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峰集团和旗下的万宝龙抓紧追赶中国奢侈消费的浪潮,他们似乎相信这是奢侈品在中国最好的时光
文/本刊记者 雷晓宇
这是奢侈品在中国最好的时候吗?
韩悟夫和詹兆安,这两个有着中国名字的老外,一个是万宝龙的国际执行总经理,一个是亚太区主席,他俩并排站在台上,左边是一个美女,右边是更美的美女,台下是红酒、踩高跷的精灵演员、布景雪山和“100位到贺明星和3000位嘉宾”(也有消息说当晚这个数字达到了5000)。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和场合,他们没有理由给出否定的答案。
更早些时候,他们的老板、历峰集团CEO约翰·鲁伯特曾经形容这种“最好的时候”——“就像站在一个自动扶梯上,即使你站着不动,你也是保持上升的。”
“文化人”的白菜派对
已经是凌晨12点了,灯火通明,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很有趣:穿露背晚装的单身女人、三五成群的超短裙女孩、边喝酒边起哄的老外、穿着触目惊心的粉红色紧身长裤的男人、所到之处引起周围窃窃私语的明星……大家在摄影棚里相濡以沫,只有大屏幕中持续播放的品牌录像和贴在每个人身上的品牌LOGO随时提醒人们,这不是在拍戏,这是2006年3月18日在上海枫江车墩影视基地举办的一个品牌PARTY——万宝龙100周年庆典派对。
“这是今年最大的派对了,”一位来自香港的42岁的投资银行家告诉记者,“我看这里的每个年轻人都很新鲜。上海还不是纽约和香港,但也差不离了。”
一个北京来的娱乐电视记者则说,“我们都把这种场合叫白菜派对。明星扎堆,多得像菜场上漂亮的大白菜似的,都没人搭理了。”
现场有一位台湾演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的装扮和这个场合实在太匹配了:万宝龙的手表、万宝龙的眼镜、万宝龙的手链、项链,当然,还有外套口袋上别着一支万宝龙笔。他并不是以那种传统商务形象出现的,相反,他看上去很有点摩登雅皮的意思:紧身的深色T恤、收腰西装搭配牛仔裤和球鞋。
万宝龙的品牌形象就是这么明星化和年轻化吗?2005年9月,万宝龙在上海推出女性书写工具系列,旗下的眼镜、香水、首饰也进入中国市场。在2005年秋天的那次推广派对上,万宝龙安排6位女明星打扮成格丽泰·嘉宝的样子,占据的是媒体的娱乐版面,而不是商业版面。万宝龙在欧美的代言人则是两位好莱坞大腕:约翰尼·戴普、朱利安·摩尔。在活动现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和很多其他的奢侈品牌一样,在进入中国市场9年后,万宝龙需要拓展自己“权力之笔”的阳刚形象,拓宽品牌以覆盖新的产品领域,获得新的利益增长点。对于万宝龙,这个领域就是明星化的女性产品。对于这些产品,明星是最好的和消费者沟通的手段。
品牌的拓宽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像皮尔·卡丹、拉尔夫·劳伦那样,恐怕会让人觉得不怎么金贵;第二,一直有媒体认为,万宝龙的皮具产品和同属历峰集团的登喜路有所重合。为了区分由此带来的品牌形象上的重合,万宝龙把力气放在品牌形象上。万宝龙中国市场执行总经理叶美英说:“万宝龙的目标客户就是有品味、有社会责任感、喜欢艺术的文化人。”这种定位和登喜路商务男士的形象形成了区隔。
“文化人”,这是个关键词。一场在摄影棚里举办的庆祝派对和派对里的那些雅皮嘉宾,似乎就是这个定位的产物。为了和这些人建立密切的联系,万宝龙从1992年开始举办“万宝龙艺术赞助大奖”,这个奖2003年进入中国,第一个获奖的是小香玉,去年则是杨丽萍。
此外,2006年对于中国万宝龙也是一个转折。叶美英承认,万宝龙正在中国着手进行收回代理权的工作。2005年10月,万宝龙把中国15个城市的市场接收过来,关掉了10多家店,保留了37家店。下一步,万宝龙将逐步整合其他26个城市的55家店,只留下40家店左右。
对于国际奢侈品市场收回地方代理权的趋势,JP摩根银行的分析师罗森曾经接受《经济学家》采访说:“很多人误以为奢侈品是在讲品牌,他们错了,奢侈品其实在讲零售。所谓零售,最重要的是经营管理。像店面装饰、陈列、货品选择和推荐,这对于奢侈品的销售都是至关重要的。”他随后提供了一个数据,80%的GUCCI和爱马仕产品,以及100%的LV产品都是品牌自己所有和管理运作的。
疯狂PARTY的背后
万宝龙疯狂PARTY的背后,是其母公司历峰集团重焕光彩的写照。在度过约翰·鲁伯特所说的“最好的时候”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噩运来临,经济低迷、“9.11”、SARS……2002年,历峰集团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不得不借钱发放年终红利,2003财年,集团营业额骤减46%,股票价格大跌。
面对这种情况,约翰·鲁伯特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法国LVMH集团CEO伯纳特·阿诺特采取了不一样的对策。当然,LVMH面临的情况不像历峰那么糟糕,伯纳特·阿诺特保持他一贯的拿破仑式长驱直入的收购风格,先后并购了纪梵希、豪雅表、FENDI皮件、CHAUMET珠宝等奢侈品牌,试图把集团主力LV的成功模式加以复制。不仅如此,好胜的伯纳特·阿诺特还花了一个亿进军互联网业务,他甚至花钱买下了一个拍卖行,就因为他在巴黎的一个竞争对手买下了著名的克里斯蒂拍卖行。这些常常是毫不相干的品牌的大量涌入,给LVMH集团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压力,因为其中很多品牌并不挣钱。《经济学家》评论说,他这种良莠不分的大规模零售业并购并不意味着成功,阿诺特则回应说,在这些品牌变得能挣钱之前,他是不会卖掉它们的。他采取的是深挖洞广积粮、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他说,“精品业中真正的明星往往要花30年才能创造出来,但当你拥有很多这样的品牌,你就能抵挡住很多外在的危机。”的确如此,他的爱将LV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即使在最不景气的时候,LV的销售额也占集团总销售额的60%。
约翰·鲁伯特则是在公司问题成堆的2002年秋天上任的。他这样形容自己那时候面临的状态:“我只不过是一个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但是实际上我更像是个精神病医师。”
他首先把重点放在削减成本上,包括关掉卡迪亚钟表组装厂、十几家兰寇和登喜路连锁店、停止过分奢侈的花费报销。另外,他变卖了家族在英美烟草公司的股份,用这些钱支付了10亿美元的债务,他还放缓了并购的速度。在并购方面,喜欢奢侈享受、花花公子出身的约翰·鲁伯特的魄力是有口皆碑——在1997年,他有一天看到一位主管戴着一块风格特别的表,结果在一星期之内,他就花180万美元买下了这家意大利小型钟表制造厂。
这种谨慎的风格得到了媒体的赞赏。有分析人士认为,历峰集团的这种品牌架构才是合理的:以卡地亚为核心,众多成功的手表品牌有各自的部门进行管理,再辅以服装、书写工具、皮具与配饰。在这样一个架构中,各个品牌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卡地亚的手表,就由旗下其他品牌的手表提供机芯。
今年1月18日,约翰·鲁伯特的父亲、历峰集团创始人、南非第二大巨富安东·鲁伯特在约翰内斯堡去世。到了这个时候,历峰集团已经基本走出了窘境,2004财年的营业额达到41亿美元。
《商业周刊》评论说,“历峰集团要想重放光彩,必须要靠创新的产品和行销活动,而不是高明的交易手腕。”看看万宝龙在上海的白菜派对,这话似乎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