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国制造202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过去20多年,中国通过低成本优势,创造了“Made In China”的奇迹,惠及世界各国,也为中国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受到挑战,这是转而发展服务经济的好时机。“中国服务”将催生更多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中国应抓住时机加速发展“中国服务” 

文/季琦 

你在美国的沃尔玛,欧洲的便利店,新加坡的玩具店,甚至在非洲和南美,一不留神就会买到“Made In China”的东西。如今,中国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国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个笑话,问美国小朋友:圣诞老人是哪里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中国人! 

经过前几代中国企业家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其产品一般为中低档,低成本,质量过关。国外有媒体称之为“Good Enough”:够用就好。技术含量不高,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产量巨大,利润微薄。 

“中国制造”无疑增强了中国国力。政府通过税收、土地转让等增加了财政收入;老百姓通过参与工厂劳动,解决了就业,有了一定收入;大量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增加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世界各地人们享受到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了生活水平;中国增加了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科研、教育、国防投资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是,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所带来的问题和隐忧,也日益暴露出来。 

一是很难持续性发展。随着各种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正在逐步丧失比较优势,有些制造业已经开始转移到其它亚洲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再比如众所周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得低成本优势的丧失加快。如果依赖原有模式,“中国制造”难以为继。到未来有一天,我们的优势不再时,中国又会落后于别的国家。 

二是对环境和资源耗费严重。中国需要提高环保要求和环保监督执法力度,不让重污染产业轻易落户,或者让他们增加环保投资,做到低排放或零排放。这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至于资源,不断上涨的电费和其它能源类产品就是例证,而且还经常闹电荒和油荒,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土地也是一样,中国的土地资源并不富裕,耕地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前景堪忧。尤其是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污染一样,我们在吃子孙后代的份子。 

三是出卖低廉的劳动力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满足进一步发展需求。中国平均教育程度偏低,存在大量低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国力难以强大,不安定因素也可能增加。中国还有很多人依然生活在基本生活线上下,相对稳定和规模较大的中产阶层尚未形成,这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社会结构。而只有一个稳定的中国,才会造就持续繁荣和强大。“中国制造”面临挑战和危机,当然不会在一夜之间消逝殆尽。而及时调整战略,保证我们在下一轮竞争中取胜,才是中国当前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一方面,要争取继续保持“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部分“中国制造”可以往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自有品牌。政府可以逐步增加教育投资,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比例,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而另一个更好的机会,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让“中国服务”成为未来和希望! 

“中国服务”必将顺势而生 

我提出“中国服务”这个概念,是相对“中国制造"而言。过去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家(第一产业国家),发展到制造业兴盛的第二产业国家,目前已经具备向第三产业转化的条件和时机。“中国服务”就是基于一个内需不断增长的市场,是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和亿万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次全面调整。 

不管技术怎么变化,人们总是要吃饭睡觉,总是要从这里到那里,无非过去乘牛车住客栈,现在乘飞机住酒店而已。照理说这种最基本的服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应该已经很成熟。但恰恰在中国,服务产业发展长期滞后,如今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需要多方面的服务了。但中国市场有别于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他们主要是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我们的市场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民众,消费总量巨大,但可以承受的价格较低,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草根经济”。 

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外品牌和国外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携程和e龙( Expedia美国最大的旅游中介商),如家和Ibis(欧洲最大的酒店集团ACCOR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淘宝和ebay易趣(eBay美国最大的网上拍卖商)等就是鲜活的例子。国外公司在国外建立了品牌,但这些品牌到了中国要想在“草根”中建立影响力,需要和中国企业花同样、甚至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而他们在国外的客户基本没法带到中国,何况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更是有限。这就意味着,现在的中国,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和再创业时机,发展“中国服务”! 

首先,我相信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类消费市场。因为“中国制造”的带动,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根据2005年统计,城镇人口占中国人口的40%,其中年收入在5.1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家庭已经占到了27%,约1.4亿。有人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上升到6.3亿。 

这一庞大的人群构成了“中国服务”未来的客户主体。不管当前城市人口的3.5亿,还是中高收入家庭的1.4亿,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美国总人口才3亿左右。就是说,“中国服务”的客户主体不在外国,而在国内,这和“中国制造”有很大的区别。     

 服务中国制造202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就拿汉庭酒店连锁上海虹桥店为例,现在,我们的境外商务客人的比例是6%。从上海旅游业2006年工作回顾报告中也显示,全年接待境外游客605万人次,只占到所有旅游者的5.88%。从这两个数字都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客人仍然是旅游业的服务主流,这个行业的成长空间是非常稳定的。 

其次,中国有充足的服务资源。除了超过半数的城市人口从事服务业以外,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后也可以从事服务行业。而这个基数非常巨大,有数亿的后备军。此外,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和深厚的生活习俗。中国的许多娱乐和生活方式也和其它国家不同,比如卡拉OK、麻将、短信、春节团聚、火锅等等。这些都为发展本土化的服务产业提供了充分的题材和资源。 

最重要的是,中国新一代企业和企业家应运而生。许多新兴创业企业已经知道如何应用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甚至上市等多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来加快企业发展;同时也和国际上的法律、会计、公司治理结构等接轨。这样的企业不同于过去那种几个哥们合伙开店或国有企业那样,这些企业思路灵活、反应迅速,学习能力强;同时这些企业家们注重公平,法治观念强;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清晰,具备了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框架。 

“中国服务”的巨大推动力 

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Made In China”发展到鼎盛时期,意味着要开始走下行曲线。而“中国服务”正好是一个新增长点的开始,给中国新一轮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如果能保持“中国制造”的主要优势不变,只是将消耗资源大和污染重的制造业进行升级或排除,用这些优化下来的资源发展“中国服务”,形成第二根强大的支撑力量。 

发展服务经济,会给地方和中央政府增加更多财政收入。当前中国各大城市的服务业税收已经过半,而且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国库充实,又可以在科研、基础建设、教育、国防等方面多增加投入,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大量的出口带来了贸易顺差,而服务经济主要是基于国内消费,不会增加外汇失衡,反而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中国公民近年来大量境外旅游和境外购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中国产品在美国和欧洲遭受到种种打压;包括种种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出口贸易非常依赖全球经济。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向”比例,这样,不管是“金融风暴”还是“贸易制裁”,抑或人民币升值,都不会太影响我们的经济。 

有利于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企业和公司来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这些企业可能规模很小,但数量巨大。大量的服务企业会比制造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更多、结构更多元化。在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没有成长起来的过渡阶段,这种稳定是非常重要的。等中产阶层比例增大,中国普遍受教育程度增加,就会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人们富足了,肯定会追求更进一步的享受,这些都要靠发达的服务业来满足。有钱没地方花,或者花得不好也是很难过的事情。服务业的发达,可以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正视“中国服务”的潜在挑战 

首先,主流渠道改革困难。中国许多资源性产业仍掌握在政府或国有企业手里,比如大部分“老字号”,各地资产优质的宾馆,几大航空公司,等等。这些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发展手段单一,技术和创新不够,人才留不住或者得不到很好地发挥,资源得不到很好的配置和使用。 

因此中国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只能从边缘开始,这样势必影响效率和浪费资源。但如家酒店连锁和北京首旅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一开始也是从边缘、非主流开始,但现在已经稍有成效,不失为资源方和市场方合作的一个范例。 

其次,从业人员教育程度和人文知识欠缺。不同于制造业,服务业有许多人对人的接触和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由于中国中高等教育普及率不高,对于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刚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服务人员,企业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培训;还有些缺失不是靠培训能够解决的,比如英语能力等。所以国家应该加大教育投资,要让大部分人接受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教育,这不仅仅是服务产业的劳动力供给问题,而是全民族素质的问题。 

最后,其它国家的先发优势。一是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他们有语言优势和教育优势,而且同样人口众多。将来会是中国在输出服务和外包服务上的强劲对手。 

二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先发展起来的国家,他们的服务业已经有一定的口碑和良好基础:比如新加坡航空,以服务著称世界;日本的干净、精致和礼貌也闻名遐迩。中国要在服务产业上赶超他们,还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汇入“中国服务”的澎湃浪潮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它们基本上是服务型企业。在过去的7-8年,我亲身经历了好几次这样的创业过程。 

1999年我和其他3个人一起创立了携程网,主要从事酒店订房和订票业务。原来中国也有这样的公司和业务,但是没有一家做大。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这项业务做到很大,2003年底在美国成功上市,上市以后一直是表现最好的中国概念股票之一,携程市值已经超过我们当初学习的老师——美国的Travelocity公司,而且从现在来看,因为市场空间大,携程的业务成长性更好。 

2001年底,我们又在中国创办了如家酒店连锁,同样发展非常迅速。短短5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型酒店连锁,并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在股票市场上同样受到投资者热烈地追捧,市盈率远远超过美国同类公司。 

2005年,我又在中国创立了汉庭酒店连锁,这是一个新型的中档商务型酒店连锁企业。2年多的时间,已经发展到近50家。欢迎。 

我们几乎每4年就创立一个上市公司,除了我们这些创始人努力勤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顺应了“中国服务”这个大的创业浪潮和发展趋势,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支撑和“中国服务”的巨大潜能,我们不会取得如此快、如此大和如此多的成功。 

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93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白酒2014年预判:从“激烈下沉”到“深度动销”(中)

预判三、经销商互动-----从压库主体到动销先锋   随便打开一个县级经销商库房,至少可以发现三种以上白酒品牌不少于3000件库存;随便与一个地级代理商进行深度交流,其库存通常不少于300万元;随便翻看一个超级大商财务报表,至少有一个

声明:《服务中国制造202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为网友缓冲无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