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业元老们连自己的利益都保护不了,小天鹅沦为资本“玩物”的悲剧命运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文/本刊记者 何斌
3月6日的下午,很多人收到了来自小天鹅集团副总裁徐源的一封电子邮件——“我和公司诸位创业型老人同时退下来的讯息,已在网上公布,我们几个年龄相近,也许你们会牵挂。”发出邮件后的几天里,徐源的手机几乎就没有停过。“是真的吗?”每每这时,徐源会用他惯有的语气答复对方:“是的!我们都退休了!这是件好事啊!”说这话时,徐源格外平静。
伴随着人事调整,关于“小天鹅再度易主”的消息,也浮出了水面。作为小天鹅第一大股东的南京斯威特集团,自从传出“银行逼债,资金链断裂”危机以来,在2005年末经历了最难熬的日子:上海科技不保,被迫卖掉中纺机,黯然退出ST长岭,斯威特系旗下只剩下了小天鹅A(000418)一家上市公司。但斯威特最终还是不得不迈出这一步——严晓群出售了小天鹅集团30%的股权,而啖得“天鹅肉”的则是中信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信信托”)。
事情发生在3月4日。当天中午,小天鹅集团的中层干部被通知下午4点到公司开会。在4点的会议开始之前,接连开了股东会议和公司董事会会议。在会上,原“大老板”朱德坤提出自己年龄过大,要求辞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获得批准。随后,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由中信信托总经理蒲坚接任朱德坤,担任小天鹅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而总经理一职则由两年前从斯威特空降到小天鹅的李石生出任。
下午4点10分,当徐源匆匆赶到会场,却获悉包括自己在内的与朱德坤同时代的其他4位小天鹅元老:毛素洁、徐源、欧式裕和许仲伦,均因年龄原因已经被宣布退休。此前,毛素洁和徐源的身份均为小天鹅集团的副总裁。不可思议的是,在会前大家竟然都未听闻任何消息和动静,就被当众宣布退休离职。如此“突然袭击”的行事风格,与过去人们印象中温和、保守的小天鹅大相径庭。
诚然,新的资本进入后,由股东变动所引发的企业调整在所难免。但在朱德坤等元老退位后,这些来自资本方的代表,又将如何处置“小天鹅”?
创业者突然谢幕
2004年3月,刚入主“小天鹅”的斯威特从北京、南京和上海抽了很多人,向“小天鹅”派出了财务、营销、采购三个工作组,进行全面考查。两个月后,斯威特派出的三个工作组全部撤离,只留下了李石生(原斯威特集团南京管理总部执行总裁)出任小天鹅集团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兼股份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并分别在销售公司、股份公司和实业公司派驻了3个财务主管。
“当年斯威特入驻小天鹅的时候,并没有对原有的经营管理层进行大规模更换,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没有人,没有现成的合适人选进行更换。”上海卓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亚辉如此评价。
而此次,借着中信的介入,还是把原有的管理班子请下了台。
其实过去两年来,李石生与小天鹅上上下下都还相处得不错,小天鹅企业运行很平稳。“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就在离职的前一天晚上,徐源还在忙于接待几位到访小天鹅的朋友,一直到夜里11点多。“如果当时已经提前知道一些讯息,还怎么可能那么平静。”
28年来,当初的几位创业者几乎耗尽了心智创下了小天鹅今天的局面,在转眼间变得与自己毫无关系。早在1999年,小天鹅就与春兰、海信等同时制定了经营者持股方案。然而春兰的改制后来闹得沸沸扬扬而被迫流产,小天鹅秘密制定的MBO方案也始终没有获得中央的通过。2002年,合肥两大企业荣事达和美菱的灵魂人物——陈荣珍和张巨声被当地政府宣布退休,还被合肥市政府聘为政府经济顾问,并给予200万元的奖励。相比之下,这次不管是政府、斯威特、还是中信,都没有对创业者们的退出给出任何说法,不管是感情上、物质上的任何措施。
命悬斯威特
在小天鹅2002年因经营问题导致巨亏4.18亿元之后,政府就一直谋划着为小天鹅找一个好婆家。“当时的考虑是,想要让小天鹅的股权实现多元化,来改变小天鹅原来一股独大的国有机制。”现任无锡市政府副秘书长蒋国荣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当小天鹅向外界传达出资本转让的讯息之后,先后和西门子、松下这些外资家电企业沟通过。但是西门子和松下的家电业务并没有在中国扩张的欲望,对于中国的国退民进的收购浪潮抱持观望态度。于是,小天鹅把目光又转回国内的民营企业。其中最让小天鹅心动的是格林柯尔和斯威特。
争夺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顾雏军败下阵来,小天鹅最终交到了斯威特的手上,虽然不是此前所宣称的100%控股。2004年3月9日,无锡市国资委分别按照17%、48%的比例将其转让给南京斯威特集团和西安通邮,政府最终还是留了一手,保有剩余35%的股权。但西安通邮的股份中有80%属于斯威特集团董事长严晓群,同属“斯威特”旗下。朱德坤当时强调说:“斯威特是真心做实事的。”
严晓群为小天鹅设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理顺小天鹅集团与上市公司小天鹅股份关系的同时,将组建小天鹅进出口、小天鹅电子、小天鹅实业三个新的公司。除了新组建的小天鹅电子外、其他板块则是对原有资源的重组整合。
如果要说斯威特入主后惟一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小天鹅摘掉ST亏损的帽子。“斯威特带动了小天鹅从低谷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2004年5月12日成功摘帽ST,市场对小天鹅的美誉度、关注度又恢复起来。”在总结斯威特两年来给小天鹅所带来的变化时,李石生对《中国企业家》首先提到了这一点。
“小天鹅这两年的市场表现的确很有起色。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其实亏损前小天鹅是不惜阵痛进行变革,却带上了ST的帽子。哪怕斯威特没有介入,走过2002年的低谷以后,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其实也是必然的事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刃波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说。
“亏损是多年来的矛盾经过暴露和调整之后的一个结果,更是企业转向良性的一个开端。”徐源强调说,在决定公布亏损当年,现金流量已经是流进大于流出,企业正开始向逐渐变得健康。
据了解,虽然说一方面有小天鹅前几年自身调整的因素,这其中更多是由于斯威特方面的“操作”使然。
在2004年4月份,小天鹅发布的2003年年报显示,在收入、成本和息税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比2002年大幅减少了7个多亿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于是从亏损4.18亿元变成了3599万元净利润盈余。2003年大幅计提坏账准备接近1.5亿元,这样既减少了本年的税费,又可以降低来年的费用负担,为盈利挪出空间。
另一方面,斯威特控股后并没有注入什么优质资产,也没有继续投入资金,倒是利用“小天鹅”的品牌为斯威特做了不少事。比如斯威特在南京成立“小天鹅”电子有限公司,其前身即是南京斯威特新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其数码产品全部由斯威特生产,贴“小天鹅”商标。
在斯威特资金链吃紧后,严晓群已经主动剥离了很多其他的资产,他曾表示:“我们会重点做好包括小天鹅、小鸭在内的洗衣机业务;在高科技领导,把芯片设计重点做好。其他的比如电力、媒体等方面的投资,都适当收缩。”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给斯威特财务带来多大的缓解和改善,现金流方面依然吃紧。
谁也没有想到,斯威特这么快就把小天鹅部分股权卖了出去。“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会打小天鹅这张牌的。在斯威特的所有收购板块中,卖场、媒体、小鸭等其他投资几乎都是一个败笔,只有小天鹅还算是非常优良的一块资产。除非是出于财务上已经面临巨大压力,否则不会轻易卖掉小天鹅。”庞亚辉表示。
从严晓群来说,有两张最终的“牌”可以自保。一是土地,他在南京有一片产业园和相关的房地产业务。另一个就是小天鹅,现在已经卖了小天鹅的一部分股权,虽然说还是实际的控股人,但是至少说明斯威特的局面已经到了十分吃紧的时候。
而部分股权转让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斯威特的资金压力?虽然目前只是对外宣称股权转让,但并没有确切和正式的公告,转让的价格也没有公布。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时正值斯威特对资金最为渴求的时候,中信出手不可能给太高的价,估计将会是1亿元左右。而此前,除了上市公司公报已披露的违规占资和信用纠纷合计6.58亿元外,斯威特系至少还面临着2-3亿元的逾期贷款压力,资金短缺洞高达9亿以上。
可以说,小天鹅的命运究竟如何发展,已经由不得自己,还得看斯威特能否成功自救。
又一个“资本玩物”?
“出售小天鹅的股权,斯威特方面的目的无非是想缓解现金流的压力,并不是针对什么人,因此这次的人事调整应该是来自中信信托方面的意见。但是具体这其中的意图是什么,现在还不太好理解。”对于几位创业元老的下台,庞亚辉表示不解。
让外人“不好理解”的,还不止这些。完成股权转让后,中信信托成为了小天鹅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但斯威特集团继续拥有27.84%的股权,此外由西安通邮和无锡市国资委分别持有的24.38%和17.78%的股权依然保留未动。由于严晓群持有西安邮通80%的股权,所以占有绝对控股地位的还是严晓群。
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这样的股权转让安排,严晓群可以在不丧失对小天鹅控制权的前提下,套现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堪称如意算盘。
但是,中信信托又是看中了小天鹅的什么?作为中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信信托也是中国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三家全国性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在解释股权转让时,李石生强调说:“我们很看重中信方面丰富的国际化运作经验,通过资源的整合,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帮助小天鹅实现海外整体上市。”但是,这样的说法难免有些牵强。以小天鹅目前的实力和行业投资价值,海外上市在短期内显然并不现实。
李石生还提到了美泰克。“海尔收购美泰克,大家认为理念非常好,动作非常大,但是从各个角度来讲也有一定的拦阻,特别是资金的拦阻。但是现在,如果是中信方面力挺小天鹅来进行收购美泰克,我看就没有人不相信,不管实力还是国际知名度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说“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炒作!”
就在3月21日,《上海证券报》一则“GE有意参股小天鹅集团”的消息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目前与小天鹅合资或合作的伙伴有西门子、松下、东芝、日立、富士通、摩托罗拉、梅洛尼以及GE,其中GE是其最大的合作伙伴,双方之间的订单曾高达1亿美元。2005年下半年,小天鹅集团也刚刚与GE签订了一份6000万美元长达10年的贴牌生产合同。但是作为当初引进GE项目的徐源,却断然否认了“GE入股”的传闻:“空穴来风!根本就没这个事。为什么?GE有自己的战略,与小天鹅只是共同研发和贴牌生产的合作关系,绝对不可能投资入股或者自己办什么工厂,他们没有这个必要。在多年的合作中,这一点已经很明确。出现这样的传闻,简直就是莫明其妙!”
频频曝出的这些“花絮”,难免让外人“看花了眼”。但是与其竞争的同行,却看在眼里、心中有数。在采访中,甚至有几位业内同行表示:“现在小天鹅的高层已经调整,对中层管理者也会继续下手。很多对手就在等着这样的机会。”据了解,由于去年业绩增长的惯性,很多企业都大幅调高了今年的市场预期任务。但是从今年第一季度来看,市场的表现很不如意,很多企业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如果小天鹅因为股东变动、人事调整的振荡,他们就可以从中争夺市场的份额。
对此,李石生表示,在朱德坤等元老退休后,所产生的高管缺位将基本通过内部的选拔来实现,尽量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
但怀疑的声音还在继续。“不管是斯威特,还是中信,都是以资本运营为主,并没有实业操作的经验。”“中信的股份转手是迟早的事,只是看在什么时候罢了。”
又是一场资本游戏?对此,中信信托的蒲坚曾表态:“中信信托入股小天鹅,不是投机,而是长期投资一项前景广阔的实业。”但直至目前,蒲坚仍然在中央党校学习,中信信托方面也迟迟没有入驻小天鹅的实际举动。
“因为中信有国资委的背景,或许其中有这样的一种可能:小天鹅当初从国企摇身一变成为民企,现在局面却不受掌控。或许政府不想让小天鹅重蹈科龙的覆辙,出于这样的担心,让中信出面继续将小天鹅局势稳定下来。”庞亚辉如此分析。
无锡当地政府方面在此时刻左右为难。“任何调整都是出自于需要。”蒋国荣对《中国企业家》的表态很是婉转,“国资委持有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股权,只能行使相应的权力。作为大股东的斯威特想要转让股权,这是市场行为,政府无权干涉。但是中信信托的入股,对于小天鹅的产业运作是否会带来好处,现在还不好说。”蒋国荣言语中透露出对于小天鹅的怀疑观望态度。
庞亚辉也表示出了对于小天鹅命运的担忧:“从以往来看,实业一旦沦为资本运作的‘手中玩物’,很少会有什么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