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负担、放下面子、放下繁忙、放下功利、放下爱恨、放下情仇,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走!
文/王石
我对探险的兴趣是不言而喻。这么多年来,我的身份是军人的儿子,是军人,是创业者,是经营者,是企业家,每一个身份都注定了生活的跌宕,注定了未来的多样性、下一刻的不可预知。而正是这种不可预知,吸引我一直身在路上,成为我一路向前的最大动力。探险,已经是我血液中的成分。
是的,是血液里的成分,并非爱好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这么多年来,高山险峰,极地冰川,我努力在每一块极具挑战性的土地上留下我的脚印。我在路上,我曾来过——这是我最初的愿望。
很多人在问,我自己有时也在想,探险的背后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征服、为了超越大自然,人在高处的孤独和寂寞是与征服和超越的快乐相伴而生的,而那样的快乐也总是有尽头的。如果仅仅为了这些,我早就有些厌倦了。也许,探险背后的更多故事,大自然所牵连的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纵向的,横向的,才更是我所向往的。苍茫宇宙的地球上,人,无疑才是最有意思的。
2005年5月,为万科和浙江南都集团战略合作事宜去了趟杭州,住国展宾馆。一日,早餐厅不期遇见央视《大家》栏目主持人曲向东。一见面向东就问是否能参加《玄奘之路》徒步穿越戈壁活动,一个月前,《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曾打来电话,口头邀请我参加由央视和《中国企业家》联合策划的徒步穿越戈壁的活动,不久,就接到组委会的正式邀请信,这几年参与的户外运动倾向探险、刺激、挑战,对于三、两天戈壁徒步,觉得没有什么难度,更说不上挑战,故没响应,没想,在这给向东逮住了,但是……,我一直是比较抗拒享乐式的探险。央视的活动,想来会太舒服,所以……,我正寻思找个不失面子的理由推辞。可是儒雅的的央视主持人似乎没有觉察,侃侃介绍徒步戈壁路段的情况,当说到“选择瓜州的这段路线仍然是《大唐西域记》里描写的‘上无非鸟,下无走兽,人迹罕至’的景致,惟一与1400年前不同的就是能接到手机讯号”时,本来不打算参加的我脱口而出:“要是规定这次穿越中不允许打手机我就参加。”没想到,向东一拍大腿,立即答应了。“三天太少了,至少走一个星期,七天。”向东沉吟片刻,觉得一个星期时间太长,对许多参与者的时间不好安排,但答应可以适当延长行走时间。我就这样应承了邀请。
我对玄奘的认知和大多数国人一样,敬仰但是遥远,现实与神话在脑海中穿插而行,一边是陌生的丰碑式的玄奘,一边是九九八十一难的唐僧。当把脑海中这样一个形象现实物化成一条路,我突然开始感到亲切起来:戈壁滩上那个叫瓜州的地方,还保持当年玄奘走过时的模样吗?古月照今人的感觉是什么呢?——在答应之后,我的内心开始对这次戈壁徒步产生了好奇与期盼。
西子湖畔的偶然交谈,开始了一段和我以往的行走完全不同的旅程。
经过一个多月的先人古路、伟大征程,一个多月的文明探询、上下求索,我们的心在“放下”之旅中重新拾获了更多的文化幽思、人生感怀,凡尘来路,前世今生——个人所得惟有心知。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玄奘”这两个字开始日夜伴随我。这个古代的伟人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始终拉着我们向西的符号。我们走他走过的路,感受当年他一路西行的感受,时而把自己想象成他,时而又抽离出想象的角色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