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们仍用静态的观念看问题,就看不到生产方式变革后释放的巨大能量
文/王石
悲壮的“工厂化”?
早在1910年,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就提出了标准化住宅预制和装配的设想。二战之后,以钢材为主的工厂化住宅在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得到迅速发展。今天,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工厂化程度平均超过50%,日本达到70%以上。
日本丰田住宅生产的钢结构独栋住宅,安装起来只需要一天,这种装配速度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完全不能想像的。工厂化生产带来了规模化效应,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使住宅施工现场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占66%,建筑节能50%以上,符合环保节能的世界潮流。
中国住宅业的工厂化程度只有7%。万科在几年前就提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其工厂化方面的探索走在行业前面,但工厂化程度也只有15%,主要应用于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内装体系,四季花城的情景洋房局部采用了现场装配的方式,离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还有很大距离。
说到工厂化,许多万科的研究人员都面临一种矛盾:承认工厂化是一种趋势,但又觉得在目前阶段,工厂化的成本太高,算不过来。因此,谈及工厂化,往往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悲壮的气氛。
真的是“不可为而为之”吗?老王偶然间读到《光荣与梦想》写二战期间,一段与工厂化、预制构件生产方法有关的故事,心有戚戚,豁然开朗:
1942年,轴心国共击毁盟国1664艘船只,超过779万吨。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和德国工业家计算,照盟国当时的生产能力,不用多久,盟国船只就会被德国的“狼群”战术潜艇突袭小队打光。
危急关头,一位勇于创新的实业家亨利·凯泽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1942年3月,他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的造船厂,并革新技术,用预制构件和装配的方法大规模生产船只。一艘万吨级“自由轮”(一种标准货船,排水量约7500吨,比当时一般货轮大两倍,可以装载大约一个摩托化旅、或者轻型装甲旅的基本装备。罗斯福说:这些船只将为欧洲带来自由。所以叫“自由轮”。)从安装龙骨到交货,原来要200多天,凯泽一开始就把生产时间减为40天,而且质量上乘。半年之后,万吨自由轮“约翰·菲奇”号创下24天下水的世界纪录。至此,凯泽已经建造了100艘轮船,美国人造船的吨位首次超过被德国人击沉的船舶吨位。
到1944年,每一个星期就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下水——凯泽和他的同行在17天内便把整条船造出来。这时候,美国的生产能力和武器装备已经在战争中取得绝对优势。1945年的头212天,他们完成了247艘,平均一天超过一艘。“罗伯特·皮尔里”号油漆未干就下水,只用4天零15个小时,这个纪录保持至今。
从200多天到不到5天,效率整整提高了40多倍!这种生产能力的飞跃,邓尼茨和德国工业家无论如何都算不过来。斯大林在慕尼黑会议上说,“为美国的生产干杯,没有美国的生产,这场战争就会失败。”这句话并不算夸张。
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转变
技术变革重要,更重要的是激发技术变革的需求。和平时期,需求水平有限,战争中所体现的巨大生产潜能没有体现出来。战争中,大量的船只消耗,打破了和平时期的供需关系。需求产生效率,爆炸式的需求压力促使人们改变生产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生产潜能。
今天的中国住宅业同样着面临高速增长的需求压力。一般的预测是,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现在到2020年,人均GDP接近翻一番。高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释放出对城市住宅的巨大需求,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为满足需求,产品供应量必须实现几何型增长。
同时,环保、节能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共识,在未来,环保压力将使那些消耗大量能源的传统建筑方式寸步难行。
在市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量”将成为住宅业的第一难题,在巨量的基础上,如何保证高质量和环保,将是第二个难题——传统建筑方式无法解决这两大难题,工厂化住宅是市场必然的选择。
另一方面,近年房地产价格上升速度较快,对市场整体发展不利,但给推进住宅工厂化带来了有利机会;在宏观调控之后,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市场向好使得研发和生产成本不是大问题,从而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去推进住宅工厂化,为巨大的市场需求提供足够多的、性能与价格相适应的产品。
市场不仅具备住宅工厂化的需求,也提供了工厂化的机会。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黄金时间,机会稍纵即逝,不抓住它就可能遭致惩罚。
2006年,万科的主题年口号是:“变革先锋,企业公民”。很多时候,变革的障碍不在市场和成本,而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的观念。为什么邓尼茨和德国工业家算不过来?因为他们是用静态的观念看问题,看不到生产方式变革后释放的巨大能量。老王感觉,在工厂化的思考方式上,我们扮演了这个故事中德国人的角色。
彼得·德鲁克说,“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转变。趋势的转变才是决定一个机构及其努力的成败关键。”老王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忍不住击节赞叹——重要的不是工厂化的趋势,而是实现工厂化的这种转变!看一看与日俱增的需求和环保压力,就会明白,万科把握住宅工厂化这个趋势的转变不是太早了,而是恰当其时。2006年,万科提出“变革先锋,企业公民”,也正是出于对这种转变的把握。
住宅工厂化是市场大势所趋,蕴涵了巨大机会,怎么成了“悲壮”的事业?
住宅工厂化,万科知其可为而必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