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在一个坎上,这意味着世界正在发生影响深远的变化,我的解读就是量变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开始走向某种质变
文/吴建民
今年以来,我出席了两场国际上的重要活动。1月底,我出席了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本届达沃斯会议的主题是“正在变化的权力结构”,会议认为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经济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论坛大会上发言说,欧洲中心主义时兴了200年,现在已经结束了。美国前任财政部长萨默斯也讲了类似的话。
1月25日论坛有一场专题讨论会,主题是“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成思危副委员长,美国前任副国务卿、现任高盛公司主管国际事务的副总裁佐利克、美林公司副总裁麦道努等人出席。世界什么时候问过中国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月中旬,我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美、欧、亚三边委员会。三边委员会是30多年前由美国的戴维·洛克菲勒以及欧洲、日本一些人士共同发起的,开始叫美、欧、日三边委员会。随着亚洲的崛起,逐渐把日本改为亚洲。我会见了基辛格博士,他对我说:今天的世界很有意思,经济情况很好,但是政治上麻烦很多,经济和政治有些脱节。基辛格还说,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三边委员会出席的人员层次都很高,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摸世界脉搏的地方。我参加这两次会议之后,突出的印象是世界正处在一个坎上。
世界处在一个坎上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世界正在发生影响深远的变化。当然,世界总是在变的,不可能静止在一个点上。事情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所谓在一个坎上,我的解读就是量变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开始走向某种质变。
看一看世界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就会发现,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世界的重心、国际关系的重心就逐渐转移到了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经历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欧洲思想的变革带来的经济的大发展。默克尔总理说欧洲中心主义盛行了200年,我看不止200年,可能有300年。世界重心是会变化的。在战后,日本首先在东亚崛起;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亚洲“四小龙”跟进;嗣后,东盟一些国家参与崛起的行列;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参与了这一大潮;90年代初,印度也开始崛起。因此,东亚在世界上的分量在上升。我曾经问过基辛格:“世界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我们正处在这种变化的初期、中期、还是后期?”他回答说,还处于初期。我认为这个判断是正确的。200年前东亚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分量占到一半以上,今天还不到四分之一,美、欧加在一起约占全球GDP的60%以上。
尽管世界重心的变化尚处在开始阶段,但世界重心的变化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它会带来众多深刻的变化。对于东亚国家来说,这种变化既包含着巨大的风险,但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变化后面是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东亚,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印度。几百年的欧洲中心主义造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式,今天开始变了。对于企业界来说,这就意味着过去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可以想了;过去不敢做的事情,今天出现了做的可能。这个变化十分值得中国企业界的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