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的虚拟性使它有些像水中月亮,有它美妙的一面,也有虚幻和易变的一面,它未来对我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文]宁高宁
如果有人问你:“你想买房吗?”你回答说:“想买,但是没钱。”这人很热心,说:“没钱我可以借给你。”你不好意思了,说:“不行,我连首期也付不起。”这人看来真想帮忙,又说:“没关系,不用你付首期,我全额借给你。”你有些感动,怕给人家添麻烦,就又说:“怕不行,我借了钱利息也付不起。”这人看来很大方,又追着说:“不用怕,头二年可以先不付利息。”你觉得奇怪,想试试这人还有什么好处给你,就又说:“那也不行,我买了房也住不进去,我也没钱装修,也没钱买家具呀!”那人听了,想了想说:“好,这样,我把你需要的花费也借给你。”你没话说了,这笔贷款就成交了。
对话中的这个人就是美国提供次贷的财务公司或银行,对话中的你就是本来无充足还款能力的借款人。这样,100万的房子可以贷款110万,利息虽然高了点,但这是双赢的皆大欢喜。因为银行钱太多,因为监管政策宽松,因为金融产品要创新,因为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都要盈利,因为大家都相信房价还会升,特别是因为这位直接的放贷人可能不需要承担未来的还款风险,因为这个金融产品可以打包,可以分割,可以证券化,可以转让交易。这样房产的抵押贷款就从以前传统的Pime(优惠利率,其实不是优惠利率,就是达到借款最低标准的基本利率),到了Sbprime(次贷),又到了CDO,CBO,CLO,大家红火了几年,直到有一天,借款人真的不还款了,危机就来了。
最近见到香港的一位银行总裁,他说他的银行是全球50家大银行中很少的几家完全没有沾手次贷产品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其实也不是没有诱惑,因为利息要高出2%。没有做是因为看不懂,光是文件就有电话黄页的几本厚。他又开玩笑说,也是因为我们创新产品不够。见到一位很资深的投资银行家,他说虽然次贷出了问题,但这就是美国,他们鼓励创新,错了可以再试,只不过这次问题大了一些。
我看其实次贷在根本原理上没有创新,也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把钱借给了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因为中间加了SIV(结构投资工具),看起来就复杂了。其实自从人们创造出了货币,特别是没有金本位的纸币以后,这样的烦恼就没有停止过。不过金融产品越是创新,就变得越虚拟,容易让人们忘记实体经济的基本规律。如果金融服务仅仅提供商品交换的方便和财富积累的尺度也没有更多的麻烦,可是它不满足,它一直在延伸,或者叫衍生。它不仅常常与实体经济分离,它的风险是在这种分离之上又加入了对未来的预期,它自身也变成了可以盈利的产品,又被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人”不断变换它的表面形式,使它在让资源分配变得很灵活的同时,也给无数人带来了诱惑和风险,不要说在宏观层面上,即便在企业中能把它认识清楚也是很大的挑战。
过去二十年,世界经济有过几次大的波动,可现在我们说经济危机少了,我们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多了。从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垃圾债券LBO,到南美、东南亚、俄罗斯,到今天的美国次贷,我们都认为是金融出了问题,可见实体外的经济给我们带来多大困惑。金融产品的虚拟性使它有些像水中月亮,有它美妙的一面,也有虚幻和易变的一面,它未来对我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