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夸大中国股市对全球的影响,倒不如现实点,想办法避免热钱撤走后出现经济危机,避免我们产业工人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被发达国家惯用的金融戏法窃走
春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国股市遭遇了1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瞬间蒸发了万亿资产,随后出现全球股市的暴跌。
那么,是中国股市的暴跌导致了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二?还是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二巧遇了中国股市的暴跌?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近两天各大媒体都在密切关注和讨论,有人甚至拿这个黑色星期二与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黑色星期二相提并论。
有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说“美国的经济打个喷嚏,全世界的经济就会感冒”。但是这话如果变成“中国股市打个喷嚏,全世界股市就会感冒”,这就有待考证,不能人云亦云了。美国经济喷嚏之所以导致全球震动是由其经济总量及其股市在全球的份量决定的,而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只有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更别提什么人均GDP了。同时,中国股市两年前还深陷泥潭,大型国企还都看不上而纷纷前往境外上市。难道仅仅两年时间,这样的格局就真的发生根本逆转了吗?
其实不然。美国经济纵然有衰退的迹象,但当今的背景却不是1929年的那种,支撑世界经济上行的整体因素还未改变或消除。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在产业链条上的分工格局——“中国制造产品,美国发行货币”还远未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和“外向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循环,即我们先是通过低劳动力成本进行低价值链的制造,大量出口,并赢得外汇,再加上招商引资以及热钱带来的外汇,形成世界最大外汇储备,这些钱用不了,再到美国去买美国的国债,存在美国银行,而美国金融拿着这些钱又到中国国内投资。这实际上是,我们用自己的钱完成了国外的循环,并形成了对国外的依赖。而这样的循环还尚未打破,如果说我们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施汇率改革,并于今天准备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进行外汇储备的海外运作,那也仅仅只是开始,距离我们打破中美间大循环格局,并形成自己内外均衡、内需拉动还为时尚早。
在格局未变的情况下,实际上,无论从国家产业发展的顺序(一、二、三产),还是从我们改革推进的顺序(先产业后金融),金融都是我们最后需要跨过的“鬼门关”。因此,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正是这样,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发展得好,一个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强大的资本市场——就具备了;发展得不好,热钱、国际游资、基金在获利后撤出,最后就是金融危机。
所以,与其夸大中国股市对全球的影响,倒不如现实点,抓住机会发展,想办法避免热钱撤走后出现经济危机,避免我们产业工人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被发达国家惯用的金融戏法窃走,“千攒万攒不够一锹铲”。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股市对全球没有影响,也要看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以深刻的中国因素在影响世界,只是这种影响多在实体经济——比如制造、贸易,而少在虚体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