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
——在风驰广告公司做培训
前几天,应邀在风驰广告公司做了一次培训。公司的三位老总和一些骨干员工参加了培训。我讲的题目是《极限状态下的品牌传播》。
具体的内容不再详述了,只想说培训开头我设计一个的小环节。
我为这次培训制作的ppt文件的第一页是以下这张图片:
我先打出这张图片,然后,开始一个接一个的问参加培训的员工:你看到的图片是什么?
第一个人告诉我,是“大楼”。
我不动声色,不置可否。继续问第二个人。
第二个人告诉我,是“高楼”。
我还是不动声色,不置可否。继续问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告诉我:是“灰色的高楼”。
我还是不动声色,不置可否。继续问第四个人。
第四个人告诉我:是“一座分成三段的高楼”。
我继续问下一个人。
得到答案越来越详细。
等到所有的员工都问完,我开始问老总。
结果,老总就是比员工有水平。陈总的答案是:这是一个户外广告的载体。
这才是我想要的答案。
这个小游戏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人是一种非常容易受暗示的动物。当我得到第一个人的答案但是继续问下一个人时,下一个人就会意识到:刘老师对前面的答案不满意。于是就会对前面的答案作出补充或者修正。当我继续不动声色地往下问,后面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前一个人的答案基础上继续补充。但是我继续问,后面的人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答案就会越来越丰富。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在一个人率先“占位”之后,后面的人基本只是选择“越位”,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答案。但是,所有的这些“越位”都是线性思维,都是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飞跃——直到真正有高人提出“错位”的思路,例如上面提到的陈总。
第二,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要形成一种专业化(而不是职业化)的思维方式——看到任何事物,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只看到其表面功能,而要立即从专业思aihuau.com维的角度,思考着一事物和自己从事的专业有何关系,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去利用它。例如,广告人眼里没有大楼,只有户外广告的架子。如果你做不到这一步,那就说明你还不够专业。
老板之所以是老板,员工之所以是员工,就是因为老板眼里看到的都是商机,而员工往往只看到具体的工作。因为老板和与员工想的既有区别,又有重合: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保住自己的饭碗。老板想的是如何在下一个月依然能给继续给员工发工资,也保住员工的饭碗。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也没什么出息,所以,成为老板的第一步就是要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
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区别就在于:职业化的人只做某一种事,而所谓专业化,不是专门作某种事情,而是你周围的所有事情,都应该是你的专业。例如,普通人看到的是大楼,广告人看到的只能是一个户外广告的载体。这就是专业化。老板就是专业化的动物。
只有像老板一样思考,才能最快成为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