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的恐惧使毛振华意识到自己将面临要么出售要么淘汰的命运
文/本刊记者 何伊凡
走出大门时,毛振华轻轻摸了一下铭牌,“看见了吗,换成人家的了。”铭牌上一行金字“穆迪中诚信国际”。
14年前,这个精明而爽直的湖北人告诉朋友他要办一家评级公司,做“中国的穆迪”,朋友问他,什么是评级公司?穆迪是谁?如今,当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几乎成了中国评级公司的代名词时,毛却要面对现实:公司将要成为“穆迪的中国”。毛笑着说,这是宿命,当年的豪言不过是颠倒了两个名词的位置。
中诚信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家全国性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而中诚信国际是毛振华于1999年将评级业务分拆出来的子公司。2006年9月21日,穆迪自中诚信手中购买了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在此之前,中诚信已经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合资之路。
1992年,毛离开就职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成立中诚信,当时他的概念就是“中国应该有这个行业存在”。为此,1993年他去美国拜访穆迪,也在试探对方对中国市场的概念,“当时它给我的感觉就是希望收购我们。”中诚信后选择英国IBCA公司为合作伙伴,谈判长达5年,此过程中IBCA又为美国惠誉(Fitch)投资者服务公司收购,组成了惠誉国际。1999年,中诚信与惠誉国际成立合资公司。
这是一次令毛颇感自豪的合资,中诚信将原评级业务部拿出来,以无形资产作价,利用惠誉的资金构造了一家新公司,中方控股占70%,即为中诚信国际。“那一次铭牌上没有惠誉的名字。”毛说。
利用中诚信进入中国市场后,惠誉迅速以全球第三大评级公司的身份树立了声名,“中诚信也籍此吸收了国际评级业的基因,“到现在我都坚持不做那些中国特色很浓的东西,比如评什么十大信用人物奖,十大信用企业奖,多少人拉我做都拒绝了”,毛说,“因为规范的一流公司不会这样搞,他们评估的对象就是偿还信用的承诺以及履行承诺的能力,我坚信中国的整个行业最终也要走进这个体系中去。”
彼此惺惺相惜的日子在2003年结束了。环境变换,惠誉感觉自己在这桩婚姻中“吃亏”了。因为穆迪等竞争对手已经准备在中国搞独资了,政府出台的《评级管理办法》暗示与中国有相关业务的外资机构“有资格”独资,而惠誉与中诚信签有不准同业竞争条款,等于可能丧失这一机会,于是对方找毛振华交涉:你要把控股权卖给我,否则对我很不公平,我第一个来中国,结果却成了小股东。
毛感觉空气沉重起来,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惠誉的撤退,而是穆迪的进攻。“穆迪和其它几家都拉开了架式,他们在中国没什么业务,但高管每年要跑中国几十趟”。毛认为对方就是来衡量中国的价值,“跟他们合作以后就会发现,对方绝不会像中国一般公司只考虑今天、明天怎么样,而是考虑10年、20年甚至100年之后业内的全球分工。”
控股权当时还是毛振华的底线,协商的结果是由中诚信回购股权,代价是在惠誉原投资额的基础上加了一点点钱,惠誉由此获得自由身。但令毛振华奇怪的是,与惠誉的程序还未履行完,穆迪却主动找上门来。
穆迪的行为其实也不难理解,国际顶级评级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出于政策原因都很困难。穆迪对中诚信展开追求是从学会妥协开始的,此前坚持独资的穆迪从2003年开始在全世界接受不控股或者小股东的方式的合资。
博弈在中国相关监管层展开,与中诚信谈判同时,穆迪仍在不停地游说,一旦能获准独资,对中诚信的追求也就毫无意义。而中诚信以及国内同行也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抵制穆迪的独资。
毛不讳言对穆迪和标准普尔如此量级对手的恐惧,评级是一种没有专利的财务分析方法,靠的是经验和声望的积累,穆迪有100年的历史,一旦巩固在新市场就会势如破竹。在欧洲,穆迪等美国评级机构已经以接近准规章的形式左右借贷市场,而欧洲本土的评级业务却逐渐萎缩。
“金融服务业行业里面,本土力量没有发育成熟之前就接受严酷的市场洗礼也就基本没戏了,有了基础再见个分晓,即使合资失去的也不会太多。”毛叹息道,“在中国承诺的WTO条款中,评级本来不属于承诺开放的行业。”他认为日本是一个与欧洲相反的例子,在穆迪获准独资进入之前,本土评级公司已经得到多年培植,具有了抗衡力。
国内与评级有关的机构很多,除中国人民银行外,还包括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保监会、外汇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等等,甚至还有国家安全部。毛描述当时的感觉是洪水猛兽要破门而入,而他要千方百计顶住这道门。但是,这道并不坚实的门逐渐自己有了要打开的意愿。监管机构中有一批级别相当高的官员在公开场合谈到对中国的评级机制没有信心,这引起了舆论重视,毛据此判断,如果不尽快完成合资,穆迪肯定要实现独资。
毛最后还是选择“自愿献身”了。“我成了一个标杆,上面写着世界第一信用评级公司与中国第一信用评级公司的模式。穆迪自己也被禁止同业竞争条约困在这里了,其他想独资的跨国公司也不能越过这条红线。”
穆迪的收购计划是先买中诚信国际49%股权,7年后在中国政府批准情况下,再买2%,再过15年买到75%,再过10年买到90%,最后要100%。毛回复说,自己肯定不会全卖光,“我是中国这个行业的创始人,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对方马上发来了一封信,大意是毛死后,再将剩下的10%卖给穆迪。毛振华有点哭笑不得,但对方却是认真的,毫不掩饰全部吞并的野心。
最后的谈判结果是中诚信接受了第二个条件,只是加了一个限定条件,即必须要由穆迪单方面以询问的方式得到中国政府正式的书面回复。“我们想通了,这个事情是政府主导的,现在监管上的共识基本上是49%已经到头了,未来我们交给政府。”
毛没有透露交易价格,但不讳言不管卖多少钱都卖便宜了,因为卖掉的是未来。“如果中国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第一大评级公司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盘子会有多大?”这将成为穆迪回答的问题了。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同床异梦故事的开始,毛振华已经感受到这桩婚姻中令人愉悦的一面。从把关尺度,经验数据运用、数量模型应用等技术层面,穆迪对中诚信国际的提高显而易见。
最近见到毛振华的人都向他祝贺:“老毛,有本事啊,跟穆迪合资了,你全球知名了。”毛听了心情有点复杂,只能苦笑两声,“怎么没人和我说,‘老毛,把中国这么好一个公司卖给外国了,真是糊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