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洪水与2016年洪水 2008与1998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1998年中国面临通货紧缩,2008年中国面临通货膨胀。1998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2008年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文 | 张明 

 1998洪水与2016年洪水 2008与1998

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了2008年GDP增长率8%和通货膨胀率4.8%的政策目标。这样的目标能否实现?明年初才会见分晓。但是,如果我们把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10年前相比较,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相似或相异的特征,这种对比或许将有助于我们看清2008。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爆发了特大洪水灾害。2008年春季,中国南方发生了严重雪灾。灾害的爆发造成了国民财富的重大损失,而灾后重建又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旺盛并拉动GDP增长的契机。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仍在肆虐,国际短期资本气势汹汹地向香港发起了第二次投机性冲击,金融危机扩展到俄罗斯和巴西,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轰然倒塌,美联储召集了华尔街的主要金融机构对其进行救援。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出现了持续的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大多数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披露了巨额账面亏损。 

无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美国次级债危机,都从两大层面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第一是出口渠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清一色大幅贬值,而为了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中国政府毅然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人民币相对于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升值显著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出口下滑,加剧了国内的通货紧缩。次级债危机爆发后,美元继续相对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将会削弱中国出口产品对美国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而造成出口下滑。2008年2月份,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下降到0.8%,是近十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状况。 

第二是热钱渠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短期国际资本都迅速回流美国,从而加剧了东南亚国家的股市和楼市低迷,也引发了当时中国国内的资本外逃。而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后,华尔街金融机构亏损惨重,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它们不得不提高流动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暂时削减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风险投资。2008年第一季度,出现了短期国际资本向美国的回流。近期亚太股市和美国股市同步下跌,表明跨国机构投资者在所有市场上都在抽回投资。迄今为止,中国股市和2007年最高点相比,已经下跌了40%,这和热钱的流出应有显著的联系。 

然而,2008年与1998年,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有很大的差异。首先,1998年中国面临着通货紧缩,而2008年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由于在1993年-1994年期间中国经济出现了显著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在1995年-1996年期间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中国经济并未实现“软着陆”,而是陷入了通货紧缩。1998年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更加剧了这一紧缩压力。而在2008年,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累积,中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过度的总需求加上供给层面的结构性因素,造成以猪肉、蔬菜价格上涨为代表的通货膨胀,而国际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飙升,加剧了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 

其次,1998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而2008年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1998年中国面临资本外逃,而2008年中国面临热钱流入。1998年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扬,而2008年一旦人民币升值速度不够快,就会落下“操纵汇率”的罪名。 

最后,和2008年相比,1998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没有现在这么严重。1998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达57%,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仅为14%;目前,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不到50%,净出口占GDP的比重超过20%。这说明,2008年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更加突出,结构性调整的任务格外艰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59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1998洪水与2016年洪水 2008与1998》为网友陌然浅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