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都要公开上市了,PE行业要么达到了高峰,要么这波投资热潮接近了尾声
钱太多了,十多年前KKR以310亿美元收购纳贝斯克的纪录一再被改写。今年2月初,黑石(Blackstone)以39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商用物业信托公司EOP;2月底,KKR和TPG以450亿美元收购德州最大电力公司TXU,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交易案。仍有很多大公司(如摩托罗拉、克莱斯勒)正被PE虎视眈眈。
钱太多了,发展了三十年的PE行业迎来了新面貌。想当初,黑石共同创始人斯蒂芬·施瓦茨曼到处求人,只为融资1千万美元,现在投资人主动送上门来,说“我想给你们2亿美元”。资金不断流入,黑石管理着550多亿美元,控有的47家公司总价值超过1500多亿美元。它已经从财经版上了头版——施瓦茨曼被《财富》称为“华尔街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健身时听到CNBC在谈论他,“这项行业已经受到不可思议的关注”。
钱太多了,而PE们想赚得更多。“全球PE之王”们已经老了,黑石共同创始人皮特·彼得森今年81岁了,KKR的“King Henry”63了,再只作为LP(有限合伙人)收取管理费和分红就太难为老人家了。他们该享受一下以前回避而且批评的公开资本市场了。
于是,开创PE历史之先河的事情发生了:3月22日,黑石宣布向SEC提交上市申请,准备于几周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IPO,其10%的股份预计募集资金40亿美元,市值将达290亿美元。此举带来了震动和争议。此前2月,对冲基金及私募集团Fortress已上市,在黑石之后,KKR、凯雷、TPG等也将加快脚步。从来不透明的PE变身公众公司,多年的经营模式为之一变,要接受公众监督、披露信息了。
私募变公募后,将获得股市上的资金以及融资、收购的平台,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也向传统的华尔街发起更大的挑战。“就像一个青年茁壮成长,进入了成熟期。”一位专家说。PE不再是几个人玩的事了,开始机构化运作,而这类似于十年前也是合伙人制的投资银行纷纷上市,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终结。
但这未必就是好事。黑石上市令其富人和机构投资者以及同业感到高度紧张。PE必须遵守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而这以往是其赚取高额回报的最高机密。管理费和分红状况的公布也将使投资者力促PE降低手续费,分享更高比重盈利。
这也许也是一个警号。要知道,黑石们可是华尔街最聪明的人,他们在PE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时候选择上市,要么是趁公众对PE“点石成金”仍深信不疑时尽早套现,要么是触觉到这波热潮可能已经到顶或接近尾声了。施瓦茨曼承认,“我们现在的优势已经达到最大可能性。”而他以前极度反对上市,批评股市的效率被高估,言犹在耳。
“玩法真的不一样了。”素来被视为“门口的野蛮人”的PE,正受到首席执行官的欢迎(他们厌倦了安然事件后萨班斯法的严苛和华尔街的季度性折磨)。但PE上市后也将“时刻感到有人在用枪指着自己的头”了,这场“共谋”游戏不知将如何玩下去?
总之,公募PE基金将不再神秘和争议了,这令中国的PE们欢欣鼓舞。“我要好好研究一下,黑石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一位业内大佬在短信中写道。还有人说中国将会诞生“红石”集团。不过,黑石在中国(梁锦松加盟)尚是未知数。彼得逊认为这儿没有大交易,他曾经参加过北京财富全球论坛,“我对中国经济的规模与活力印象深刻,但对已有的众多公司没什么印象。”黑石更看好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