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持续的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更加困难。而贫穷国家的人们则会陷入危险的边缘
[文]保罗·克鲁格曼
9年前,《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石油的重头文章。当时的油价是每桶10美元。该杂志警告说,这个价格或许不会持续。它还认为,油价可能会降至每桶5美元。《经济学人》杂志断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地球上拥有足够的、价廉的石油资源可满足人类的需求。
不久前,油价冲上了每桶117美元的高位。不仅仅是油价完全摧毁了人们几年前还保有的满怀信心。粮食和基础金属的价格也大幅度上涨。全球资源商品价格的激增,又向我们提出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没怎么听到过的一个问题:有限的自然资源供应是否会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障碍?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取决于你对于推动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因素的看法。大体上而言,共存在三种竞争性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资源紧缺主要是投机行为造成的。那些在低利率时期寻求高回报的金融投资机构,纷纷扩大在石油等资源期货上的投入,推动了自然资源价格的暴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过不了多久,这个堪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相媲美的投机泡沫就会破裂,自然资源价格的高价也将走上像Pets.com那样破产的老路。
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源价格异常上升也存在合理性的基础。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骤增。但是,若是假以时日,相信通过挖掘更多的油井、开垦种植更多的田地来增加供应,仍可以推动资源价格的回归。
第三种观点认为,廉价获得自然资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过度开采了石油资源,也已没有可用耕地扩大粮食生产。统而言之,就是我们的地球资源已濒临枯竭。
我个人的观点是界于第二和第三种意见之间的。乔治·索罗斯相信,我们已处于泡沫之中。我的疑问是:那些库存量用到哪里去了?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并不存在囤货的迹象:粮食和金属的库存量已达到或是接近历史最低点,石油储备也居于正常值范围。
对于第二种观点,最好的论据可能是,资源紧缺的确属实,但是,是暂时性的。我们当前所看到的情形与20世纪70年代的资源危机极为相似。但是眼下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当日益发展的世界经济不断挑战有限的地球资源的极限,想想看会发生什么状况?今天我们对地球资源极限不断的挑战,远比上世纪70年代来得更为严重。
但是有一点,我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在短期内急剧放缓。这也是与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情况最大的不同之处,作为当时的新兴经济力量,日本和欧洲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因此缓解了全球对资源需求的压力。
与此同时,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大型油田的发现更是难得一见。在过去的几年里,来自新油田的石油产量勉强能够抵消成熟油田产量的下降。今天,恶劣的气候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也比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更致命、更持久。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已经进入持续旱灾的第十个年头,而且越来越像是永久性气候变化导致的长期现象。
假如我们真的要逼近地球资源的极限了,那又意味着什么?即便我们真的达到或接近了世界石油产量的高峰值,也不是说我们只能惊叫着,“噢,上帝呀!我们的石油用光了!”然后看着现代文明崩溃,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
但是,富裕的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持续的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更加困难。而贫穷国家的人们则会陷入危险的边缘。
好时光可能就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