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繁荣 繁荣兴盛的全球银行业



    2006年,全球银行业的竞争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新发布的银行业研究报告令人惊异地显示,有3家中国国内银行从市值上看已跻身世界最大的前十位银行之列(前七)。报告认为,除了市值增长,为投资人带来了特别丰厚的回报之外,中国国内银行的竞争性也日益提高,过去五年的业绩均超出了西方银行。目前,中国的银行及其未来策略得到广泛关注。投资者期望这些银行采取广泛的行动。有些人士预期这些银行可能采取防御性模式,侧重迅猛增长的国内市场开发;另一些人士预测它们将采取更积极的战略,即可能通过收购打入外国市场。

    报告作者之一、BCG合伙人兼执行董事邓俊豪先生认为,数家中国银行在今后五到十年内就会向领先的西方银行发起挑战,并且在此时期内,中国及其它BRIC国家银行的增长速度将高于西方银行。但他同时指出,发展中市场也存在更高的波动性,如果市场信心下降, 对这些银行的估值可能会很快发生变化。

    文/邓俊豪等

    银行业仍是一个“相对强大”的行业

    2006年的银行业增长迅猛且业绩出色。该行业在2006年的市值上升了25%以上,达到了8.1万亿。该行业的股东总回报(包括资本增值和股息收益,以下简称TSR)从2005年的13.8%提升到2006年的25.6%。这一提升与去年资本市场的出色表现相一致。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在所有行业一年期平均业绩中重获其传统领先地位。在2003年至2005年,这一领先地位曾一度显著缩小,因为2003年银行业比所有行业平均高出7个百分点,而到2005年仅仅与所有行业平均值保持持平(参阅图1)。2006年,银行业业绩比所有行业平均值高出了几乎2个百分点。

    银行业仍是一个相对强大的行业。银行业的五年期TSR为17.5%,相比所有行业平均值13.7%的数字要高,但其长期业绩在过去几年内有所下降。在2003年,其五年期业绩在我们研究的14个行业中排名第三,而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到了第五名和第六名。而在2006年,银行业的五年期业绩在14个领域中仅排名第八。这个趋势很大程度上与银行业年度TSR和所有行业平均值之间不断缩小的差距相符(如图1所示)。虽然银行在2006年重振雄风——其25.6%的TSR高于所有行业平均值的23.8%,但是该收益不足以胜过电力及公用事业的非凡成绩。这些行业不仅在2006年的年度TSR中排名最高,还拉动了其五年期TSR的走高,从而超过了银行业的业绩。

    三家中国国内银行挤进前十位

    尽管过去几年中,世界前十大银行的排名一直比较稳定,但是2006年竞争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中刚刚上市的三家中国国内银行,现在按照市值均排到了全球前七位(参阅图)。中国工商银行最引人注目,2006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达21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按市值计算,该银行立即排到了全世界第二位。中国银行亦于2006年上市,现排名第六。而中国建设银行是于2005年首次公开招股,2006年在榜上上升了五位,现排名第七。第八大银行是日本三菱金融集团,它于2005年由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以及日本联邦金融控股公司合并而来。在2005年该银行就达到排行榜第五位,但是2006年却让位给了来自中国的银行。

    尽管有新竞争者进入前十名,花旗集团仍占据领先位置,其市值接近2800亿美元。但花旗集团与其它大型银行的差距在2006年有所缩小,部分原因是工行的上市,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美洲银行收购了MBNA公司,并先于市场预期实现了协同效应(见附注“行业整合继续重塑市场“)。汇丰控股在2005年排名第三,但在2006年以约为2100亿美元的市值,下滑到第四名。

    排名前十的银行都有规模大的共同特性,但各家的竞争战略则多种多样。一些银行,如美洲银行和摩根大通,继续侧重国内市场;而另一些银行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则开始开辟新市场。此外,中国的银行及其未来策略得到广泛关注。广大投资者期望这些银行采取广泛的行动。有些人士预期这些银行可能采取防御性模式,侧重迅猛增长的国内市场开发;另一些人士预测它们将采取更积极的战略,即可能通过收购打入外国市场。

    如图5所示,真正的银行业巨头一目了然,排名前六位的银行和其他银行之间的区分很明显。当然,即使在前六的这一组,市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从第七大银行开始,曲线斜率变得更为平缓。就那些非重量级的银行而言,每年的排名变动更大更频繁,而且这些银行的市值增长率要高于银行业巨头们。如果这些银行中的任意两家合并,都将动摇前十大银行的排名榜。

    在前三十名当中有一个表现突出的新竞争者,即俄罗斯的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其市值由2005年的54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28位。俄联邦储蓄银行得益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长,更因为它是惟一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大型银行。其2006年TSR达到了惊人的163.6%。(见附注“BRIC国家的银行业:新重量级选手显现”)

    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业绩不凡

    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在2006年实现了连续四年处于五年期TSR最前列的记录。加拿大的银行业之所以繁荣是得益于其行业结构及其大型银行的出色表现。特别是加拿大枫叶银行和加拿大皇家银行,按五年期TSR排列,这两大银行均位居世界前十位。2006年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及多伦多道明银行同样业绩骄人。法国从其两大银行——兴业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的业绩中获益匪浅,这两家银行在2006年分别达到了29.5%和26.2%的股东总回报。法国巴黎银行通过并购意大利的BNL银行进一步增强了其业绩表现。在澳大利亚,银行业继续得益于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加拿大和法国的、有利的行业结构。与法国不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一年期TSR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其它国家紧随其后。

    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年期TSR显著上升

    西班牙银行业在2006年中取得了最高的TSR,为31.6%,并且排名从第七上升到了第五。此优秀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国两大银行,分别为西班牙BBVA银行和西班牙国家银行。这两家银行在保持着很高的效率及利润率的同时,奉行积极的拉美扩张战略,收购了多家当地银行,现在其业务已经遍及十多个国家。西班牙BBVA银行也正在美国积极扩张,在2006年收购了2个德克萨斯州的银行。这些交易使该集团既获得了美国和墨西哥间的跨境业务,又进入了美国迅速成长的西班牙客户群市场。2006年,西班牙国家银行开展了第一步进军美国市场的重要举措,购买了Sovereign Bancorp银行的部分股权和 Drive Financial Services的90%的股份(后者专营汽车金融业务)。

    德国银行业在主要国家的五年期TSR排行榜上仍接近末位。但是由于近期的业绩,它已经从末位上升到了第八位。德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德意志银行的业绩是分不开的——该行占德国银行业市值的三分之一强(大多数德国银行没有上市)。

    在我们的研究中,日本是惟一一个2006年银行业一年期TSR为负数的国家。该情形说明了该国方向的巨大改变。事实上在前两年,日本银行业的一年期TSR很高。以2005年为例,TSR曾高达60.9%。过去的业绩水平很大程度上来自该国的经济复苏以及银行业的整合,特别是东京三菱金融集团以及日本联邦金融控股公司的合并。相反,日本2006年业绩的大幅下滑既来自针对高预期的市场调整,又源于日本股票市场的总体惨淡业绩。

    投资银行业绩超群

    2006年,投资银行业绩继续超出其他业务品种。连续两年,投资银行的一年期TSR远远超过了其五年期TSR。由于投资银行的业务领域对市场高度敏感,2006年繁荣的资本市场为投行业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投行从固定收入交易及证券交易中亦获得了更高的收入。这一出色的基本面业绩表现在BCG的“投资银行业绩指数”得到了充分反映,该指数在2006年达到了历史最高。

    2006年,全能型银行继续在五年期TSR榜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超出了其五年期的平均TSR。由于其市场敏感度较低、收入来源相对多元化,全能银行相对其他业务而言具有更稳定的长期业绩表现。它的一年期TSR自2005年的18.9%上升至2006年的29.4%,部分原因在于大部分地区不断上升的零售业务业绩。在地理区域方面有所侧重、甚至是有所局限的全能型银行,比业务遍布全球的银行业绩更佳。此外, 提供全球范围产品与服务的全能型银行五年期TSR值为10.4%,低于所有全能型银行23.5%的平均值。

    作为2005年惟一TSR为负值的业务品种,抵押贷款业务的业绩在2006年开始好转。但是人们对于其持续业绩状况仍有所担忧,特别在美国按揭市场继续疲软的情况下。相对而言,消费贷款业务是2006年惟一TSR为负的品种,这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化致使该业务的一年期TSR值从2005年23.2%急剧下降。在美国,由于住房市场降温导致消费者信心以及消费预期的下降,消费信贷机构的业绩进一步受到影响。英国虽然是消费贷款公司和信用卡专营公司最成熟的欧洲市场,但其贷款违约已经开始膨胀,致使大量价值蒸发。

    (作者之一邓俊豪Tjun Tang为波士顿咨询公司金融服务专项团队领导人之一,其他几位作者分别为Ranu Dayal、Gerold Grasshoff、Lars-Uwe Luther、Peter Neu、Eric Olsen、Walter Sinn。限于篇幅,报告有删节)

    行业整合继续重塑市场

    经过相对平静的2005年,其间银行界正消化上一轮经历的并购,美国加快了新一轮兼并的步伐。事实上,美国的银行占2006年银行业收购案的数量最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洲银行以350亿美元收购MBNA公司,这一举动将其国内存款市场份额提高到了9%左右。由于在美国禁止通过收购来获得超10%的银行存款份额,今后美洲银行将必须在国外开展收购,或者在不增加自身存款份额的前提下开展国内收购。

 兴盛繁荣 繁荣兴盛的全球银行业

    在欧洲,意大利的银行业于2006年经历了大规模的行业整合——交易总计涉及了该行业近一半以上的员工。最大的跨境交易是法国巴黎银行以近1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NL银行,以及荷兰银行收购意大利Banca Antonveneta 银行的大部分股份。其次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收购加里帕尔马银行(Cassa di Risparmio di Parma e Piacenza)和佛里乌利亚德里亚人民银行(Banca Popolare FriulAdria)。除了跨境交易以外,意大利国内银行之间也发生了多宗并购。其中最突出的是意大利圣保罗银行和意大利联合银行之间达380亿美元的合并交易,于2007年年初生效。合并后新成立的Intesa Sanpaolo银行, 按国内资产计算,成为了意大利最大的银行。

    德国的银行业恐怕是整个欧洲整合程度最低的市场,但它在2006年也出现了令人注目的并购。德意志银行占了德国所有公开上市银行市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并且在2006年收购了两个零售银行目标。

    这两笔交易均不比寻常,因为他们穿越了德国银行业市场上不同业务间既定的界限:柏林州银行是一家储蓄银行机构,而德国DZ银行是合作机构的一家中央银行。 而我们可能还没有看到最非常规的并购:柏林州银行正处于待售状态,如果是出售给国有以外的投资者,那么私人投资者将首次拥有一家储蓄银行(柏林储蓄银行Berliner Sparkasse隶属于柏林州银行)。这一举动可能引发其他跨界交易。

    BRIC国家的银行业:新重量级选手显现

    BRIC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促进了该地区银行业的繁荣。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看来,这些国家的表现极大地超出了世界平均值(见下图)。银行业的强劲发展还将继续。我们预计,2015年以前,BRIC国家的银行业利润将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长。

    在各BRIC国家中,虽然巴西经济最为发达,但是市场增长速度也最为缓慢。不过总体还是比较吸引人:按照该国存贷额与名义GDP的比率计算,市场渗透率依然较低。这说明该国的发展潜力很大,而那些已经很繁荣的产品以及低收入客户群体的前景尤为看好,例如消费信贷、个人信贷、以及新兴的按揭市场。2006年,巴西顶级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远远超过20%。然而,外国银行还尚未跻身该国市场的前五名。虽然零售业务大体被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新进入者的市场机会基本在于很小的空白领域或者通过收购。

    在各BRIC国家中,俄罗斯五年期的TSR最高,且2006年其一年期TSR排在了第二位。该国出色的银行业绩主要来自于它目前最大的银行,俄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该银行总资产市场占有率为25%,零售贷款市场占有率为41%。再者,俄联邦储蓄银行是各俄国银行中惟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高流通性股票。尽管近期有若干俄国银行的并购案,但是市场还是比较分散。很多外国机构进入了该市场,总体来说竞争正在加剧。未来,零售银行将会是该国的主要增长点。

    与俄罗斯相似,印度的银行业依然相对分散。近年来,私有银行,如ICICI 银行与HDFC,不断增加市场估值并通过蚕食国有银行的市场来扩大自身份额。由于零售业务价格战激烈,印度的银行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业务。不过,正如其他BRIC市场一样,印度的大部分银行将零售业务看成未来发展的关键。有些银行正在开发创新的业务模型来渗透印度的农村市场。除此之外,印度的投资银行领域涌现出众多新进入者,而其衍生物市场则由外资银行主导并迅速增长。如果2009年严格的投资规定能够按预期大幅松动的话,将有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印度市场。

    相对而言,中国的银行业则发展不足,但其前景依然乐观。对公业务在该国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银行非中介化的程度仍很高。公司债市场几乎不存在,而且由于有法规防止银行以低于特定的利率借款,利差收入受到保护。但是随着低市场渗透率及中国消费群体的上升,零售业务以对公业务两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为止,中国总体银行业实际收入将以每年8.5%的速度增长。那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银行市场。这个领域,特别是外资银行,都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控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872.html

更多阅读

地质历史上的全球大冰期 全球地质图

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全球变暖,我们都感觉我们现在的气候变化很是剧烈,我们甚至还在想我们的气候会否越来越严峻,以至于就不在适合人类生存了。其实在地球遥远的地质历史时期里,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很频繁的,比如说我们都听过的冰期,在地球

大行蝶变: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大行蝶变: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 向松祚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认可  2011年7月14-18日,我到伦敦参加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欧债危机和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货

与死神共舞:“全球化不可能三角”下的全球

本文为MFI大类资产研究系列之四。作者为MFI首席经济学家江勋、研究员金淳筠。本报告授权宁波银行转载刊发,版权归MFI所有。与死神共舞:“全球化不可能三角”下的全球Macrosystem F

转 历史学家的全球共同体:关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历史学家的全球共同体:关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015-04-16 本刊编辑部 中国历史评论《中国历史评论》编委会主任为张海鹏先生,主编为王育济先生。2013年12月创办,每年6期。·注重主流史学与权威著述。·注重史学对文理医工等知识群体,以及

声明:《兴盛繁荣 繁荣兴盛的全球银行业》为网友乡村非主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