士提出,该设想以千色店目前的实力还很难做到。
为了和屈臣氏形成差异化,林建忠还决定彻底改变产品的划分模式。屈臣氏目前以产品的品牌划分。千色店则要变为功能性划分,按照保湿、美白、防晒等功能陈列不同品牌的商品,给顾客耳目一新的感觉。
事实上,这些大多仍是林建忠的设想,追赶屈臣氏的路依旧漫长。据四川金甲虫化妆品公司董事长刘传高说,美程和千色店都在积极寻找融资途径,千色店已提出力争赴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