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推动中俄支线的力量也许将更多地来自俄方而不是中国
3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俄国最好的交响乐和歌剧在上演,“俄罗斯年”在华拉开序幕。
此次的中国“俄罗斯年”虽在地缘政治格局上给人颇多想像,但在中国当下关注的中俄石油支线问题上,传出的积极信号却像俄国之春一样姗姗来迟。当天,中俄石油商之间签订的会谈纪要说,中俄将着手石油支线的可行性研究。相比此前含糊的表态,这算是俄方给出的最明确答复了。
香港的经济观察家们对此看淡。香港《信报》社长林行止在专栏文章里说,中俄石油支线的文件等级不高,表述不坚决,感觉所获不大。
中俄石油支线可行性研究虽启动,但由于它是后段工程,须服从俄方首先启动的远东泰纳线大局,而泰纳线何时上马,又与中方完全无关。
中俄石油线脱胎于1994年的安大线设想,迄今已十二年。从冷战结束后经济极度萎缩到现在普京的经济国家主义,石油成了俄罗斯第一经济武器,俄国人像老火炖汤一样调理着石油战略的火候,不紧不慢。1998年,俄罗斯只有1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凭借石油收入,到2005年底,已达1800亿美元了。从这一点上看,就不难理解从安大线到中俄石油支线所需的周折了,它是俄国双头鹰石油外交的必然结果。
从安大线到安纳线,从安纳线到泰纳线,从泰纳线到中俄石油支线,远东石油战略的变数为俄国争取了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并不断以石油来制衡欧洲与亚洲的利益、制衡中国与日本的利益,获取最大政治与经济效益。
虽然俄罗斯石油外交收益丰厚,但中俄石油支线的押后确实在降低其战略价值。
一、中俄石油专线变成中俄石油支线,其战略价值本来已打折扣。对俄方来说,远东石油线不能把鸡蛋放在中国一个篮子里,它需要同时平衡日本、韩国和太平洋地区利益。反之,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必选项目变成可选项目时,其战略诉求自然下降。
二、今年1月中哈石油线的建成,是对中俄石油支线的有力平衡。中哈线当下年送油量3000万吨,远期5000万吨;同时,里海石油开发成本低对于俄西伯利亚的石油也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目前,中国西南地区的陆上石油线路也在研究中,一条是中东石油从缅甸以管道运送至西南地区;一条是中东石油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深水港经陆路进入新疆,最近,穆沙拉夫总统访华时已经确认此能源走廊计划。
三、中国对石油需求的最恐慌心理期已过去。2004年中国经济过热中,对能源的强烈需求,曾使海外石油商将之误判为长期定量需求。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月度石油进口下降,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开建,再加上国家开始奉行多元化石油战略,实际上,大陆性思维主导下的对中俄石油管线的战略渴求在下降。
四、今年以来,全球油价在一个下降的通道中。过去两年的油价炒作中,中国因素是热门题材,随着中国自主石油战略的再次强调和美国石油储备的充足,自去年冲上70美元后,油价便悄悄下移,国际投机资本边战边撤,目前已往60美元方向滑落。香港的分析师们将今年的油价甚至看到了50美元。油价下跌后,对中俄石油支线的经济价值也要相应作出估算。
关于中俄石油支线,战略热盼期已经过去,从一个必选择项目到可选项目,对此价值诉求变化也是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因此,下一步推动中俄支线的力量也许将更多的来自俄方而不是中国。