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变革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文 | 王石
宁高宁先生和我有多年交往,算是老朋友。他以前长期工作在华润,而华润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所占比例从绝对值看并不高。2004年底他调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中粮是世界500强企业,摊子大,他从香港到北京后,我们见面机会少了,但我依然关注着他充满激情的改革举措,中粮和万科在房地产领域也有一些合作。
在我看来,高宁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变革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我相信,了解宁高宁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不仅对国企,而且对更广泛的中国企业都有借鉴意义。
这些年,不少经济学家都指出,一个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家才能。这方面,我比较同意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才是最重要的制度(Institution)安排。例如,如果不是中央决定在深圳创办经济特区,今天深圳的很多优秀企业家,根本就不会有出头之日和用武之地。
但是,同样是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为什么有些企业走向了注重治理、依靠创新的现代化的道路,而有些企业还是摆脱不了封建主义、权贵资本、家长制一言堂、喜欢投机等阴影?企业家才能固然重要,企业家的精神和追求更为关键。无论是和宁高宁交流,还是进行业务合作,我都感到,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现代企业家,这使他领导的企业总是充满活力,而不是僵化呆板、按部就班的官僚组织。
关于企业家,人们总是习惯引用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他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企业家经常“存在有一种梦想和意志”,“存在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有创造的欢乐……寻找困难,为改革而改革,以冒险为乐事”。这些气质在宁高宁身上都存在着,闪耀着。我认为,凡是有这些气质、勇敢探索和创新的企业负责人就是企业家。我不同意那种把国企领导人都当作“官员”的看法。
同时,我认为,由于国企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其最重要的特征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而是如何把创新精神变成整个组织的行为。马克思说过,一个单纯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国有企业企业家的能力,更像是一个发挥组织、协调、带动作用的乐队指挥所拥有和锻炼的能力。他和私人企业的“老板”不同,员工也不是为他个人“打工”。他如何凝聚、激励整个组织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是一门大学问,远远不是一般的政治思想工作所能解决的。
这也就是领导力的问题。
在这本关于宁高宁的专著中,最吸引我的不是“中国摩根”凭借资本力量加速产业整合的故事,也不是如何确立有长远规划、坚定方向的战略定位和切实可行、可以度量的管理体系的经验,而是作为企业领导人,应该如何“从团队第一、集体力量、凝聚人心开始,营造一个环境,营造一个文化,来推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宁高宁在这方面的探索,对我颇有启发。
在21世纪的全球商业竞争中,我认为,单枪匹马的个人崇尚将会被团队合作的组织力量所代替。联想、万科等企业在这方面一直在思索和实践。创业代企业家能不能自觉实现这个转换,不仅会决定企业的前途,也会影响他们自身的价值。我乐于向更多企业界的朋友分享这样的观念,也相信从关于宁高宁的这书本中,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