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 螳螂、蝉与黄雀——海外收购的严酷游戏



一边是金融企业赶着去“抄华尔街的底”,另一边到年底可能就有一大批制造企业陷入困境,“被华尔街的抄底” 

文 | 牛文文 

中国很多事情都好像五、六年一个周期。五、六年前,企业界在入世的鼓舞下开始走出去收购陷入困境的国外著名品牌企业,随后自己也跟着陷入困境,这轮并购潮也因此很快退潮;五、六年过去了,我们看到新一轮海外收购潮又起,不过收购的主角、对象以及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显然是汲取了上一轮先行者的教训。这一轮的结果会好些吗? 

先看主角。上一轮的主角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型企业,如TCL、联想、上汽,而这一轮的主角换成了金融领域的央企,如国开行、工行、中投。央企的实力雄厚,利润丰厚,竞争优势突出,更重要的是其市值大多在全球领先,这些都是五六年前的市场型公司望尘莫及的。此外,这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中,很多都有过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甚至是国际金融界知名的人士,对并购业务本身也不陌生,与制造业的本土企业家相比更具国际经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 螳螂、蝉与黄雀——海外收购的严酷游戏

再看手法。前次制造业的海外并购,是主导性和进取心极强的“控制性收购+接盘管理”方式,为的是获得、控制进而改造跨国品牌,直接服务于自己的产业拓展,可以说是去“当外国品牌的中国老板”。后来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就缘于这个“老板心态”。而这次金融业央企,普遍放弃了“老板心态”,采取了参股10%左右、不参与管理,甚至不要董事会表决权的低姿态。过程也很低调,没有一家在国内搞过什么隆重的签字仪式、庆祝仪式。 

收购对象的情况,也很不相同。五、六年前,IBM、汤姆逊、西门子等跨国制造企业,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企业的低成本竞争下,陷入痛苦转型期,需要尽快甩掉亏损的制造部门,转而向产业上游升级。分拆亏损部门彻底卖给中国企业,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一轮,是华尔街的金融巨子因为自身的次贷危机,整体陷入财务困境,于是不得不屈尊向新兴市场的同行求助。 

这一轮,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可是,在这两轮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潮中间,还出现过一轮“外资收购潮”。2002年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之后不久,国内开始了宏观调控,到2005年、2006年,不少扩张太快的国内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倒在了国内资本市场大繁荣的前夕,成为海外同行及高盛、凯雷、大摩等国际资本的收割对象,引起了一场关于外资收购利弊的大争论。谁能想到,这些引起恐惧的“门口的野蛮人”,竟然在一年后倒过来成为中国企业的收购对象呢? 

一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场景,五、六年间,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先是中国制造企业收购外国制造品牌,然后是外国金融企业收购中国制造企业,现在是中国金融企业收购外国金融企业,接下来,又会是谁收购谁呢? 

严酷的日子还在后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美国次贷风波和国内紧缩政策是两个重要的“天气因素”,要看哪个的影响更大些。最可怕的局面是,一边是金融企业赶着去“抄华尔街的底”,另一边可能就有一大批制造企业陷入困境,“被华尔街的抄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664.html

更多阅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关于联系的例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蔽。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螳螂捕蝉教案 jqx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教案教学目标:1、弄清楚吴王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之间的关系。2、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3、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云中凤这几天经常想起本文标题这个成语。为何呢?当然与审B有关。须知,天下事都是利益之事,不管国家之间、个人之间、还是国家与个人之间。不管是做官、发财,还是名利情色。但有一条原则,就是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做

声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 螳螂、蝉与黄雀——海外收购的严酷游戏》为网友找准体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