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农产品出口 扭转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荷兰道路”



从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上看,我们应当学习荷兰、以色列“以劳力换土地”的路子 

文/郑新立 

2004年和2005年,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连续两年出现了逆差。前年是46.4亿美元,去年是11.4亿美元。这标志着多年来中国农产品净出口国的地位出现了逆转。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即国外优势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农产品贸易逆差是扩大还是缩小?值得高度关注。 

这两年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的粮油进口大幅度增长,去年达到了112亿美元,占了农产品进口总额的42.3%。粮油贸易逆差达到了96亿美元。二是棉花的进口大幅度增长,去年达到了32亿美元,占进口额的11.2%。这主要是由于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内纺织品出口增长幅度很大,加大了对棉花的需求。出现这种逆差应该说在意料之中,但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扩大其它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总进出口的逆差是可以改变的。 

中国应实施“以劳力换土地”战略 

 荷兰农产品出口 扭转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荷兰道路”

中国有四亿多农村劳动力,既是负担也是资源。如果合理引导与利用,可以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但要把他们的潜力发挥出来,成为推动农产品出口的力量,还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做很多工作。从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上看,我们应实施以劳力换土地的战略。 

因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适当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产品,这样才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一个重要渠道;适当进口一些国内短缺的农产品像大米、饲料等等,从长远来看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进口多少,而在于我们的优势农产品出口能不能搞上去。如果我们出口得多,那么进口一些农产品就没什么问题。我们出口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即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一是园艺产品,包括花卉、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等。第二是水产品。第三是畜禽产品,包括肉类、奶制品。这三类产品应成为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中国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品已经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也应该走向全世界,发挥我们的竞争优势。 

在这方面,要走荷兰、以色列的路子。荷兰仅有22万农业劳动力,只相当于我们一个县的农业劳动力数量,而他们一年的出口额达到了300亿到400亿美元,超过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额。荷兰农业劳动生产率为3万多欧元,全世界最高。荷兰农产品净出口额也是全球最高的。荷兰的气候不好,地处北欧,阴冷、潮湿,耕地缺少,在这样的条件下进口一些粮食、饲料,再把饲料转换为畜产品;还有花卉的出口,占欧盟出口额的80%以上。荷兰的战略就是“以劳力换土地”。春节前我去以色列考察。以色列的农业条件跟中国没法比,大部分地方是荒漠。但是就是因为他们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在荒漠上建起了绿洲,搞起了高效益农业。每年的农产品净出口额30多亿美元,出口花卉、水果、蔬菜,进口一些粮食。他们出口的都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西红柿种子,一公斤一万欧元。在以色列,农业是比工业还要赚钱的行业,利润率比工业还要高。中国的国情也是人多地少缺水,应该学习这些国家的经验。现在国内农产品市场基本已经饱和了。假如我们农产品净出口每年搞到100亿、200亿、300亿美元,那就有上千亿元的收益装到农民的口袋里了。这比我们取消农业税的效果要大得多。我们应该从扩大出口找到农民新的增收门路。 

企业和农户应建立怎样利益联接机制? 

中国农业靠上亿农户这种分散的小生产是不可能走向国际市场的。在国内市场,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挑着担子还能卖到钱,但是不可能挑到国际市场去卖吧?所以农业龙头企业要用现代企业式的管理来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价值,这样才能把我们劳动力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机制,把农产品的出口搞上去。比如山东龙大公司去年农产品出口一亿六千万美元。他们把日本的厨房搬到中国,生产食品半成品。如果全国有一百个龙大公司,每年出口就能达到160亿美元,扩大农产品出口就有了希望。 

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在扩大农产品出口中的带动作用? 

第一,要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这是龙头企业发展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不可能在和农民利益对立的情况下有好的发展。企业必须和农民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增收,得到好处,龙头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我曾遇到过一个关于猕猴桃价格的例子。农民种猕猴桃很辛苦,西部某省的一个地方采用了“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公司的收购价是三毛钱一斤;我又到另一个西部省份,采用的是“公司加协会”的模式,价格就达到一块钱一斤;我又到了一个省,是农民自己办的企业,猕猴桃可以卖到两块钱一斤,而且入股的农民还可以从公司的利润里面分红。我想第三种模式将来发展前景更好。根据各地经验,公司和农户的联接机制,可分为三种形式:一个是公司直接对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两者是买卖关系。第二种是公司加中介组织加农户。第三个是农民入股,搞成股份制。最后这种形式搞得比较成功的是青岛莱西市九联集团,从事肉鸡饲养加工出口。开始是肉鸡分散喂养,然后搞集中加工和销售。现在农民把土地入股,成了公司股东,根据入股多少分红;每家还可以有一个人到公司就业,领取工资。这种模式的利益联接机制是最紧密的。不管什么模式,企业要赚钱,农民要增收,这不仅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条件。 

全方位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我的第二点建议是,要建立农产品的标识制度。这是法国的成功经验。法国上世纪70年代以前是农产品进口国,以后农产品出口逐渐增加,上个世纪末成为了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国。法国是怎么发展的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建立农产品标识制度。他们把农产品标成几个颜色,绿色的是绿色食品,实行原产地原则或可追溯原则。中国农产品要想走出去,也必须建立农产品标识制度。中国这几年出口发展比较快的畜产品和园艺产品,都没有在国际上创出品牌。走不出去的原因主要是质量问题。我们要建立质量标准和检疫检验制度,促进企业品牌的形成。甚至要使国内的质量标准超过国际的标准,来保证出口农产品质量。 

第三,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因为初级产品出口的价格都是很低的,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而深加工的农产品价格可能是原材料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第四,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中国地域这么大,各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不同。作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国家,只靠小规模生产是不可能有效率的,要继续搞好无规定疫病区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比如划出一块地区,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生产绿色食品。发达国家的检验标准再高,我们也能达到。 

第五,要靠自主创新。以色列、荷兰的农产品出口搞得这么好,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公司都注重新产品、新品种的培育。我们的龙头企业有了钱了,一定要在技术开发上舍得投入,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同时与科研单位和大学合作。 

第六,搞好国际合作。我们要跟国外的农产品销售商合作,包括争取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通过这个办法来扩大出口。烟台有一个新加坡的贸易公司,他们说中国的苹果这么好,为什么出不去呢?他们下决心要把中国的苹果出口搞到世界第一。我去陕西考察,当地果农种的都是红富士。陕西某地的林业局局长告诉我,红富士在国内市场卖一块钱人民币,在国外能卖一美元,增值潜力很大。 

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一定能像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那样做到出口世界第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0372.html

更多阅读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含义_hshcys196 顺差和逆差

在一国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而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贸易逆差。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收支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般意义上讲,贸易顺差反映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表明它在世界市场

农产品品牌化的意义 农产品品牌化从三点突破

  长时间搞农业的许多人,对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大规模、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认识不足,对农产品具有的快速消费品的消费特性(消费周期短、反复购买性强、单品价值不高)认识不足,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产品的独特和花色品种上面,停留在小

顺差和逆差的意义 逆差不可能持久

  3月,中国出现自2004年4月以来的首个月度贸易逆差72.4亿美元。但除非中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否则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4月10日,海关公布进出口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为6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

农产品超市 价格、质量对超市农产品经营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 中国城市超市的农产品经营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目前仍处于与农贸市场经营激烈竞争的阶段,超市农产品经营的出现和发展受到经济、技术、人口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基于消费者角度的研究则证明,价格、质量是决定超市农产品经营成

声明:《荷兰农产品出口 扭转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荷兰道路”》为网友記憶疒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