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热播的《大国崛起》中一个让国人充满兴趣的内容,就是对大国崛起过程中经济制度作用的描写。因为这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现实,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这部电视片专门谈及人类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对经济制度的选择,是从历史上第四个世界性大国英国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描述中,都没有提到。因为,后者是靠国际贸易兴国的。只有当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的时候,自由竞争的经济学说才作为皇权经济或政府经济的对立面而独树一帜。从此之后,英国成为全世界经济自由化的先驱和旗帜。
为什么大清在1840年以后输掉两次鸦片战争后,仅仅是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打开国门,被迫通商,而并没有像唐宋元明那样,被外族占领而寿终正寝呢?上面英国的这件事情搞清楚了,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为什么英国人会如此看重通商的权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下去想,就可以得出一个更为惊人的结论:由于工业革命的自由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广泛信仰和大行其道,从主流上结束了农业文明,以侵占他人国土为目标的对外侵略扩张,而代之以打开市场型的对外扩张。支持这个结论的正面例证,是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所提出的一系列议和条件中,都没有推翻大清的条款。以当时八国联军的军事实力,彻底推翻慈禧太后的大清皇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事实上八国联军只是提了杀大臣、赔大钱、割大地、通大商等一系列条件。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就成了一只老母鸡,替世界各国列强看着这片名字叫中国的土地,不停地为他们下金蛋,任他们宰割。
从世界范围看,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大搞自由经济;以前苏联为代表,大搞计划经济;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大搞国家主导下的统制主义经济,这个模式可以算是介于英美模式和前苏联模式之间的一个模式。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对于世界各国人民而言,没有完全一样的一种经济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国家。
当然,随后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很快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说明只靠计划经济,是找死。但前苏联在1930年代经济发展特定过程中的高速度和大成就,也说明当一个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政府的主导有时效率是高的。这说明,过分调节不能繁荣。
1930年发生在奉行完全自由经济的英美两国和全世界其他同样也奉行自由经济的国家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经济危机,说明只靠市场也是行不通的,是等死。听任自由经济发展的代价,很大啊。这才有了另外一只“有形的手”的地位:美国凯恩斯学派得以在大萧条后另立门户,并得益于罗斯福新政取得巨大成功。这说明,调节决定繁荣。
同样,后发国家德国和日本都采用了国家主导的统制主义,在推行自由经济的同时,政府的推动在各个经济层面得到广泛应用。这同样也说明,调节决定繁荣。
按我个人的感受和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100%的计划经济。1977年到1996年的20年,以邓小平南巡后5年,国企大规模改革为界线,中国是75%计划经济+25%自由经济。从1997年—2001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国争取入世艰难谈判,这5年中国走过了相当于过去20年改革的道路,一半计划经济一半自由经济。2002年—2006年,随着中国入世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进入到25%计划经济+75%自由经济,但银行还没有改制上市(中间有三大银行先后上市),国际贸易强劲上扬,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股市改革成功,股市定价权回归A股市场。
所以,接下来的2007年及以后的中国,问题的悬念只有一个了:中国是停留在25%的计划经济+75%的自由经济呢,还是继续前进到100%的自由经济?政府在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中如何找到平衡?
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老百姓的这两句话:只靠计划是找死,只靠市场是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