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的饭桌上,无意中听到这样一种观点:强强联合是不存在的,联合在一起干事的都是“弱弱联合”。闻此观点,立觉诧异。
人与人也好,企业与企业也好,大家联手在一起做事,到底是因为“强”、还是因为“弱”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之所以联合就是为了“强”,强与强之间的联合则是为了更强,没有谁会为了变弱而联合;
其次,在联合共事的任意一方中,充其量是某一方面的弱,而非全面的弱,全面都弱的人和企业肯定是没有人愿意与之合作的,因为那种全面的弱者是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
再次,“弱”就是弱,一无所强的弱和弱即使联合在了一起,那还是弱,并不会因为很多的“弱”聚合在一起而改变了弱的本质。
几头狮子联合起来去围捕一只羚羊,那羚羊大抵会成为狮群的猎物;但你见过几只羚羊联合起来去围捕一头狮子吗?没有。故而,所谓的“弱弱联合”其实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伪命题。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强强联合”的真意。
首先,任何的“强”都不是完美的强,都会有弱点,只要有自身一时无法改善的弱点,那就需要联合。如果真的是各个方面都非常强,那这个人或这个企业确实不需要再去联合外人。这种强者需要的只是属下,而非伙伴。
其次,也许强强联合的真正含义是这样的:只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能够通过整合外界的资源以弥补自身者,才是真正的强者。哪怕他自己认识到的自己的弱点在别人看来依然是强的。
以地产项目的操作为例,一个高水平的开发商会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进而会去努力寻找最能弥补其该方面不足的外界力量去共同操盘。真正的强强联合大多是锦上添花式的合作,雪中送炭式的强强联合也有,但绝非主流。
让我们再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看强强联合的发展变化:
首先,相对的强与强之间的联合一定是互补的联合,不互补的联合一定是短暂的,而且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其次,因为强与弱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所以,无论曾经怎样互补的联合并不意味着永久的联合互补。这里又存在两种情况:1、合作的某一方已经充分强大到不需要另一方时,这样的合作会破裂;2、合作的某一方发现了更能弥补自己弱项、更适合的“强者”,则原有的联合破裂,新的联合组成。 强强联合是一个充满变量和蕴涵哲理的命题。这个命题值得反复思索。
几天前发了一篇<强强联合与弱弱联合的思辩>,引来几位读者的留言,不赞同者的主要异议在于,他们认为:之所以联合,是因为“弱”,而不是因为“强”。
零星思考之后,我发现,之所以有异议,关键是在于他们没有从两个维度去综合思考“联合”的全部实质:第一个维度是“出发点”,第二个维度是“落脚点”。
如果纯粹从出发点的维度去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部分“联合”的初衷中有此一条:因为自身不完美,存在弱点,所以需要相应的互补者来弥补,这就是“弱弱联合”。这就是异议者理论的核心支撑点。不能否认,这种出发点是存在的,但“初衷”不等于全部;不能因为产生了“联合”的出发点,就理所当然的认为那就是落脚点。
任何的思考都要有出发点与落脚点,如果不能把正向的推理与背向的倒推进行综合考量,出现分歧是很容易和很普遍的事情。也许这恰恰就是现实中诸多悖论、谬论产生的渊薮。=
如果从落脚点的维度去看,则再一次证明了“弱弱联合”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因为:有“弱项”不等于是“弱者”,自身有弱项,故而想到去联合别人,然而在最终,一定是因为你的强项方才令你与他人的合作成功,这才是联合的实质。
试想:如果你是个一无是处的“弱者”,只有傻瓜会与你合作;因为你有一定的强项,所以才会有合作的价值。归根到底,一切“联合”产生的根本是因为联合中的各方各自有强项,并且是“互补型强项”才会促使联合的发生和成功的联合。
有“弱项”不等于“弱”,但能联合一定是因为有“强项”。你发现自己有弱项,所以想找别人合作。但是,人家是否会选择与你联合,关键就看你有没有强项值得合作。甚至,当你的“强项”还达不到与人家的强项相匹配的程度——那么,即使你想合作,人家还不一定摆你!
强强联合不仅讲究“互补”,更讲究“匹配”。纵然你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挺强,或许人家还不放在眼里呢!!
那些之所以认为“弱弱联合”有道理者,其实就是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把初衷错当为实质,把局部误认为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