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 投资者的新机会



中国电力行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国内投资商可以关注5大重点领域,而核电和风能发电也为外资提供了新的机遇 

行业投资变动趋势 

* 外资总量变化不大,所占规模比例下降 

1985年开始的发电市场逐步放开,给予外资进入发电领域的保电量、保电价、保回报的优惠政策极大激发了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外商投资电力的比重逐步增大,并在1997年达到顶峰,占比为14.5%。1997年后我国电力出现暂时性的供大于求,电力需求增长率下降,外资投资电力的比例逐年下降。2002年后虽又出现电力短缺的现象,但外资投资比重依然逐步下降,2004年下降到5%(参见图10)。 

从装机容量来看,在中国电力行业装机容量飞速上升的情况下,外商却是有进有出,使得其装机容量比例下降,2004年底外商投资的权益装机容量在6%左右,从投资绝对数量来看,仍有一定的增加(参见图11)。 

* 港资接过欧美资本接力棒 

中国电力行业的外商投资者结构在过去的五年中发生了变化,港资企业已替代欧美企业成为电力市场的主流外资。在2000年之前,投资中国电力的外资主要是美商和欧商,绝大部分项目是燃煤发电,并以长期电力购买合同为支撑。 

为什么来自欧美的电力投资者要撤出中国电力市场呢?(参见图12) 

欧美资本撤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率下降和经营风险上升无法满足股东要求,以及自身的一些原因。利润下降和风险上升的原因首先在于原有的优厚协议被取消,以前吸引外资的长期购电合同(PPA)大都被取消,外资电厂需要与电网每年签一次合同,产生了很高的不确定性,并且谈判的成本也相当高,外资发电企业利润率得不到保证。其次,电煤价格上涨倒逼电厂的利润空间。还有,部分外资担心未来的装机容量会出现过剩,由于外资整体规模小而无法与国有发电企业进行价格竞争。另外,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落后于原先设定的目标,电力改革过程中显现出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最后欧美外资撤离还存在一些自身调整的原因,具体包括外资大多全球配置资源,阶段性调整资本投向更有吸引力的地区或行业,以及来自于美国的外资面临安然事件后的资本市场压力而加快出售非核心地区资产,加上设备制造商回归主业,在高峰期抛售原有发电资产都成为动因。 

但也有一些长期战略投资者,像法国电力公司(EDF),并没有撤离中国市场,相反,他们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应的扩大投入准备。 

* 电力体制改革给民营资本带来机会,电荒驱动民营资本向电力行业全面渗透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持续向好,民营资本对电力行业的全面渗透已经开始,其投资主要集中于中小型的水电和热电类公司。 

民营资本选择中小型水电及热电项目的原因为:首先,中小发电项目是国有发电公司无暇顾及的市场,给运作灵活的民营资本留下了空间。其次,中小型水电、热电厂的总投资额相对较小,间接融资成本低,并且电力行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对稳定,现金流稳定且充裕,吸引了民营资本进入。再次,地方政府为吸引民资,经常承诺优惠条件,如电价、上网和贷款等也吸引了民营资本进入。最后,设立中小型电厂的决定权,往往在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使得民营企业的项目审批时间大大缩短。 

投资长期潜力大,短期多不确定性 

从长远来看,中国电力行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但是短期即将可能出现的电力平衡甚至过剩,也给行业投资带来了隐忧。投资者更多担心会不会再次出现1997年电力过剩的局面。 

行业内普遍认为到2007年左右将会出现电力供需平衡的局面。但要指出的是,这种平衡仍是短暂的,长期来看,中国电力工业的任务是克服短缺,尤其是中国人均的电力装机和消费都还只有世界平均的一半。 

按照本次调查所选用方案预测结果的2020年12.3亿装机需求测算,未来15年平均每年需要投入运营装机4800万千瓦以上,这相当于目前三分之二个英国或两个瑞典全部的装机容量,任何投资者都不应该忽视这个长期存在的巨大市场。 

我们对被访者进行了对行业投资环境的判断的提问,受访者分歧较大:有3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是投资的好机会,他们十分看好电力行业,认为电力投资收益高,风险低;有13%的人员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目前电力行业投资过度,电力行业即将出现过剩,风险非常高。最多有54%的人表示,难以判断(参见图13)。而对于投资风险的判断也存在较大分歧:虽有41%的人认为风险高,但也有50%的人认为风险适中甚至低(参见图14)。 

从经济角度考虑,现在各类项目投资的时机不尽相同:由于投资项目的周期性,现在投资新建的火电项目可能会恰好赶上2007年左右的电力相对过剩;如果电煤价格居高不下,会使燃煤发电厂的利润不断下降;而电力设备价格也被中国红火的电力投资建设带动拉高,建设成本比以前提高了一倍之多。 

但是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电力行业的投资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建设的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的项目。电力行业的国有企业特别是“5大”发电集团等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着积极扩张。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更多非市场因素 

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市场供需的基本状况,即企业的赢利性和长期资本回报,仍是多数投资者决策首要考虑的判断因素,紧排其后的影响投资决策关键因素是行政干预和政策调整、高位价格燃料及不明确的电价改革走向等,这些对于投资收益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对于环境立法因素的影响不那么敏感(参见图15)。调查也显示,影响企业在中国电力项目投资决策的要素,非市场因素比例较大。 

具备良好的政府关系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 

图16的结果统计显示: 50%的受访者认为投资于中国电力市场,政府关系是成功的最重要关键因素。良好的中央政府关系有助于电力企业申请电力投资建设项目,良好的当地政府关系有助于企业的电能上网,确定电力销售合同和电价等。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由于其“国企”的背景和其具有良好的政府关系管理能力,使其在和外资以及民营企业竞争中具有更多的优势。也说明外资企业应该注重政府关系能力的建设,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我们认为,未来行业的成功者是能够将政府关系和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有机结合的企业。因此,国有企业固然有良好的政府关系管理能力,但如果不注重内部运营能力的提高,长期而言也会出现盈利下降和缺乏竞争能力的问题。 

调研结果也显示,企业和投资者注意到目前中国电力市场竞争的其他关键因素在于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参见图17)。从提高运营效率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提高维护效能及效率。首先提高内部正常运营效率,同时重点将电厂运营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根据需求变化快速决策,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其次提高维护效能和效率,降低直接维护成本、停工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从建立新燃料采购模式方面来看,包括利用商业手段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如各种煤电合作方式;还可以采用技术性优化燃料采购手段,通过优质煤和低成本煤灵活切换达到对电力市场和燃料市场商机的最佳平衡。 

国内发电商可以关注的五个投资重点 

* 进入煤电联营领域:响应“十一五”规划发展煤电联营,利用政策,把握时机建立独特的燃料采购新模式。 

* 提高区域大集中度:国企要注意合理投资和科学运营,超越 “抢占资源”式投资思路,研究产业政策与电源结构调整导向,在局部地区进行重点收购和兼并。 

* 和国外资金共同投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国有资产与国外资本合作的方式,通过产权多元化引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特别是信息管理技术和客户营销服务的技术。 

* 投入新能源:面对日益提高的环境压力,政府会逐步加强措施鼓励新能源的利用,企业应适时关注、把握机会;要密切关注中国绿色电力配额试点的进展。 

* 参与大用户自有电厂的建设和运营:建立大客户直供基础,中期可以采取“期权”投资战略,实质就是与正在筹建一定规模自备电厂的最终工业大用户以合作方式,实现“联营式” 直供,可以采用参股建设和托管运营等方式,待时机成熟时予以收购。 

需求变化要求外资改变进入方式 

从引入外资角度看,中国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由以资金需求为主转向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和引进技术与管理等(参见图18)。 

 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 投资者的新机会

目前中国对引入外资的要求主要有: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政府和国内企业更多期望外资能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同时行业监管者希望外资投入能有利于中国电源结构的战略调整;还有特别是核电和新能源等领域外商投资能有利于提高中国电力设备的国产化。 

对外资而言,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需要重新审视进入中国电力市场的方式,更加注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投资重点机会。 

在产业链前端,外资可以发挥能够提供能源补充进口方面的优势,通过引入外部优势资源如天然气等与发电环节投资密切结合来拓展中国市场。 

而在目前的投资重点发电环节,要积极把握中国电力供应规模与需求总量匹配周期波动中存在的机会,前瞻性地选择投入时机,同时充分利用国企深化改革的机遇,采取并购重组的投资方式介入,尤其加强与地方国有资产的合作。 

在新建煤电项目上要谨慎投入,优先参与6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电压、高参数的超临界机组,优先参与建设“以大代小”项目,充分体现中国电力规划“优化发展煤电”和“清洁煤电”的思路。 

在核电和风力发电领域,外资成为运营商的机会并不成熟,外资可以充分发挥核电、风能等领域外资的设计、施工、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换取市场介入。外资设备制造商可以和中国本地的公司成立合资设备制造公司,以本地的低成本制造和本地公司名义参与中国电力行业建设带来的巨大的设备需求的招标竞争。 

在输配电环节目前外资机会在于可利用电网企业未来海外公开上市融资的机会,以股权资本形式介入。 

在产业链的末端销售和客户管理环节,外资具备一定进入优势,近些年来中国电力行业日趋重视需求的管理,外资可以抓住机会,先行以提供咨询、方案设计、节电产品和软硬件提供等服务介入这一潜力市场,获取先入优势市场地位。 

外资的新机会 

* 中国的核电领域蕴含着较大的投资机会,技术转移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中国核电发展目标一直在不断提升,2020年投运目标由2002年初的3200万千瓦、2004年初增加到3600万千瓦再到2004年底调整为4000万千瓦,并另有1800万千瓦的在建目标。按照4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计算,需要投资490亿美元(参见图19),如果加上1800万千瓦的在建目标的目标测算,总投资将超过750亿美元, 中国将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中心,中国的核电市场将成为国际核电设备商巨头的主要战场。 

在核电市场技术转移是制胜因素。因为中国已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但还不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百万千瓦以上的核电站,巨大的核电市场是中国提升核电技术的最大筹码。现在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核电发展战略应是二、三代齐头并进,实现核电的技术多元化,才能满足核电的发展规划,同时未来3代核电的发展,中国政府将按照统一组织的方针,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对外选择合作伙伴,以市场换技术,因此进行技术转移将是赢得这个大市场的关键。 

外资应该在中国内地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成立合资的电力设备制造公司参与竞争。在这方面,很多国际知名的电力设备制造商已经走在前面,他们纷纷抓住时机在中国扩张,并分别与本土企业“挂钩”,成立合资公司。如阿尔斯通1995年就在天津合资成立了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参与中国水电设备市场竞争,其在中国国内水电设备市场的份额已超过24%。GE、西门子、三菱等分别和哈尔滨动力、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等合作参与设备市场竞争。 

* 风能发电也为外资设备商提供了机遇,而投资运营尚需谨慎 

中国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为以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赢来发展空间。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20年要投产4000万千瓦的装机,其中风能为2000万千瓦,而发改委最近将2000万调整为3000万千瓦。按照每千瓦装机5000元-6000元的装机设备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存在1500亿以上的风电设备市场,由于中外技术上的差距,短期内外资设备商将成为主导。 

在2004年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75%,其中,西班牙Gamesa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36%;在2004年累计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18%,进口产品占82%,其中,丹麦NEGMicon的份额最大,占累计总装机的30%。 

由于中国政府有意培育中国的风电设备产业,注重风电设备本地化,因此,发电领域的国际发电商也应该采取与中国本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 

但作为风力发电的投资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比如目前风电建设成本偏高,同时风力发电厂一般偏离负荷中心较远,相应的电网建设不足,存在输送难题,再加上受技术和季节等因素影响,风电难以实现稳定的远距离传输;而且目前中国尚没有风电上网和电价支持政策的具体执行措施,所以投资运营尚需谨慎。 

报告背景 

凯捷咨询公司(Capgemini)与法国电力公司(EDF)以及中国电力联合会(CEC)合作,从2005年7月开始到2005年12月对电力行业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调研。本报告呈现了此次调研的结果。在此之前,凯捷咨询公司曾于2001年、2002年和2003/2004年进行过三次电力行业调研。 

外部调研除了对47位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访谈之外,还发出了120份调查问卷,两种方式总共形成146份有效问卷。访谈对象和问卷对象分布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行业投资者(包括外商投资者和国内证券投资者)、行业专家以及相应的电力行业人士。面对面访谈对象中有26高层管理人员(注:高层管理人员包括国有企业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达到了 55%的比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0273.html

更多阅读

新三板与柜台交易市场的差别 新三板市场交易规则

新三板与柜台交易市场的差别新人新气象,新人新思维。新的证监会主席上台之后,先是强制上市公司每年按一定比例对股民分红,后是开始重新审视IPO的审批程序透明化和权力过度集中问题。现在是重新定义新三板或者说呼之欲出的新三板将推倒

激发工作热情 新三板扩容激发出谁的热情?

     近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发布,股份转让将扩容至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将有新一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可以说,新三板扩容是一个让多方喜笑颜开的结果。首先,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

声明:《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 投资者的新机会》为网友迷亾体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