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力量展现了原创文学的魅力,却也将网络文学的快餐消费属性发挥到了极致
文/本刊记者 林涛
张威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26岁的他颈椎不好,腰椎间盘也出现了一点问题,他忍不住在自己的博客里发了一通牢骚。
博客里顿时炸开了锅。
“三少呀,你一定不能累着了呀~!”“为了我们也要抽空停下来休息休息~!”粉丝们在博客里忧心忡忡地留言。
三少是粉丝们在互联网上对张威的昵称,他给自己起的网名全称是“唐家三少”,名字的来历已不可考,因为三少拒绝透露。最高峰时,每天有上万人等在电脑旁边,这时,唐家三少会上传一段上万字的文章,读者终于可以知道他们所喜爱的主人公又遭遇了怎样的奇遇,随后,他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等待。
唐家三少,网络世界最著名的玄幻小说作者,因为写作速度超快而被称为“网络原创舒马赫”。两年之前,他在为母亲公司做一些会计活的空闲时创作一些小说,2005年3月,他开始在起点中文网发表长篇小说《善良的死神》,从此成为一名专职的网络小说作者。从最早每千字18元,到千字30、60元……据估计唐家三少每年来自网络小说的报酬超过百万,远远高于他当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收入。
“能拿兴趣当职业这个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儿。”唐家三少笑言。
在起点中文网的近三千位签约作者中,唐家三少有些与众不同,他是被起点买断的作者,起点根据他的文章数量来支付稿酬。而其他大部分作者则根据文章的点击率获得收益,起点用户需要支付每千字2分钱的费用来阅读,这其中的70%收入由作者获得。
这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景象,上万人同时写作,网民则从中挑选出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点击率低的作品会被自然淘汰,作者要想脱颖而出必须用尽全力,同时还要随时注意满足读者提出的要求,否则他们可能第二天就不再续订。更多的作者文章写到中途难以为继而放弃,未完成的小说被称为“TJ太监”。这种由消费者主导的文学写作模式在短短几年间蔚然成风,出人意料地推动了小说在互联网上重现辉煌。
商业写作
“当年想找一本好书真的好难!”起点中文网CEO吴文辉忍不住忆苦思甜。“你看现在我们多幸福,每天都有哗啦哗啦的书上来,可以很幸福的躺在书堆上。”或者躺在钱上。吴文辉每周固定阅读三五十本网络小说。哗啦哗啦而来的除了小说外,还有书迷们源源不断交纳的阅读费。
宝剑锋、藏剑江南、黑暗之心、意者、黑暗左手、5号蚂蚁。六个有点像古龙小说中的奇怪名字。
黑暗之心,也就是吴文辉,出生于1978年,从小就在县城图书馆里阅读各种图书,初中时,“不知道哪里碰到一本书,而且还只是中间的第二本,觉得特别好看。”这本书名叫《笑傲江湖》。1996年,吴文辉考上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读小说仍然是他的爱好,此时他的喜好从武侠小说开始扩大到玄幻小说。毕业以后吴文辉加入一家公司,通过互联网,他结识了一批网络文学爱好者。
这六个人在2002年5月15日用一台简陋服务器搭起了起点中文网,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见面且分散在5座不同的城市,大家都是通过各种文学论坛结识,沟通的主要方式则是QQ。如今起点中文网以每天超过1亿的点击量雄踞文学网站之首,不过在中国的网络文学历史上,起点只是一个后来者。
中国第一批网络小说出现在1997年前后,当时大都依附于网易等门户网站,以文学城、黄金书屋为代表,其内容以转载港台武侠小说以及古典小说为主,多数属于没有盈利的个人兴趣站点。不过,网络文学一直在经历着商业的诱惑。最早的网络纯文学阵地无法漏过朱威廉创立的榕树下,这里曾经聚集了李寻欢、宁财神等中国第一批优秀网络文学作者,他们最初的网络写作也是纯粹出于好奇,不过当这些才华横溢的写手终于发现文学背后的商业价值后,就逐渐脱离网络,转而跳入传统出版、编剧等领域,而榕树下在2002年被贝塔斯曼收购之后风光不在,网络纯文学阵营转移到天涯和西祠等社区,但声势渐弱。
网络泡沫破灭后,大型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越来越少,个人文学网站纷纷消失,文学网站面临更加直接的生存压力。在文学化和商业化的选择上,当时玄幻文学霸主幻剑书盟高层在2003年发生了一场文学与商业化之争,最终的结果是文学派就此隐退。
起点中文网的前身是宝剑锋等爱好玄幻写作的作者于2001年11月在西陆网站创建的玄幻文学协会,它也存有同样问题。在经过了一段四处“打游击”的漂泊岁月后,吴文辉等人碰到一位颇有经济实力的书友,对方答应提供服务器和一些资源,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把网站搬到了对方的空间。一个月后,这位书友连同服务器消失,“网站就没有了”。经此一役,损失严重,痛定思痛,吴文辉等六人拿出个人积蓄把原先松散的玄幻文学协会改造为起点中文网。
此时,网络原创风潮终于兴起,随着香港作家黄易的《寻秦记》等玄幻作品流行,不少年轻人开始模仿黄易写作。不过这时的原创小说仍属于稀罕之物,“谁写的看起来质量还不错或者感觉很新奇的书,立马就会受到所有用户的支持和追捧。”吴文辉回忆。
起点在2003年10月做出了其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决定,开始实施VIP业务,对签约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实行收费阅读,读者需要付出千字两分钱的代价来阅读小说。在推广期间,起点所得的全部收入归作者所有,优惠期结束后,作者将得到其中的70%。收费阅读使网络写作者获得丰厚,提高了写作动力——此前也有网站提供稿酬,但最高的作者收益也不过千元,而如果一个作者每天在起点写作5000字而又同时被5000人阅读,其每天的收益可以达到200元,起点此举使得职业的网络写作成为可能。
格子(网名)是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2001年,他开始在网络上零星写作。2005年,在无业期间格子偶然写了《狂神》,结果大受欢迎,给他带来了起点的另一部合同,从此格子成为了起点专职作者,两年时间写作了200万字的作品。
如今,起点已经签约近3000名作者,仅2007年6月支付的稿酬已经高达300万元。
网络写作带来的收益吸引了类似唐家三少这样的业余作者转而成为专职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式也与传统作家截然不同,每天1万字的写作量,网络上接近现场直播的写作模式使得读者的反馈迅速直接,“因为必须要保持住我的更新量,有那么多读者来支持,如果你停止更新的话,对读者不负责,你的人气也会流失,会逐渐的淡化。”
除了面对残酷的同行竞争,网络作者也渴望被主流认可,在主流的文学评论界,以玄幻小说为主的网络文学未被接纳。
“我希望不要理解成网络小说就是很随意的东西,其实不是。”唐家三少经常会为了一段只有十几个字的文字去翻阅一个多小时的资料。“玄幻类小说应该是和武侠、言情小说平起平坐的类别,它写起来也是很累的,只不过跟一些传统的小说相比,创新和幻想的东西更多一点,但是也要与现实相结合,你要有合理性,如果不合理的话,读者读了也不认可。”
“在最开始写玄幻小说的时候,很多是背离甚至是被人鄙视,视作课桌的抽屉文学,属于违禁品的感觉。”自称黑暗之心却经常被人简称为“黑心”的吴文辉回忆,不过年轻人的非主流文化往往会随着他们长大而成为主流,“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一个正常的普通的消遣产品。现在到书店看看,小说那一系列下面,很大一部分都是起点出的书。它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支,原先不要说主流文化,偏次文化都算不上,可能算是地下文化。”
盛大的一环
每天睡觉前,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都会登录他的起点中文网VIP账号看上一段网络小说,其中包括他最爱看的那部《历史的尘埃》。
除了消遣,也许陈天桥在上起点中文网时多少还带着点视察工作的心态。在收购起点中文网之前,陈天桥曾经自创网络文学网站,不过当他发现想要击败起点中文网难度太大时,2004年10月,他果断地填写了一张数额让人难以拒绝的支票,于是当时仍属于在起点兼职的六位创始人和起点一起并入了盛大。
在陈天桥的“家庭迪斯尼”梦想中,内容提供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文学是创意之源,我们这里有源源不断的创意,而且都是很新鲜的创意产生,这些新的内容,将会创造文学与网络游戏结合的新模式。”吴文辉这样解读陈天桥的战略。
陈天桥每周会参加两次起点的高层会议,而每次“很开心”(尤其比起做网络游戏被社会批评的“罪恶感”),不过对于六位从来没有商业运营和企业管理经验的草根创始人来说,陈天桥“站的高度与我们是不同的,从他的高度上看到的很多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的方向有一个很大的指导”。归附盛大后的起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时常罢工的服务器等后台资源得到保障,盛大庞大的点卡销售渠道解决了起点读者的支付问题,而吴文辉则有了更多的资金来聚拢最重要的作者资源。
2007年3月7日,盛大向起点增加1亿元注册资本。一千亿计划、网络作家培训班、各种五花八门的奖励机制、为签约作者支付意外伤害险,甚至为作者提供1200元的低保制度,以保障部分作者起码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这些措施让唐家三少感叹不已,“我们没道理要离开它去和别的网站合作。”
从2005年的《亵渎》开始,起点陆陆续续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上百本小说,其中2006年的《鬼吹灯》发行了超过80万本。同时,小说也开始为影视、动漫、网络游戏输送素材。起点所容纳的文学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玄幻小说到风靡一时的网游小说,再到如今红红火火的历史小说,网络文学正在进一步细分。而这一切都以读者的口味变化而变化,“这个不是由我们经营者来决定,读者决定潮流的来去。”吴文辉说。
起点经常被质疑的是,“到底要将文学引向何方之类的问题,很多人会将文学的社会责任感放到我们身上。”但在网络文学“给我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里,“我们不是在创作艺术,我们是在创作一种娱乐性的、被大家所喜爱的东西。”就像他们最初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有更多的书可看”。
吴文辉相信起点中文网上将会出现《哈里·波特》作者罗琳这样的畅销书作家,不过他依旧认为金庸是不可超越的。如果遇到金庸会怎么办?
“我会去找他签名!”吴文辉一脸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