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场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屡败屡战,东山再起
文/赵宁宇
洛奇对自己的儿子说,“相信你自己,才会有自我”,这是一句有分量的话。如今的人,往往凡事都要从周围找答案,而不相信自己的认识;从别人的评价上确立自我,而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
史泰龙的成功和系列电影《洛奇》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活中的史泰龙和电影中的洛奇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一个默默无闻、怀才不遇的斗士,靠着一股坚韧的硬气,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和事业的辉煌。《洛奇1》成本不高、朴实无华,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洛奇在冷库中击打冻肉以及生吞大量生鸡蛋的场景。最后,洛奇挑战拳王虽然未能胜利,但是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该片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史泰龙的电影之路越走越宽,战斗中的洛奇陪伴着一代观众成长,他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许许多多的普通人。
美国以拳击为题材的电影不少,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愤怒的公牛》,迈克尔·曼导演、杰米·福克斯主演的《拳王阿里》,朗·霍华德导演、罗塞尔·克洛主演的《铁拳男人》,克林德·伊斯特伍德导演、希拉里·斯旺克主演的《百万美元宝贝》是最出色的代表。它们和《洛奇》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底层的弱者如何在困苦寂寞中顽强地奋斗,最终用双拳打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
时隔16年,史泰龙老了,洛奇也老了,《洛奇6》应该是这部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集了。一个60岁老拳王和一个33岁的现任拳王登场比赛,对战了整整十个回合,满足了人们的英雄梦想,带着浓烈的悲壮色彩,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史泰龙和洛奇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比赛,他们还要检验许多东西,一种精神,一种渴望,一种承诺,一种痛苦。
2007年,我导演了小剧场话剧《愤怒的拳头》,也是一部拳击题材的作品。这部戏根据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墨西哥人》改编,故事以20世纪初的墨西哥革命为背景,革命进行得很艰难,队伍拉起来了,却没有钱买枪。此时,拳击陪练里维拉站了起来,掷地有声地说:订枪吧,我会带五千美元回来。他越境到了美国,争取下来一单挑战拳王邓尼的合同。拳赛开始了,裁判、老板、教练、主持人、观众、赌家一边倒地支持拳王,但是人们不知道这个小个子拼死搏击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神圣的使命。
里维拉本人并不是革命的领袖,甚至并不为这些理想主义的革命家所重视。偏偏是这个最渺小的人,孤身奋战,完成了最大的任务。《愤怒的拳头》并不是新左派话剧,我想讲述的是一个男人怎样做才是真英雄、大英雄。英雄二字,不是一个标签。
每次演出散场,我都默默地旁观着观众的神情。他们有的眼含泪水,有的神情激愤,有的默然无语,也有的不屑一顾。每一种眼光,都深深地埋入了我的记忆中。
这出戏的舞台,所有的观众等于置身于一个真正的拳场中,感受着那种残酷和激越。为了排演这部戏,我和所有演员都接受了拳击训练,体味到拳击蕴含着的力量、速度、意识、技巧乃至哲学、人生观、世界观。我们也因此明白了洛奇们为什么深深迷恋这项看似枯燥无味的运动,是他们为拳击注入了精神力量,拳击也在不断升华着他们的灵魂。
要出拳,就要站在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