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之城:“飞地”的魔力



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巨幅的占地、巨额的投资、巨量的就业,每一座以10亿美元打造出来的富士康之城都在深刻改变着当地社会与商业生态 

文 | 本刊见习记者  苏东 

直到现在,深圳的二线关外在许多深圳本地人眼里依然令人望而生畏。由于数十万外来务工人员汇集于此,抢劫、诈骗等消息与传闻不绝于耳。但是,这也是一个为深圳制造繁荣的地方。目前深圳工业总产值的80%都集中在二线关外。而面积仅有24平方公里、人口却超百万的龙华是其中最繁荣的一个区域。 

很大程度上,是富士康园区的存在带来了龙华的超级繁荣。这里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大本营,也是它在中国大陆的最大园区,有30万员工在此忙碌。2007年龙华的工业总产值为2850亿元,出口总额为300多亿美元,这些数字的90%都是由富士康创造的。 

每一个初到深圳龙华富士康科技工业园的人都会被它的庞大所震撼。这座被称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工厂总占地达到了2.2平方公里,其间有数十栋巨大的厂房,仅供万人以上就餐的食堂就有10个。 

事实上,龙华工业园只是富士康庞大产业帝国在中国大陆施加它影响力的起点,也只是缩影之一。富士康已做出决定,将从龙华逐步迁出其众多下属企业,将其业务分散到各地,以应对产业扩张之需以及深圳本地急剧上升的工资与地价成本。 

为此,自深圳向北、向西,富士康正在大陆兴建一系列规模可与龙华相媲美甚至更加庞大的工业园区,每个工业园的预计投资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如规划中的武汉园区总面积将达10平方公里,一俟建成,有四个龙华园区那么大。 

武汉、廊坊、秦皇岛、营口、沈阳、南京、呼和浩特、南宁、嘉善等城市的大小官员们正热切盼望着富士康的到来,他们认定,富士康入驻,就意味着GDP与出口的迅速增长,就业的迅速扩张,城市的迅速繁荣。 

巨幅的占地、巨额的投资,这一座座以10亿美元打造出来的富士康之城,就像一块块突降而至的“工业飞地”,自成一体,又改变着当地社会与商业生态,可谓全球制造业中的特殊景观。 

深圳:“万一富士康离开怎么办” 

 富士康之城:“飞地”的魔力

“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这是一本写富士康与郭台铭的传记里记述的一个细节:1993年,郭台铭站在深圳龙华镇伍屋村的一个山头上振臂一挥。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在台湾只能算是一个二三流的电子企业,做的只是电脑连接件这样一种不起眼的小产品。1991年,它的营业额只是5.7亿元人民币,而彼时大名鼎鼎的广达、宏碁、华硕等的年营业额都早已突破了百亿元大关。但是之后,富士康却爆发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能量。1997年,在龙华园区正式投产的第二年,鸿海的总营业额便达到了61.8亿元人民币,转过年来又突破125亿元人民币大关,2000年达到了230亿元人民币。之后鸿海富士康的年营业额每年都以50%的增长率在增长,2007的合并营收已达到了4000多亿元人民币,将从前的大佬们广达、宏碁、华硕通通抛在了后边。 

对这段历史,龙华镇周边的村民是见证者。富士康的到来给周边的村民提供了便捷的生财之道:将房屋出租给富士康员工。一开始,周围村民都是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那种三四层楼高的小楼,但是不久就发现不够租的,于是拆掉建更高的,再不够,再拆再建,现在村民们盖的都是超过10层的高楼。 

因为有租金收入,围绕富士康周边的村民都很富裕,不少村民拥有两栋以上这样的楼房,每月光租金收入就有五六万元,每个家庭都有轿车。 

富士康的影响其实已不仅限于龙华当地,比如从龙华分出的大浪街道有个叫龙胜的社区,那里就集中居住着数百辆货车司机,他们几乎都是为富士康或其配套企业服务的。 

“可以说,整个龙华甚至周边的几个地区都是围绕着富士康在转。”伍屋村原村主任伍安仁表示。 

龙华镇周边村民的隐忧是他们经济收入的来源过于单一,主要靠房租,并没有发展起新的产业。伍安仁有些忧虑地说:“由于龙华镇居民的生活过于优越,以致于拼搏的动力就会有所缺乏。”房租经济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么?万一富士康离开怎么办? 

实际上,这个威胁已经存在了,富士康商务长李金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人力资源的最高主管何世友就对《中国企业家》再三强调,深圳龙华工业园很多产业都要向外搬迁。“公司这几年正在从制造的富士康向科技的富士康转型,慢慢我们会把大量生产环节向内陆迁移,深圳这边留下来做产品研发和小批量生产。”何世友说。 

自2005年以来龙华园区向外搬迁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大量的人员已经被派驻到了烟台、淮安、廊坊,总人数差不多有五万人。随着富士康在各地众多产业园的完工,这一趋势将会加快。 

刚刚投资100多万元盖起了一栋12层高楼的张天发说,投资盖楼的钱许多都是从朋友和银行那里借的。如果富士康搬走了,他不知道他的房子还能不能租出去。 

长期以来,富士康对深圳的经济影响巨大。2007年,富士康在深圳数个企业累加的出口总额高达455亿美元,差不多占到了深圳对外出口的20%。如果迁出必然要对深圳各方面经济表现带来冲击。 

“富士康一年给烟台一个惊喜” 

如今,在烟台经济开发区长江路商业街彩云城中开一家服装小店的安丽,和龙华附近的村民一样,亲身感受到了富士康的强大辐射力。她说,平时人很少,而一旦周日来到她的小店就会爆满起来。“到处都是富士康的人,满大街都是。” 

目前烟台富士康有5万名员工,这一数字在2009年将达到8万人,据称到2010年将达到10万人。 

最初富士康并不看好烟台,因为烟台的物流不佳。虽然烟台也靠海、有港口,但集装箱运输很落后,空运方面,也只有一个小型机场(富士康对外出口常常不得不选择走100多公里之外的青岛港和青岛机场)。最初富士康只是在2004年初试探性地投资了一个注册资金为800万美元的项目,租借烟台开发区的一栋厂房生产。但是很快烟台经济开发区的效率就让富士康刮目相看。 

为满足富士康的要求,开发区管委会垫资270万元,春节期间紧急改造标准厂房7500平方米。知道富士康急需招聘36名厂长,就积极在省内外筛选120人应聘,并很快选拔了15名赴深圳进行培训,又在短时间选配了400名技术工人。同时,土地、规划、建设、劳动等部门成立了专门班子,由管委会三名副主任分片负责,保证项目建设。为适应富士康出口量大、运转快的特点,烟台海关部门将鸿富泰(富士康在烟台注册的公司)评定为AA级企业和便捷通关企业。青岛海关还将鸿富泰公司的审批权下放给烟台海关,成为山东省惟一一家享受此待遇的企业。结果,距离烟台鸿富泰注册不到两个月,2004年3月1日,生产线便安装调试完毕顺利投产。3月24日,第一批价值120万美元的主机板、显卡等产品便出口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 

在这样的工作效率面前,富士康很快决定追加投资了,2004年8月份富士康开工建设追加注册资本4980万美元的鸿富泰烟台工业园,同时放出了豪言:“2009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美元!”看来这不是吹嘘。事实上,今年头两个月鸿富泰的产值便达到了100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很可能将突破800亿元。而富士康在烟台实际总投资也已超过了12亿美元。富士康的承诺可能要提前实现了。 

尽管在采访过程中,烟台市政府一些官员对富士康不太以为然,称富士康对财政的贡献与它的产值并不成比例,但更多烟台市官员还是极力肯定富士康所做的贡献。烟台开发区管委会宣传部副部长韩志国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自富士康投产以来,基本一年给烟台一个惊喜。” 

富士康对烟台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以海运为例,2004年烟台的集装箱吞吐量还不到30万标准箱,正是在富士康的不断催促下,烟台港加大了集装箱装卸的硬件投入力度,并积极引进干线班轮航线,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了125万标准箱,跨入到国内十大集装箱海港的行列。 

富士康的出现,改变了出口在烟台市的弱势。长期以来,烟台市的出口只有同省另一座沿海城市青岛的四分之一,而如今出口的增长却成为烟台最为强劲的一项指标。“增长率远远超过了青岛。”烟台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高光锐教授表示,“富士康改变了烟台市甚至整个山东省出口产品的结构,填补了精密机电、电子IT类产品在山东出口的不足。” 

武汉:翘首以待 

除了地理位置、财税优惠以及配套设施是否到位,富士康选址的另一大要素是它对占地有极大的需求。 

实际上2006年,富士康本有意到天津建立一个庞大的产业园。这符合国家开发滨海新区的发展大策,并且临海,海运非常方便。但是,“富士康开口就要10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便把招商人员给吓住了。”天津开发区的一名官员透露。谈判没有成功,直到现在富士康在天津也只是建立了一个较为小型的工厂。 

2006年后,淮安、武汉、廊坊、秦皇岛、营口、沈阳、南京、呼和浩特、嘉善、南宁等都与富士康顺利签约。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给富士康优惠提供了大量土地,占地都在数千亩或万亩之上。 

在这些项目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武汉的LED照明项目、秦皇岛的纳米级传输线缆、环保设备项目,沈阳的精密数控机床、纳米合金汽车零部件项目,南京的软件基地以及南宁的精密铝材等,这些行业对富士康都是相对陌生的。 

这样的布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目前富士康面临的巨大成长压力。今年以来,美林与德意志银行都发布了对富士康相关股票卖出评级的报告。富士康旗下做手机代工的香港上市公司FIH(2038.HK)去年的营收增长率仅为3.38%。这与以往数年富士康50%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限于客户和产业的规模,富士康如今在传统的通讯、电脑、消费电子等代工领域的增长已经触及天花板,为突破增长瓶颈,富士康急需寻找新的行业突破口。在这些城市的项目布阵显示了富士康突破新行业的尝试。 

富士康认为完全可以利用它在机电光能领域的制造优势进入新的行业。“许多东西切开之后发现无非就是这几个东西:机械、电子、光学,这几块的技术我们都有,而且实力雄厚。”富士康商务长李金明说。 

而在软件领域,郭台铭一直希望能够将其在代工制造领域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快速复制到软件行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签约顶级大客户,抢占制高点,从而迅速进入这一快速成长的行业,并改变行业中许多传统做法。南京项目将是此计划具体实施的载体。 

但从目前发展看,除了淮安自昆山的搬迁项目进展较快之外,许多地方的签约项目进展都有些推后。 

以武汉为例。2006年底,在富士康正式与武汉方面签约后,当地政府只花两个月便将项目用地上的居民全部搬迁,土地平整好。但是一年多过去了,武汉富士康的进度却令人失望。最初定于2007年10月就可以生产出第一批数码相机。而今半年多过去了,何时投产仍没有一点消息。从流芳镇的汪田村出发前进一公里,就可以看到规划中的富士康园区。虽然已经有多座厂房矗立起来,但广阔的土地上依旧显得空空荡荡,所有的地面几乎都还是一层烂泥。 

在所有的富士康工业园中,武汉科技园曾经是最为高调的一个。媒体曾连篇累牍地炒作他们所说的富士康效应:“总投资超过40亿美元,厂区面积超10平方公里,员工总数20万人……世界最大的数码相机制造基地、全球光机电重镇……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东湖高新区。”据说这为一向低调的富士康所不悦。 

从以往的经验看,当富士康真正决定投产的时候动作是非常快的,当年在龙华就可以一边建厂,一边就急匆匆生产出产品,烟台工业园更是创造出商谈后仅两个月就投产的纪录。而武汉科技园的数码相机厂房实际已经完工数月了,仍不能如约投产。其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富士康在新领域的市场开发上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富士康本没有数码相机方面的业务和技术,只是在2006年收购数码相机最大代工企业普利尔之后,才第一次拥有其核心技术。收购普利尔之后,富士康本来打算如当初进军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时那样,在数码相机领域中通过迅速推进数个代工大客户突入该市场。但目前,代工客户的开发并不顺利。 

与武汉项目情况类似的还有秦皇岛、沈阳等地的产业园。 

富士康在各地建厂和投产日期的一再推延,已经给当地官员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些和富士康签约的城市,无一不在翘首以待这只制造巨鳄的到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426.html

更多阅读

历代后妃的争权夺爱之路:疯狂的玫瑰

【书名】历代后妃的争权夺爱之路:疯狂的玫瑰【作者】纳兰秋【类别】历史【状态】连载【来源】腾讯读书【更新】2010-04-05已更新至68章【本册章节】第1-68章【简介】仕途要流血,玫瑰要疯狂。这些国色天香的女子,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玫瑰争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今天,我作了一篇阅读,名字叫《长途跋涉的肉羹》。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出去开一次农会,所以吃上了这一辈子最好吃的肉羹。作者笔下最好吃的肉羹,是父亲从遥远

寻找驱动力,利已之心与利人之心:正确的废话与善良的谎言

寻找驱动力,利已之心与利人之心:正确的废话与善良的谎言利已者生,利他者久。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利已主义"与"利他主义"都为人们所信奉.只是利他主义者寥寥无几,利已主义者多多多多.利已本是人之常情,但利已主义过份强调了自我,一切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八:楼梯的变化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八:楼梯的变化楼梯新旧平法图集变化不大,所以我原计划没列入点评系列,但变化不大不等于没变化,有些变化还是值得一提,所以,还是写下来吧,这样,新平法图集点评系列也系统完整了。楼梯是建筑物的必不可少的上下通道,电

声明:《富士康之城:“飞地”的魔力》为网友且醉待山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