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移民 美国新移民企业家调查报告



   千真万确,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而移民,则似乎是全球化的另一个无言标签。上一期,我们看到在非洲,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与公司,正在展开一场生存与发展的较量,而通过本期这份来自美国的报告,我们则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人如何在大洋彼岸开始新的移民创业。 

[对话] 

编者按:安娜李·萨克瑟尼安教授研究美国高科技产业创新模式、硅谷经济已有二十多年,也是此次关于移民企业家报告的联合作者。钱颖一教授在硅谷一带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多年,曾以中国学者的比较眼光对硅谷模式进行过解读,对萨克瑟尼安教授的研究成果早有了解。 

《中国企业家》借发布这个“移民企业家”报告之机,特请正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学的钱颖一教授与萨克瑟尼安教授对这个报告作了一个漫谈式的对话,意在解读,给读者提供报告之外的更多信息、更全面的视角。 

对话者: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教授) 

        安娜李·萨克瑟尼安(AnnaLee Saxeni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院长) 

从中印比较看中国移民创业者的特征 

钱颖一:这次报告结果和你八年前研究的一个明显不同就是,在硅谷,印度移民创业者数量超过了中国移民创业者(大陆与台湾之和)。你认为这个原因主要是什么?这是否与这段时期中国国内创业机会增多,导致更多的中国人归国创业有关? 

萨克瑟尼安:上个世纪70、80年代来美的台湾留学生从1987年后就开始大批回台湾创业;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再加上一些台湾风险投资商开始去上海寻找机会,促使一部分大陆的留学生也回到北京、上海创业,但是印度人同样也有一批回到印度创业。所以我并不认为“回中国创业”足以解释最近十年来硅谷印度创业者相对剧增这个变化。 

至于各国从美国回去创业的人数,没有人掌握准确数字,我认为从硅谷回中国大陆和回印度创业的人可能都只占各国在本地移民数量的10%左右。 

钱颖一:从报告中可以看到的另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中国创业者相当集中地聚集在西海岸加州。我注意到北卡罗莱纳州的“三角创业园”里,印度移民参与创立的企业占了所有移民参与创建企业的25%,而中国移民该数字为零。关于这个现象,我个人推测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地理因素。你看地球仪,与印度正对面是美国中部。从印度向东飞到西海岸和向西飞到东海岸为等距。而从中国飞,只有向东飞越太平洋到西海岸,路途才相对近;第二点,语言因素。印度人在英语上的优势使他们无论在哪里都能更加容易地融入美国社会,中国人则爱去有更多中国人聚集的地方。 

萨克瑟尼安: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英语有优势,印度移民在从事市场开拓、服务这一系列工作时也更加轻松。中国工程师才华过人可英语不是很好,这使中印移民创业者在创业产业选择上表现出差异性。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以及半导体这些硬件制造领域,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移民创业者数量之和远超过印度移民,而在创新/制造产业相关服务领域,情形正好颠倒过来。 

此外印度的殖民历史对于印度人的迁居也有影响。很多印度人曾移民到英国,然后又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所以在那些地方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社区、媒体与交际圈,不断自我强化。印度移民的圈子与氛围比台湾和大陆移民都要形成得早。 

即便上个世纪50、60年代,部分第一代中国技术移民在新泽西比如像贝尔实验室这样的地方工作,后来很多人都搬到加州去了。中国人更喜欢“扎堆”。他们通过这些组织分享信息、找到资金与合同。在硅谷,一切都变化得非常快,所以创建与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络,从别人那里听到意见与信息,对于商人来说非常重要。 

较之东岸,加州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中国人更容易融合进来。加州湾区是我所见过的最为开放与多元的地区,不同出生背景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成功,不管你行为举止如何怪异,是否有博士文凭,只要你足够有创造性、足够聪明。 

除了分别偏重于软、硬件产业的差异,在硅谷,印度移民创业者和中国移民创业者另一个不同是后者有各种不同主题、名义的社团;而前者主要只拥有一家联合会,尽管就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来说,印度人内部的多元化程度其实远大于中国人。 

钱颖一:就你的研究来看,来这里较早的台湾人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在此创业的大陆人? 

萨克瑟尼安:如果回顾1990年代初期,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甚至相当紧张,他们在背景与文化上有相当大的差异。但我观察到,他们现在从商业角度考虑,开始更紧密地合作,甚至合伙创办公司。 

萨克瑟尼安:关于中国移民的特征,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拥有专利方面,中国移民领先于其他国家移民。 

钱颖一:如果我以经济学的思维来想,我揣测这里面是否有个人激励因素,即要得到H1B签证和绿卡的强烈动机促使中国人和印度人更为积极地申请专利,因为拥有越多的专利,越可以证明他们的专业能力。 

萨克瑟尼安:哈哈。这种解释很合理。另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是,这些移民绝大多数只有在拿到美国绿卡、来去自由有了保障之后才会回国创业,而且他们一定不会放弃这里的圈子。这使他们如果在本国创业失败后,依然可以回来。 

现在技术移民创立企业的资金问题并不是很困难,这跟原来那些在唐人街开店的创业完全不一样,后者完全是求生存,前者都是工程专业毕业、在美国公司工作过的技术人才。也许早期技术移民开公司资金来源是个问题,只能通过他的社会网络、家庭、朋友来获取创立公司的“天使资金”,但是1990年代后期后,云集在硅谷的上百亿风险资金都知道“我们想找中国人或印度人”。 

钱颖一:东部情况如何? 

萨克瑟尼安:我想东部对这群人来说还是有天花板。那里从实业家到资本家的圈子更保守、封闭。移民即便创立的是高科技企业,也不易在那里成功。 

美国社会对“移民创业”的焦虑 

钱颖一:现在美国社会对这些移民创业者的主流看法是什么? 

萨克瑟尼安:有一些美国人乐见其成,而有一些人则感到受到莫大威胁。我们收到过一些威胁邮件,这些人相信移民在抢美国人的饭碗。 

钱颖一:但是这群移民和以前人们说的那些身无长技的移民完全不同,他们都是高素质的技术移民。 

 企业家移民 美国新移民企业家调查报告

萨克瑟尼安:美国人现在对中国、印度或多或少怀有某种焦虑,他们并不就事论事,总是觉得移民来美国会取代他们的工作。事实上我很早以前的研究就表明,移民的到来会给本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财富。还有一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领先,我觉得这种想法很愚蠢,我想现在美国社会还是对本国经济上存有担忧,有一点点惧外。 

钱颖一:这种心理和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人对日本的心理有可比性吗? 

萨克瑟尼安:是一种类似的焦虑。但我个人认为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形。首先,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其次,当年日本跟美国是种“硬碰硬”的竞争,看谁领先,不是我们赢就是他们赢,对美国确实是个威胁。但你看在产业上,硅谷受益于中国台湾的硬件制造商、以色列的软件工程师……硅谷与中国台湾、以色列、印度建立起了一种互补关系。同样,中国人也可以担当类似角色。这些分布于全球的不同产业集群相互依靠、互补,把它们串连起来,就能产生价值。 

钱颖一:与五年前相比,能说美国人更加开放和理性了吗? 

萨克瑟尼安:很难说。美国经济确实在增长,美国人也更自信。问题是这五年里,所有的媒体天天都在说外包、中国……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没办法接触到具体、真实的中国与中国人,像我妈妈那样的美国人,他们接触不到足够多的信息,她只读、只相信《纽约时报》,所以难免对媒体报道惊叹不已、反应过激,这非常可笑。 

萨克瑟尼安:如果你跟硅谷中国或者印度移民的小孩交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今后不想做工程师,他们想从事律师、医生等职业。 

钱颖一:“工程师”是第一代移民独有的现象。 

萨克瑟尼安:是的,我的父亲就是来美移民,他就是工程专业出身,在MIT读的书。 

钱颖一:为什么会这样? 

萨克瑟尼安:我想这是一个以求能在美国生存下去的选择。做工程师你可以脱离贫困、你可以找到工作,同时它也并不要求你与这个社会有太多、太深的联系。我的台湾学生对我说,“我爸爸跟我讲‘你必须学工程’”。但第二代移民(即第一代移民子女)就不一样了。 

“移民创业者”对于全球化的价值 

萨克瑟尼安:1965年前,美国对亚洲移民的限额非常少,1965年后,对技术移民放宽了限额。但是效应并没有立即显现。1970年后,移民开始增多,80、90年代后,移民潮才开始涌现。最大的移民潮是出现在1990年以后。像硅谷,20世纪70年代只有10%的人是移民,到2000年,移民数量在硅谷已占到一半。因为移民融入硅谷、又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本国(地区),硅谷的各种产业得以跃升为全球化。我相信硅谷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全球化就是因为这些移民。全球化并不就是那些跨国大企业,它们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些移民企业家不但在科技创新方面对美国经济贡献巨大,而且他们推动了全球化。当他们回到台湾时,他们帮助台湾将政策聚焦在教育改革、风险投资培育上,当他们回到以色列时,他们在以色列建立了产业集群,由此和硅谷产生了联系。现在上海、班加罗尔,也是这样,在他们变成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节点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改革。 

钱颖一:值得注意的是,每天占据媒体要闻头条的都是跨国大公司、财富500强的名字,但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那些众多的创业小企业,它们在全球化进程中创造了巨大价值。 

我们是否可以说,不管欧洲国家如何努力,但由于不是移民国家而使自己在移民创业中吃亏? 

萨克瑟尼安:我想这是它们在全球竞争中的一大不利之处。因为创业者需要与当地建立联系。人们是否能来去自由,是否在当地有可信任的人,是否能快速启动项目、建立公司,这很重要。 

钱颖一:这点很重要——报告里说硅谷初创企业里有印度移民创始人的占15.5%、有中国移民创始人的占12.8%。这不是指15.5%的硅谷初创企业中每个创始人都是印度人,或者12.8%的创业公司中每个创始人都是中国人。事实上,是移民与美国本地人共同创业。 

萨克瑟尼安:是的,这些创始人必须和其他不同长处与技能的人合伙、合作。纯粹由中国人或者印度人创立的公司非常少,事实上那些只在自己种族、社区网络里找合伙人或者雇员的企业通常会变得很糟糕。风险投资商基本上也不会投给团队只由一个种族构成的企业,他们知道这是个问题,企业的视野会变得很狭隘。 

钱颖一:硅谷成功企业由移民与美国人共同创建的例子很多。比如雅虎,由台湾移民杨致远和美国人创建;比如Google,是由出生于莫斯科的移民布林和美国人创立;等等。 

萨克瑟尼安:这正是硅谷对创业者的魅力所在。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环境。 

(翻译、整理:本刊记者李岷) 

[报告] 

全球化一直在继续,类似外包等这样的全球化潮流是否会破坏美国的竞争力或提供长期利益尚不明朗。因此关于全球化和移民对于美国经济影响的正反两派观点现阶段仍然激辩正酣。 

1999年,萨克瑟尼安教授发表了一份具有奠基意义的报告,阐述了技术移民对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贡献。这个命名为“硅谷的新移民企业家”的研究,聚焦于硅谷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移民资本和劳动力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她的一个有趣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和印度的工程师在硅谷公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980到1998年创立的科技公司中他们掌舵24%的比例。萨克瑟尼安教授判定说,外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加利福尼亚的经济创造了新的工作和财富。即使那些已经返回所在国利用当地机会的人群也建立了与美国的联系,刺激了加利福尼亚的科技创新和经济扩张。 

美国杜克大学Pratt工学院的工程管理项目硕士研究团队研究了全球化对于美国经济和工程专业的影响。他们关心外包增长的动因以及它对美国竞争力的影响——以此试图了解美国全球优势资源以及美国应该如何保持其先进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术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他们决定扩充和更新萨克瑟尼安教授的研究。 

过去十年,移民贡献大大增加 

结果显示,萨克瑟尼安教授关于硅谷的报告趋势——技术移民引导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和财富的模式,已经成为全国现象。以下是杜克大学的研究者们经过研究得出的美国1995年到2005年成立的工程和技术公司的主要特征: 

这些公司的25.3%,至少有一个主要创始人是外来移民; 

全国范围内,这些移民创立的公司在2005年创造了52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雇佣了45万员工; 

在过去十年中,印度人创立了更多的工程和技术公司,超过英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移民的总和。在所有移民创立公司中,26%有印度创始人; 

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企业家对于加利福尼亚贡献巨大。49%的中国大陆人和81%的台湾人公司落户于此。印度和英国的企业家在整个国家分布较为分散,印度企业家在加利福尼亚和新泽西相对集中,英国则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和乔治亚; 

各州技术移民的多样性也有不同。西班牙是佛罗里达州的主要移民群体,其他还包括有来自古巴、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危地马拉,他们占移民建立公司的35%。以色列人是马萨诸塞州的主要移民,此外,17%的印度移民是新泽西州的主要移民,印度移民占所有移民创立公司的47%; 

将近80%的移民建立公司集中在两个领域:软件和创新/制造业相关服务。移民极少在防御、航空和环境等行业建立公司。他们的创始人基本上集中在半导体、计算机、通讯和软件领域。 

基于WIPO的专利数据库分析,经过计算,2006年,被称为发明者或联合发明者的在美外国人数量占国际专利申请的24.2%。与公司创始人调查不同的是,这个数字不包括在列入专利档案之前已经从移民转变成公民的数字。因此我们称这些外国人为“移民非公民”。WIPO PCT 申请代表了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存档的一部分,但是有更高的全球效应和对美国竞争力的贡献。 

趋势令人吃惊:非公民移民申请国际专利的数字从1998年的7.3% 增长到2006年的24.2%。移民非公民的发明者大部分是中国人(含大陆和台湾);印度人位居第二,其后是加拿大人、英国人。 

移民非公民申请专利更多集中在理论、计算、实用专利上,机械、建筑或传统工程专利相对较少。 

为了了解地区科技中心在促进工程技术公司成长中的作用,我们针对加利福尼亚硅谷和北卡罗莱纳的三角研究区做了特别分析。以下是对这两个地区创立于1995年到2005年的工程科技公司的分析成果: 

52.4%的硅谷公司有1个或1个以上移民是主要创始人,相对于加利福尼亚平均数38.8%而言; 

与萨克瑟尼安教授1999年研究相比较,发现印度或中国创始人公司的比例从24%增长到28%。就硅谷工程技术公司创始人而言,印度移民超过了中国移民。萨克瑟尼安教授报告说硅谷从1980年到1998年创立的公司中17%有1名中国创始人,7%的公司有1名印度创始人。我们发现从1995年到2005年,印度人在整个硅谷创立公司中的主要创始人比例占到15.5%,中国大陆和台湾创始人比例为12.8%; 

在三角研究区,18.7%的公司有1名移民创始人,相对于北卡的平均数字13.9%而言。印度人是移民群体主导力量,占所有公司的25%,之后是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移民,各自都是15%。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移民已经成为美国创造新商业和知识产权的有意义的推动力。经过过去的十年,他们的贡献大为增加。 

印裔企业家创建了更多工程科技公司 

我们得到了自1995年到2005年在美国建立的2054家工程科技公司的反馈。在这些公司中,25.3%报告说,至少他们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移民。根据这个标本推断,我们估算所有自1995年到2005年移民建立的公司在2005年达到销售额520亿美元、雇佣员工45万人。 

为了推断过去10年间建立的28776家公司的信息,我们使用了一部分比例的样本,做了有限的人口修正。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几乎相信,从1995年到2005年成立的这28776家工程和科技公司的25.3%±1.8%有一个移民主要创始人。这就是7283±518家公司。这些公司在2005年创造了52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并且拥有将近45万员工。 

美国工程科技公司的移民创始人来自世界各地。我们的数据确定了来自60多个不同国家的移民创始人。最多的前10个国家如图1。图1显示,自1995年到2005年,相对于来自英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移民总数而言,印度移民建立了更多的工程科技公司。 

加利福尼亚州高居移民群体的首位。当地38.8%的公司由移民主要创始人建立。新泽西(37.6%)和密歇根(32.8%)也有高比例。相对比例低的州是华盛顿(11.3%)和北卡罗莱纳(13.9%)(见图2)。 

关于移民建立工程科技公司的地点,加利福尼亚再次位列第一。在所有移民创立公司地点中比例为34%。位列第二的州是新泽西州,比例只有7.3%。运用相同这份移民创始人数据的详单,我们就有可能判定移民企业家在各州的特别种族集中情况。数据显示四个最大移民群体是:印度、英国、中国大陆(见图3)、中国台湾(见图4)。 

数据显示了移民创立的工程科技公司的种族聚集程度之高。40%的印度创始人青睐加利福尼亚州和新泽西州。来自英国的创始人则相当分散,除了极少数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乔治亚州。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创始人高度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创始人49%来自中国大陆,81%来自台湾地区。这样的聚集现象反映了移民的社会、科技网络在加利福尼亚得到强化。这也可能导致印度移民创始人在加利福尼亚和新泽西州分布不均衡。关于州的综合数据显示出移民创始人的空间聚集特性和同一个州的多样性。 

移民创建工程科技公司反馈高的几个样本包括: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马萨诸塞、新泽西、纽约、得克萨斯。图5强调了在加利福尼亚建立工程和科技公司的亚洲移民创始人为主导。其中,印度占20%,中国台湾占13%,中国大陆占10%。佛罗里达的移民创始人面貌很不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地理亲近性。在佛罗里达州,南美和中美洲移民创始人为主导。其中古巴10%,委内瑞拉8%,哥伦比亚8%以及印度18%。马萨诸塞州是以色列(17%)、德国 (10%)和英国(10%) 等大量移民创始人所在地。印度移民创始人 (47%) 是新泽西州的主导力量。 

日本、印度和以色列创始人在纽约州的表现同样出色,他们各自占所有移民创立的工程科技公司的14%,来自印度(25%)和中国(14%)的移民创始人是得克萨斯的主导力量。 

总之,印度移民创始人较多出现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他们几乎占了新泽西移民创始人数的一半,但只占马萨诸塞移民创始人的10%。来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创始人如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更多出现在佛罗里达。以色列创始人集中在纽约和马萨诸塞。 

各移民公司主要集中在创新/制造业相关服务和软件领域 

我们关于工程和科技公司的定义拓展到那些生物科学、计算机/通讯、防御/空间科学、环境、创新/制造业相关服务、半导体、软件领域,通常由一个公司的基本SIC编码来定义。我们探索了工程科技产业移民创始人的集中情况:从1995年到2005年,几乎80%的移民创始公司只集中在两个领域:创新/制造业相关服务(46%)和软件(33%)。关于移民创立活动的所有七个商业领域的详细情况见图6。 

在防御/空间科学公司建立方面,移民参与的比例比较低。这一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政府对这一领域严格管制的环境。通常这一工作只会授予美国公民或经过忠诚调查的人。软件领域包括计算机程序服务、打包软件、一体化系统设计、处理服务、信息检索公司。创新/制造相关服务领域包括一系列电子、计算机、硬件设计和服务公司以及工程服务、研究和测试。 

移民企业家在这七个科技领域分布也不平衡。调研的所有公司中,25.3%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移民创始人,但是涉及到工程和科技行业分类,这个平均数上升了18个百分点。移民创始人更多集中于半导体(35.1%)、计算机/通讯(31.7%)和软件(27.9%),多于其他工程科技领域。 

通过交叉对比产业分类和移民创始人国籍数据,可以看到特殊移民族群在特殊行业领域创建公司的倾向。图7到图10显示了从1995年到2005年来自印度、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创立公司的产业分布。 

这些数据体现了过去十年里,四大移民群体在创立创新/制造业相关服务公司方面呈现相似的比例(每个群体创立了所有工程科技公司的42%到46%)。来自印度和英国的企业家倾向于软件业,占各自移民创立公司的比例分别是46%和43%。但是他们极少在硬件主导的领域如半导体和计算机/通讯领域有所发展。 

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移民创始人在更广范围内创立自己的公司,并且倾向于计算机/通讯(分别是25%和27%)和软件公司(19%和17%)。此外,相对于印度或英国移民而言,他们更倾向成为半导体公司的创始人(8%和7%)。 

在创新/制造相关服务领域创立公司的移民群体(见图11)中,印度移民是主要创始人。在这一领域建立公司的移民中有将近四分之一来自印度,之后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都是6%)。印度移民群体对于生物科学、计算机/通讯领域也有贡献,但并非主导力量。在生物科学方面,印度和德国分别占了相关移民公司的10%,英国、法国、以色列和韩国紧随其后,为6%。 

在计算机/通讯领域,自1995年到2005年,印度、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出生的创始人总共占所有移民创立公司的50%多。自1995年到2005年,印度和中国大陆出生的移民企业家各自创立了移民半导体公司的15%。紧随其后是来自菲律宾的移民(10%)和中国台湾的移民(10%)。在软件领域,自1995年到2005年,印度移民建立了移民创立软件公司总数的34%。 

来自中国的移民国际专利申请数最多 

在这一研究中,我们也检测了非公民移民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贡献。他们是居住在美国、拥有外国国国籍、还没有得到美国公民身份的人。我们分析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专利合作条约(PCT)记录,寻找在美国居住的发明者登记的国际专利档案。PCT申请是一种国际专利申请类型,允许申请者同时在很多国家申请专利保护。我们发现,自1998年到2006年(这一记录很小一部分包括1998年之前的记录),美国非公民移民发明者和联合发明者记录占了14.8%。我们推断,在2006年,PCT申请的24.2%出自移民非公民发明者或联合发明者。自1998年预计的7.3%到现在是惊人的增长。 

为了更多了解独特的美国移民群体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贡献,我们通过国籍来划分数据,从而定义自1998年到2006年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申请PCT的数字(见图12)。 

表中的数据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如果同一专利有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发明者,两个国籍都会得到这一专利的承认。 

图12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移民在过去的9年间成为PCT申请的最大人群,其后是印度、加拿大和英国。 

我们试图更好了解非公民移民发明者或联合发明者在美国申请PCT的年度趋势。我们关于WIPO数据库的研究提供了发明者为主的数据,一个专利申请可以有很多发明者。因此,PCT一年申请的总数要少于发明者的数目。我们将1998年到2006年的移民非公民申请PCT的总数除以同一年中发明者的总数,计算出权重因数。非公民移民发明者档案增长惊人。1998年,这个群体只占PCT申请数的7.3%,到2006年,这个数字增长到24.2%。最快的增长发生在2003年到2005年间,从13.8% 增长到23.5%。 

按照一定角度分析,尽管WIPO PCT申请只是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专利申请领域的一个分支,但这些确实具有很高的全球效用,对于美国的竞争力有所贡献。 

移民发明者和联合发明者更多拥有理论、计算和实用专利 

WIPO利用国际专利分类(IPC)将PCT申请分为8个不同的组。我们以非公民移民发明者专利申请的IPC编码来划分他们。在美国,所有PCT专利申请中,同时含有本土发明者和跨所有8个IPC领域的移民发明者所占平均百分比为14.76%。 

结果显示,美国移民发明者和联合发明者更多出现在理论、计算机和实用专利(比如电力、生活必需、化学),而非工程专利(建筑、机械工程、作业、建筑)。专利数据的最后分析用于判定来自印度、中国大陆和台湾、加拿大、英国的移民非公民发明者大多出现在哪些IPC领域。 

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加拿大、英国的美国移民非公民在这8个IPC分类有相似分布。来自三个国家的发明者对于化学和生活必需有较高的贡献(约30%)。他们对于电力、物理有中度贡献,在作业、运输方面贡献较小。比较所有在美居住发明者(移民和美国公民)关于IPC编码的平均分布时,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加拿大、英国发明者在生活必需、化学专利上贡献较多,较少在电力、物理、作业和运输方面取得专利。与中国大陆、加拿大、英国发明者相近的IPC分布不同,印度发明者表现出独特分布。印度发明者和联合发明者在IPC领域的电力、生活必需、物理、化学有良好表现。印度发明者PCT申请中的约91%来自上述四个IPC领域。 

加州硅谷仍是移民科技企业家的首选创业中心 

我们选择了以下地区的邮编来分析硅谷的数据:Santa Clara, Alameda, San Mateo 和Santa Cruz。我们收到符合标准的126家公司的反馈。其中,52.4%报告说他们的主要创始人是移民——高于加利福尼亚的平均数38.8%。 

Saxenian在她1999年论文中报告说,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的移民自1980年到1988年创立了硅谷高科技公司的17%,印度则掌舵7%。分析显示自那之后,印度企业家加速增长。从1995年到2005年,所有硅谷公司的15.5%中有印度主要移民创始人(占移民群体的25.8%),所有硅谷公司的12.8%有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主要移民创始人(占移民群体的24.4%)。 

硅谷某种程度是国家移民科技企业家的领先中心,相对于其他任何科技地区,它能不断吸引外来科学家、工程师。在2000年,硅谷科技工程劳动力的53%来自国外。在其他科技地区,比如奥斯汀、得克萨斯、波士顿、马萨诸塞,不到四分之一的科技劳动力来自国外。 

自1990年到2000年,在硅谷的印度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群增长了646%(整个外来科技劳动力增长了246%,当地科学家和工程师整体人群,不论本土或是外来,只增长了103%)。总之,印度企业家的增长反映了印度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流入这一地区。 

20世纪90年代,硅谷的移民企业家通过创立富有活力的科技商业促进美国的可持续性物质增长和就业。今天,他们为他们母国新科技中心的创立做出贡献。当这些企业家跟他们的前同学或同事进行外围经济地区如印度、中国合作的时候,他们提供了市场通道和基本背景知识,这对于今日全球经济成功发展至关重要。 

北卡“三角研究区”呈现新趋势 

北卡罗莱纳是移民创立工程和科技公司的比例最低中的一个(为13.9%,相对于国家平均数 25.3%)。 

有几个原因:过去的世纪里它的经济力量主要是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产品(纺织品和制衣、家具和烟草);它的风险投资市场有很小;直到最近,它的移民数量仍然相对较低。 

然而三角研究区(RTP)在过去十年中成为高科技活动的聚集之所,尤其是在IT和生物科技领域。尽管最初涉及这两个领域的公司是大规模公司(比如在IT方面的IBM和SAS,以及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医药品公司),最近几年出现了与IT和生物科技相关的科技潮流,这给RTP的企业家带来更多机会。 

我们试图判定RTP是否比这个州的其他地区有更为集中的移民企业家群。 

我们接到107家公司的反馈,其中18.7%报告说他们有一名移民是主要创始人,相比而言,州的平均数字是13.9%。 

这些公司移民创始人的来源,反映了这一地区移民的趋势。很多技术移民作为学生来到此地。此外,大量印度移民迁移到北卡,从事科技和生物科学行业的工作。 

北卡的风险投资仍然落后于更多已经成熟的州(比如纽约、马萨诸塞和加利福尼亚),但三角研究区的公立和私立大学群为今后更多移民创立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移民已成为美国新商业和知识产权创新的强大动力  

评估美国的技术移民在工程和技术产业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贡献发现,1995年到2005(包括2005年)年间在美成立的所有工程技术公司中25.3%有至少一名移民为主要创始人。据估计,这些移民创立的公司在2005年总体创造了52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创造了将近45万个工作机会。这些来自世界各地到美国的移民充分利用了这个国家的商业、科技和经济机会。过去的十年间,移民创立公司中有将近26%由印度移民创立。来自英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移民分别占所有移民公司总数的7.1%、6.9%和5.8%。 

移民建立的这些相关产业在整个国家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利福尼亚州和新泽西州是建立工程科技公司的热土,华盛顿州和俄亥俄州则相对比例较低。有一些移民群体表现出在一些特别的州建立公司的倾向。比如,中国台湾移民创建公司的81%在加利福尼亚。这些创始人倾向于在创新或制造相关的服务产业、计算机通讯、半导体产业进行创业,较少在防御、航空或环保产业上有所作为。 

研究者从WIPO PCT数据库中搜集了广泛数据,调研那些在美居住然而是外国国籍的国际专利档案。通过这个分析能够检测移民对于那些具有较高全球效用的知识产权的贡献。 

在1998年到2006年期间,非公民移民发明者和联合发明者在美国PCT申请中占了14.76%。这个趋势很惊人:根据统计,非公民移民对这些国籍专利的申请从1998年的7.3%增长到2006年的24.2%。 

那些被称为发明者或联合发明者的美国移民PCT申请通常集中在化学、生活必需、电力等IPC领域,较少出现在建筑、机械工程、作业、纺织品领域。 

这一研究显示移民已经成为美国新商业和知识产权创新的强大动力——他们的贡献在过去的十年间日渐增长。 

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力的关键是了解美国的优势和有效利用杠杆作用。技术移民是美国重要的优势之一。 

关于美国移民 

2003年3月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1.7%的美国人口是外国人。拉丁美洲移民占这一人群的最大比例,为53.3%。其后是亚洲(25.0%)和欧洲(13.7%)。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两者加起来不到美国总人口的1%。每州的移民人口都有不同。加利福尼亚拥有最大比例,2000年加州人口中的24.9%来自外国,其后是纽约州,比例为19.6%;佛罗里达为18.4%;内华达州为15.2%。外国人所占比例最低的州是西部、中西部和南部地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967.html

更多阅读

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报告 长沙最具幸福感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2010001期封面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报告经济增长与否、经济增长快慢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程度,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总体幸福感的增长文 | 黄琳《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主办的“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

商城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常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03年河南省举行全国首次旅游资源普查,要有一个系统的调查报告,我受命于紧急之际,担纲执笔完成了这个报告,存此备查。前 言商城县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期,已有古人类生存定居。夏商时为诸侯封地,西周属黄国地,春秋战国先属吴、后属楚,素有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2015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营养学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调查(美)T·柯林·坎贝尔博士T·Colin Campell phD(美)托马斯·M·坎贝尔ⅡThomas M CampellⅡ张宇晖 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20年流行病学研究的颠峰之作吉林文史出版社担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 企业形象调查报告

中国网 china.com.cn时间: 2012-12-20“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是第一份由中国研究机构发布的涉及到多国公众的大型国家形象调研报告。“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选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和南非6个国家的

声明:《企业家移民 美国新移民企业家调查报告》为网友聆听我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